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微纪录片《志在上海》| 寻找南京西路商业街背后的城市多样性

2024-05-05 08:07
未知

繁华的南京西路背后有什么故事?

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制作推出的36集系列微纪录片《志在上海》,2024年3月8日起每周五晚黄金档登陆纪实人文频道。目前已更新至第七集《南京西路商业街背后的城市多样性》。

从西往东、从过去到现在,南京西路上不仅有张园、上海展览中心、静安寺等历史建筑,同时也有不少现代化的商圈。这期节目的两位嘉宾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不仅从小生长在南京西路附近,而且之后还在静安区方志办工作,参与编撰了南京西路的部分。这也使得呈现的内容更具亲切感。而摄制团队在嘉宾的推荐下,以西王花园博物馆为切入口,也是亮点之一。这是一个对所有公众开放的免费的弄堂里的博物馆,地方虽然不大,但是可以见到不少老上海的门头、界碑等难得一见的实物。而这个小区也是南京西路沿线现存最古老的居民住宅之一,这点又给观众一种较为亲切的代入感。

《志在上海》系列分为“知上海由来”“看城市更新”“建人民城市”“开创新之先”“为全国服务”“与世界牵手”六大版块,通过“寻访”+“微故事”的形式呈现上海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城市温度,用地方志“致敬”城市,采撷方志繁花、瞰见上海繁华,让更多人从志书中读懂上海、爱上上海。

志在

上海

南京西路始筑于1862年。关于这条路的命名,其实是有这两种提法。公共租界当局官方英文为“Bubbling Well Road”翻为中文就是“涌泉路”。这一命名的依据就是该路是连接跑马场和涌泉(静安寺门口著名的“天下第六泉”)。而上海本地居民则更乐意用他们视为胜地的庙宇来命名这条路——静安寺路。1945年后改名南京西路。

1880年前后的静安寺路。路的一侧可以清晰地看到跑马留下的痕迹

光绪七年(1881年), 静安寺修复,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附近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俱来寺前设摊列肆,出售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农具和家用杂物,形成早期庙会及商贸集市。庙会在20世纪60年代停办。

20世纪30年代的静安寺涌泉井。可见当时周边已是商铺林立

20世纪30年代的静安寺浴佛节与庙会场景

图片来源 | The University of Bristol

1960年的静安寺庙会

20世纪初,静安寺路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外国侨民、买办和富商纷纷在道路两旁争购土地,营造私园、住宅和娱乐场所。沿路两侧的沧州别墅(1900年建,后改为沧州饭店,现今锦沧文华大酒店位置)、英国汇丰银行大班住宅(1906年建,现今上海商城位置)相继落成。

南京西路西康路口的汇丰银行大班豪宅,20世纪40年代后期曾经做过苏联驻华商务代表处上海办事处。后来还曾经是新华社驻上海分社的办公地点。此后拆除,建成现今的地标建筑——上海商城

图片摄影 | Jack Birns

说到私园,就不能不提张园。该园地处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之南、同孚路(今石门一路)之西,旧址在今泰兴路南端。此处原为农田。自1872年至1878年,英商和记洋行经理格龙先后向农户曹增荣、徐上卿等租得土地20.25亩,辟为花园住宅。格龙本以经营园圃为业,故布置颇具丘壑,有洋房一所,池沼一汪,种植荷花。四围沙路曲折,树木葱茏,旷场一片,细草平软。1879年,此地转租给英商丰泰洋行。丰泰洋行于同年及翌年先后添租华人徐炳春、顾顺坤土地两块,于1881年复将此地转给和记洋行。1882年8月16日,富商张叔和从和记洋行购得此地,计面积21.82亩,价银一万数千两,命名“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

张园过山车

张园激流勇进

张园可以说是上海华人经营的最早的一批公共娱乐场所。当时里面除了喝咖啡、喝茶、拍照、看电影这些洋玩意外,还有更加刺激的激流勇进和过山车游乐项目。当年的张园既像公园,又似游乐场,园内草坪广阔,绿树成荫,1893年,还建有安垲第洋楼一幢。作为晚清上海最知名的公共活动空间,张园可谓盛极一时。此后,随着新世界、大世界等新兴娱乐场所的建成,张园日趋衰落,1918年停办。20世纪30年代前后,此地块改建为居民住宅区。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英商铺设有轨电车从静安寺至外滩载客运行,交通便利,人口日众。1912年前后,新式里弄敬义坊、西庙弄、联吉里(现今南京西路华山路两侧),旧式里弄慈厚北里(现今南京西路铜仁路口)、致德坊(现今南京西路乌鲁木齐北路口)先后建成。随之而来的是商机的初现,沿途开设店铺逾百家,初露商市端倪,催化着静安寺路由宁静马路向繁华商街的快速演变。

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初三(1908年3月5日)清晨通车营业。自静安寺沿愚园路、赫德路(今常德路)、爱文义路卡德路(今石门二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南京路(今南京东路)至外滩上海总会(今华尔道夫酒店)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大量人口的导入以及诸多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静安寺路的沿街陆续开设出不少商号,市面日趋繁荣,全街已有商店300余家。1937年8月,侵华日寇进攻上海,大批商贾和难民为避战祸,涌入沦为“孤岛”的租界。有更多商号迁至静安寺路。至此,静安寺路成为老上海“十里洋场”向西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南京西路商业街经营面向人民大众,行业门类比较齐全,名特商店比较集中,依然是上海零售商业中心之一。

20世纪50年代,上海展览中心的前身——中苏友好大厦在爱俪园的旧址上建成。这就成为了50年代全市最大的单体建筑项目,在9万平方米土地上造起一座占地8万平方米的展览大厦。坐北朝南,正南为广场,有大厦音乐喷泉。主楼矗立正中,上竖镏金钢塔,与主塔相辅辉映,金光灿烂。现今已经更名为上海展览中心,依然是著名的地标建筑。

1978年,国家开始改革开放。一批涉外宾馆、写字楼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上海宾馆、上海商城等等就是当时代表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就。

20世纪80年代,第三产业蓬勃兴起,为弥补南京西路全街商业网点布局东段见密,西段见稀,中段被一些住宅、仓库、办公用房和房屋围墙所间隔造成的5处断层,动迁非营业用房,破墙开店,增设一批新店,网点得以连成一片。1992年,南京西路商业网点457个,其中社会商业246个,整条商街大店小铺鳞次栉比,行业门类更趋齐全,新兴的现代家电、电子音响、计算机、不锈钢制品、美容化妆品、快餐、酒吧等行业不断涌现,金融业、旅游业、证券业、信息业、房地产业相继崛起,商业门类从原来的43个自然行业增加到86个行业,市面更加繁荣。

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西路茂名北路口,上海儿童用品商店

1979年拍摄南京西路周边俯瞰。角度应该是在上海电视塔上向东北方向。南京西路成都北路口西北角有幢洋房,那便是盛宣怀的老宅,现在是南证大厦的位置,旁边的是新成游泳池。再往东,圆形穹顶结构的上海马戏场(今仙乐斯广场)清晰可辨

1988年前后,建设中的上海商城以及锦沧文华酒店

图片摄影 | 陆杰

2018年,张园地块俯瞰

图片摄影 | 郑宪章

2019年,南京西路全景

图片摄影 | 王溶江

进入21世纪之后,南京西路沿线楼宇经济蓬勃发展,众多国际化的商业、办公、酒店项目在南京西路上形成了“梅泰恒地区”的金三角和静安寺地区的金五星两大核心商圈。百年街市正在持续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开的苹果旗舰店也在静安寺附近开张,SMG的摄像师拍到一个镜头:透过苹果店的玻璃,正好可以看到静安寺有名的梵柱。在那一刻,可以感受到历史和现实的交汇、文化和科技的交融。而这些特点,也是南京西路的魅力。

海报部分图像为AI设计

文字资料来源:

《上海通志》《静安区志》《静安区志(1993—2010)》

《上海市志·区县简况(1978—2010)》等

及相关年份各市、区年鉴

系列微纪录片《志在上海》

每周五晚19:50

在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播出

纪实人文微信视频号、“方志上海”微信视频号

“上海通”网站视频专栏同步上线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

戴诚娴工作室

原标题:《系列微纪录片《志在上海》 | 寻找南京西路商业街背后的城市多样性》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