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分享】萧山竹林寺女科流派传承及学术特色
导语:2018年9月7日—9日,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主办、妇科分会承办的2018年妇科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派中医妇科学术经验继续教育学习班在嵊州举办。会议文集收录了《萧山竹林寺女科流派传承及学术特色》一文,供大家学习、分享。
一、流派传承
萧山竹林寺位于浙江省萧山市城厢镇惠济桥北堍,建于南宋齐年间(479—502),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开山祖悟真禅师,择此清净一席之地,诵经宣佛,始名“古崇寺”。至后晋天福八年(943),寺僧高昙“得异授而兴医业”。此有一传奇掌故:据《竹林寺世乘》高昙祖师述异记篇记载,“自悟真禅师之创兴竹林,至石晋而有师(指高昙)盖未尝有医,而也未尝有寺。所谓竹林寺,不过静养一席地耳,惟时有一道者至,不知从何方来,亦不识其姓氏,与师附居者月余,师见其骨骼翩翩,言辞不凡,知其非常人,甚敬礼之,而道者亦不自安,每谓师曰:‘君之遇我厚矣,愧无以报君何!’一日师以他出抵暮而归,觅道者不得,盖不知其所去矣。忽见几上有蝇头细楷数十百行,阅之,乃胎产前后秘方数十种,又胎产至要辩论及诊法共百余条。师随录之,于是晓夜诵读,而医道日精,患者念之,百无一失。”高昙禅师积资筹金,在原址“古崇寺”的基础上扩建振兴寺院,更名为“资国看经院”,所以高昙禅师应为竹林寺女科僧医的创始人。到太平兴国七年(983),更名为“惠通院”,僧医皆以治妇科病而著称。在竹林寺妇科发展史上贡献较大,名声最隆的是静暹(晓庵)禅师,他殚精极思研究妇科,医术高超。至南宋绍定六年六月(公元1233),医僧静暹(即晓庵)用秘方治愈了理宗赵昀谢丽清皇后的重病,理宗帝赵昀赐封他为“医王”,并御书“惠济寺”,又赐“晓庵”、“药室”而匾,建医王十世。竹林寺女科历经沧桑,兴衰交替。垂至107世寺僧绪辉,早年还俗。绪辉长子祖尧(1912-1981)就读于南京国医,次子寿椿(1916-1996)就读于浙江中医专门学校。兄弟毕业回原宅悬壶,并仍在竹林寺内轮流坐诊,以“宋敕十世医王竹林寺女科”自称。近年来政府对竹林寺女科的继承和发掘极为重视, 1995年萧山卫生局指定寿椿长子陈拯民为竹林寺女科传人,并调入萧山区中医院,开设“竹林寺妇科特色门诊”。2007年指定陈拯民主任弟子岑苏医师为竹林寺女科学术继承人,在萧山区中医院竹林寺妇科特色门诊工作至今,继承发扬,锐意创新,希冀竹林寺女科继续对妇女的健康发挥贡献。
陈拯民萧山竹林寺女科方书很多,各种刻本、抄本达数十种,现在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还保存有37种之多。1959年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编辑出版了《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由顾仰勇等编辑《萧山竹林寺女科》。1997年10月与中国中医药学会联袂,在萧山召开了“全国竹林寺女科暨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选取204篇文章,印刷《论文选编》专辑。
《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二、竹林寺女科学术特色
竹林寺女科在辨证上以肝、脾、肾三脏主论,在诊断上强调问诊,在治疗上重视调和气血,疏肝解郁,在具体措施上提出补血行气,补肾益精,祛瘀解郁的治疗原则。在诊疗施治上,法广味纯,独具风格。其主要的学术特色有:
2.1养脾胃,药食并补
竹林寺女科首先推源《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之论。《竹林寺女科秘方》云:“凡孕妇脾胃旺,气血充足,则胎安正产,子亦多寿。”是书还有“坠胎之妇,中气不调、食少,且不必养血,先理脾胃”,“崩中则补钟养胃为主”。具体方法有:健脾理中、燥脾和胃、调中胜湿、清理胃气。
2.2调冲任,善理气机
《竹林寺女科秘方》云:“大抵妇人,情多执拗偏僻,忿怒忌妒,多伤肝气。”所以竹林寺女科之调冲,以调理气机为先务,秘制太和丸一物,诚为当时的良方妙药。大凡妇女月经不调,七情内伤等诸多疾病,均以太和丸为统治之方。该方,以理气药品居多,功在疏肝理气解郁。药由制香附、制苍术、广藿香、净防风、嫩前胡、紫苏叶、薄荷叶、川厚朴、姜半夏、广陈皮、焦麦芽、焦山楂、木香、白茯苓、川芎、羌活等组成。我们医院曾把该方制成口服液,用于临床,对妇科诸多疾病,颇有疗效。
2.3化瘀血,养血为先
竹林寺女科善用活血化瘀法,在具体选择药物时,则根据《灵枢•本藏》“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之旨,提倡化瘀首先务必养血,血得养则活,失养则瘀,养血则瘀自消,故善用当归、川芎二物。
2.4.养胎元,曲尽症情
妇人妊娠后,血聚养胎,致阴血偏虚,变生诸证,治宜时时顾及营血,据证变通理法。竹林寺女科对胎元安固自有心法,随证用药,绝不拘泥。如血亏者,取四物汤为底方,随证加味。加阿胶、艾叶为胶艾汤,补血止血,治胎前跌伤破红,加茯神、远志、丹参、红花、炙甘草为活血宁心汤,养心安神,治胎前怔忡;加黄柏、麦冬为黄柏四物汤,养血泻火,治胎前消渴。
2.5疗产后,独宗生化
生化汤乃举世名方,竹林寺女科运用本方,别树一帜。竹林寺女科认为在病理上,产后以血虚多瘀为本,外邪乘虚入侵为标,治疗大法,主张逐瘀于补血之中,祛邪不忘其本,遣方投剂,以补虚不滞邪,祛邪不伤正,用药不过激为准则。临证则因证因人,详辨虚实。虚证为主,用加参生化汤为底方,随证增损。加杏仁、桔梗、天冬、花粉等,治产后感受温邪;加黄芪、防风、麻黄根、地骨皮、白芷等,治产后发热盗汗。即有实证,亦是虚中夹实,用生化汤加益母草为衬方,随证加味。加桂枝、吴茱萸,治产后感寒腹痛;加干姜,治产后瘀血发热,加茯苓、柏子仁、远志,治产后心神失守;加益智仁,治产后小便清长。生化汤中,当归的剂量占全方剂量的三分之二,足见重在补虚养血,血得养则活,瘀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