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文学作品底色,《千里江山图》话剧巡演32场收官
千里江山图-剧照(开场全景)。
当小说《千里江山图》遇上话剧《千里江山图》,文学书写与舞台表演将碰撞交融出怎样的思想火花?
4月30日,一场关于文学与戏剧、阅读与创作的文化盛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上演。
《千里江山图》是著名作家孙甘露的长篇小说,曾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小说故事围绕战斗在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以党中央从上海转移到瑞金的伟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录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地下斗争,描摹出一群英勇无畏的共产党人群像。
“有些剑拔弩张、浓墨重彩的张扬表现,我不想去侧重,而是致力于找到一名烈士心底作为普通人的‘诗意’。”《千里江山图》话剧导演王晓鹰讲述了自己的艺术表达之道。
4月30日下午,《千里江山图》原著作者孙甘露(右一)、编剧赵潋(右二)、话剧导演王晓鹰(左二)与中文系教授黄平(左一)进行对谈。 本文图片均为 朱雅玲 李欣荣 图
4月30日下午,《千里江山图》原著作者孙甘露、编剧赵潋、话剧导演王晓鹰与中文系教授黄平共同做客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畅谈从小说创作到舞台演绎,为现场观众讲述打开《千里江山图》的另一种方式。
编剧赵潋谈到,改编《千里江山图》时,曾面临两个选择——要么老老实实地贴着小说,要么离小说远远的。“导演跟我说了一句话,我们就在舞台上读小说不可以吗?说完这句话,我明白了我们要做一个严谨、朴实的剧本。”
对谈之后,《千里江山图》的话剧版同日在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上演,这也是该剧32场巡回演出的收官之作。
4月30日《千里江山图》话剧演出,现场观众。
话剧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巧妙的舞台设计进行演绎,重视小说原著的阅读体验,保持文学作品本身的底色。故事中人物的思维活动、思想升华,与舞台上的上海城市风情形成呼应,向观众传递着厚重的历史使命感。观众们也通过表演艺术的重塑与再现,深切感受到这部上海“红色新经典”的艺术张力。
在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上演的剧目中,像《千里江山图》这样的大戏还有很多——自去年10月正式启用以来,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已开展高水平文化讲座、艺术演出等50余场。“下午听对谈,晚上观话剧”,在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很多市民群众也纷纷参与这场大学校园里的文化盛事之中。
为积极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让更多高质量、高品质的校园文化资源走出校门,华东师大还联合闵行区吴泾镇开展“师泾有约·全民阅读”2024年书香第一湾“世界读书日”活动周、大零号湾“泾”彩艺术季等活动。校地双方将在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美慧树绘本馆、吴泾市民图书馆、满天星社区书屋·叶辛文学品读室、城市书房等8个公共文化空间,携手举办超20场书香阅读分享交流活动,让公众在校园内、家门口、园区旁就能享受到高级别、大制作的文化盛宴,通过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不断提升学校周边区域生活的品质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