剖析生命、解读道理,《生理学》何以让人又恨又爱?

2024-05-23 17:32
浙江

开栏的话

为进一步推进“四个回归”,落实“以本为本”,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即日起,推出“好课进行时”专题栏目。用心上好课,本身亦是一门课,本栏目将关注不同课程在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授课质效等方面的生动做法和有益探索,以此引导更多教师“把课上好”,吸引更多学生“把课听好”。

好课进行时

“人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会在大学期间无数次地去上同一门《生理学》。”

《生理学》是医学教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在衔接《形态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课程以及临床医学课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但是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门机能学课程,《生理学》因理论性强、内容抽象、考点密集,以“名列前茅”的挂科率被学生调侃——“逢‘生’必死”。因此,许多学生在后期接触到其他课程时,还会再回过头去学《生理学》。

在温州医科大学,《生理学》用它的高难度“威慑”同学。老师们又以其“花式授课”吸引同学。这究竟是一门怎样的课程,提到它,为何同学们总又恨又爱?

“逢‘生’必死”的生理学

从因到果探索生命

“生理学,‘生’是生命的‘生’,‘理’是生命的道理。”问及《生理学》是一门怎样的课程,正在课间休息的同学毫不犹豫地回答。

《生理学》号称“把握生命的逻辑”,用一个个理论解答生命的奥义;它带着学子们了解人体各系统器官、乃至细胞正常运作的方式和调节,是理解疾病防治的基础。

课程还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学元素,包括家国情怀、品格塑造、专业伦理、科学精神等方面。几乎每一位生理学老师在第一堂课都会首先强调《生理学》不仅理论知识极为重要,背后的人文情怀更发人深思。

但是要寓“伦理”于“理论”,就要求老师对教材内容通经达络,才有可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输出。

“在《生理学》的第一堂课上,我一定会为同学们播放一段关于汶川大地震的视频。”袁琳波老师说。在《生理学》学习初始,老师们以“生命”为题做引,带领同学们感触生命的脆弱与坚强。“我始终认为,只有让同学们直观地感触死亡,才会对生命更加敬畏;只有真正领悟到生命的重量,才会发自内心去探究《生理学》中关于生命的道理,从因到果探索生命。”在《生理学》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步步深入理论,了解《生理学》阐述的生命逻辑。

辩论、游戏、情景剧

让理论课堂活泛生动

“上课是态度,蹭课是追求,有些课,必须蹭!”《生理学》课堂,常常能见到坐得满满当当的教室,即便是最后一排的学生,也依然在认真听讲、奋笔疾书。

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因为《生理学》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也因为课程组的老师们为了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生活化,使出了十八般武艺。作为教师,要长期保持相关文献的阅读习惯自然是不必说的,因为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

“但是一个好的教师,有时候可能还得有点表演天赋。”比喻、辩论赛、小游戏、情景剧、微电影…大家别出心裁,将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带进课堂。课程组的卢波老师说起带自己入门的杜友爱老师,话语里还都是敬佩。“杜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能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得学习变得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我很喜欢这种风格的课堂。”在前辈们的带领下,老师们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的课堂。

蹲下、起立,蹲下、起立……在心房与心室的相关课程上,两名同学正在讲台上模拟心脏运动。这是课程组的老师为同学们设置的小游戏:通过蹲下与起立模拟心房与心室的收缩与舒张。“有点紧张,怕自己和对方没有配合好蹲下与起立的节奏,不符合心脏运动的规律了。”参与游戏的同学说。“这个游戏可以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心脏运动,哪怕有同学出错了也没有关系,我正好可以给同学们讲解心脏病情发作时的情形了。”

“对于同学们较为了解的器官,我们通过设置小游戏更为直观地展示其运动规律。而对于一些更为细小的存在,我们也有‘小妙招’帮助同学们理解。”袁琳波老师举例,在我们肾脏的正上方,有一个1/3拇指大小的腺体,糖皮质激素就从这里分泌。这是一个非常细小的器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感知到它。那么,如何让同学们加深对不在自己本身概念中的事物的理解?课堂前,她为同学们设置了一个小辩论赛:“糖皮质激素是天使还是魔鬼?”择定了正反组别后,课前10分钟就交由同学们开展辩论,通过这场课前辩论赛,督促大家细致地预习课本,主动汲取知识。

“学习的所有理论都能在自身找到不同程度的映射,如果你发现理论与自身的身体情况不符合,要么是你记错了,要么是你用错了。”卢波老师还告诉学生,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去理解生理学知识。他还说,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但这个图到网上去找意义不大,亲手画出来效果最好。

课前事事准备,课后时时在线

一支很用心的教师团队

为了贴近学生的所思所想,老师们还逛B站、学剪辑、做配音……自制课程辅助学习视频把知识点讲“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课程。课堂上使用的来自b站的错误操作视频常常让学生印象深刻,自然以后自己也就不会再犯。“常和年轻人相处,学习年轻人中流行的新技能,我们也成了一支很‘潮’的团队。”

“老师的课真的没有一句废话。”

要上好一节课,备课不能仅停留在讲透、讲“活”知识点,更要计算好每一环节需要花费的时间。课堂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老师们都在课前细细打磨过,争取做到“百分百控场”。

团队中许多老教师已从教数十年,每次上课前仍要重新备课,不断打磨。“一堂120分钟的课,我至少要备课360分钟。”作为课程团队的90后教师,徐星星老师说即便现在已经是工作的第7个年头,备课压力也不比刚入职时轻松多少。

课前他们呕心沥血备课,课后他们是学生口中“比作业帮还管用”的“及时雨”。袁琳波老师一直要求自己力所能及地尽快回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回答学生问题也是希望他们以后能及时回应病人需求”。

《生理学》课程组这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将自己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了《生理学》。即使他们风格迥异,也不影响他们之间的互帮互助。生理学的办公室书架上,整整齐齐码着完整的两套医学教材,因为仅仅生理学理论不足以完全解释临床,老师们也常常需要坐在一起讨论,一起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备课也要有所区分。课程教师会在学期前进行学情分析,课前通过问卷星设置问答,或随机抽取学生谈话调研分析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等,重点去关注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具体分析这些困难和障碍产生的原因,思考相应的具体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今日互动

你心目中的好课是哪一门

是否有值得一说的小故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推荐阅读

原标题:《剖析生命、解读道理,《生理学》何以让人又恨又爱?》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