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诊师别把“助人手”变成“宰人刀”

2024-05-10 12:19
上海

原创 流苏 中国市场监管报

原以为是帮忙挂号的陪诊师,

撕开他们的伪装一看——

好哇,原来是毫无底线的“黄牛”!

近年来,陪诊师作为一种新兴行业,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范围。帮忙挂号、陪同就医、前前后后跑腿取药……他们充当着“临时家人”的角色,为患者扫除就诊路上的种种障碍。然而,这一领域也存在着一些乱象。

据报道,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陪诊师以陪诊之名,行营销之实,倒卖医师就诊号源,扰乱医疗秩序。北京市民王鑫因女儿生病挂不上号,在某社交平台发布求助帖,很快就有号称“陪诊师”的人私信他,“可以帮忙挂号今日××儿童医院”“挂号服务费500元”。

“为什么我们挂不上号?是不是和这些所谓的‘陪诊师’抢占号源有关?陪诊师提供挂号服务,其性质与‘黄牛’有何区别?”王鑫发出一连串疑问。

陪诊师这一职业,初衷是解决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困难,同时给患者提供便利。无论从体力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予了患者帮助与支持。然而,当陪诊师开始贩卖“特殊号源”,从中牟取不当利益,无异于把自己的“助人手”变成了“宰人刀”。

该群体为了个人私利,利用患者的焦急心理,对大众进行误导甚至欺骗,实在令人不齿。这种行为,其一,必然是侵害了患者的权益;其二,搅浑了行业的“水”,让真正守法诚信的陪诊师有苦难言,影响了行业形象;其三,扰乱了医疗资源正常的分配秩序,可能使得其他患者失去宝贵号源,引发不良后果。

长期以来,“黄牛”都是相关部门重点整治的对象。如今,这种不法陪诊师的身份和“黄牛”合二为一,无疑增强了隐蔽性,增大了监管难度。

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当完善行业规范和监管机制,清晰划定陪诊师的责任义务等,进行统一专业管理;另一方面,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对于披陪诊师外衣的“黄牛”严加打击,依法及时追究法律责任,铲除其生存的土壤。

如今,陪诊服务的热度渐涨,可以预见,未来受众面也将有所上升。孤身在外的异乡青年、身体不便的残障人士、体力不济的老年群体……都可能成为陪诊服务的需求者。因此,进一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让陪诊服务更加规范安全,是大众当前需要重视和努力的方向。

作者 | 流苏

编辑 | 黄星蓉

审核 | 倪泰

更多好文

点击阅读

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国务院食安办等四部门出手

房东“提灯定损”,照出了什么?

“尔滨”有个区,营商环境特别好,读音却很怪,猜猜它是谁?

2024年《中国市场监管报》开始订阅!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中国市场监管报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陪诊师别把“助人手”变成“宰人刀”》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