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试验区30年,他们见证了这片土地向前跨越的每一步

钟天阳
2018-12-10 11:31

年底了,住在毕节观音洞镇的老农陈声乾很高兴,刚刚卖掉的20头猪价格不错,可以让他富余安稳地过个好年。两年前,陈声乾还住在没有通公路的新合村,为了卖一头猪,他必须走几小时的山路把猪赶到观音洞镇。“那时候辛辛苦苦养大了一头猪,赶猪时猪还可能跌落山崖,真的很不容易。”

陈声乾受益于观音洞镇的“易搬扶贫项目”,和偏远村落的其他204户农户一起搬到了镇上,住进了政府给他们盖的新房。每家每户一套房子还有一个店门面,陈声乾的老伴用店面开了一家烙锅店,生意不错。因为通了公路,骑车从镇上去村里只需要20多分钟。

原本新合村种的苞谷,也在省农科院的指导下改种了50亩金荞麦——这种作物适合在高海拔种植,荞麦根是药材,荞麦收了喂猪喂牛。“以前一年到头没有余钱,今年估计能余下七、八万。”陈声乾说。

毕节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居住着汉、彝、苗、回等民族。1988年6 月,在贵州省委的推动下,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试验区,翻开了毕节改革发展的新篇章。30年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毕节试验区,通过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

像陈声乾一样,在过去30年里,无数毕节贫困户在扶贫项目的扶持下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官寨乡蜡染能手蔡群:从拾荒女到带领800个妈妈脱贫

在毕节织金县的官寨乡,27岁的苗族姑娘蔡春每天的工作,就是到蔡群的蜡染工坊去“画蜡”。她点燃蜡油灯,把极细的画刀烧热,再蘸了蜡油和黑色染料,在白色的粗布上画出传统的苗族图案。趁着天光明亮的几个小时,她能画完一条细密繁复的腰带,一个月下来,这些蜡染手工艺品可以为她挣得3000多元酬劳。这笔收入,比起过去8年在广东做电子产品组装要多不少,因为工作灵活,蔡春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让她觉得很安心。

乡里乡外像蔡春一样的画蜡娘有800多个,其中120多个来自贫困户,有的是全职,有的是兼职。她们都很感谢蔡群,是她白手起家把传统苗族的蜡染工艺发扬光大,带动周边的女人们用双手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官寨乡周边的画蜡娘有800多个,其中有120多个来自贫困户。她们通过自己的传统手工艺挣得不错的收入,改变了生活。

“我也是经历过打工十多年才回来的,我知道在外面的苦,所以看到这些姑娘们可以回到家乡挣钱,我心里是很高兴的。”蔡群12岁就跟着姐姐到贵阳拾荒,18岁去浙江和广东打工闯荡,一直到25岁前,她都只能拿着极其微薄的工资勉强度日。

2006年她在乡里支书的建议下参加了“多彩贵州能工巧匠旅游商品选拔大会”,凭着自幼学习的精细蜡染手艺,一举拿下市里的二等奖。当时2000元的奖金已经抵得上她半年的工资,收到了鼓励的蔡群决定留下来,把母亲传给她的手艺做成生意。几年时间里,蔡群不断拿下省市一等奖、特等奖;她的蜡染制作也从家庭工艺坊、工艺厂发展为工艺有限公司。“2018年还没结束,但是今年的订单超过2000万不成问题。”蔡群说。

在织金县,像蔡群一样在政府的帮扶下创业兴业惠及乡临的企业家还有很多。在贸易更为活跃的猫场镇,41岁的谢伟做着全国数一数二的皂角米生意,每天从自家工坊加工完成的皂角米1吨有余。皂角米取自皂角树,必须经过手工去皮才能卖出好价。这道工序给猫场镇的村民带去了赚钱的机会,农闲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坐在家里剥起从谢伟那里领来的皂角米。两三天时间,剥好30斤大粒的皂角米可以换得两三百的收入。

在猫场镇,几乎家家户户在闲时都会参与手工剥取皂角米,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

谢伟说,目前猫场镇附近有1800多户农民在做这份工,其中包括400多户贫困户,光2017年,谢伟交付出去的剥米工费就有1100多万。政府的支持下,猫场镇周边已经开辟了12000亩皂角田,预计几年内,这个数字会达到30000亩。

根据毕节市政府公布的报告,30年来,如官寨乡、猫场镇以及观音洞镇一样,毕节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的重大跨越。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94万人,838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56%下降到10.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17元增加到8473元,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90%。

“五皮”书记冯长书:从光秃秃的“和尚山”到3000多亩生态林

47岁的陈万才开着小货车经过古胜村村口,看到村书记冯长书便停下来闲聊。他乐呵呵地说,今年的30亩果树林收成不错,从五月的樱桃到七月的杨梅,再到最近的板栗,加起来有12万了。“这在2006年冯书记说服我们退耕还林之前,真的想都不敢想。”

毕节黔西县素朴镇古胜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海拔800—1400米,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过去的古胜村属一类贫困村,人多地少,石漠化严重,村民为了生存,向山要地,陷入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2005年石漠化严重的古胜村

2006年,在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帮扶和指导下,古胜村开始了退耕还林行动。“当时老乡们不理解啊,你让他们把苞谷地改种树,他们骂你瞎指挥。”冯长书回忆,一开始去村民家里做工作,总是被轰出来,“改种树,树能吃?”是冯长书最常听到的话。为了推进工作,冯长书硬着头皮进门、厚着脸皮拜访、磨破嘴皮劝说,终于说服了村民参与植树工作。上山植树时节,冯长书又是首当其冲,往往饿着肚皮在上山一干就是一天,一个月下来脚皮走破了不知道多少次。第一批树种完之后,村民都叫他“五皮”书记。

2009年,退耕还林后生态环境大幅改善的古胜村。

经过几年的努力,古胜村累计退耕还林3038.5亩,石漠化治理710亩,生态林自然恢复3400亩,种植樱桃、酥李、杨梅、板栗之类的经果林2937.5亩。古胜村森林覆盖率从试验区成立之初的不到10%增长到今天的89.68%;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经果林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全村人均纯收入也从2005年的1500元增加到2017年的8000余元,走出了一条生态脱贫的路子。

低海拔的山上种满了樱桃、酥李等经果林,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益。

古胜村的退耕还林是毕节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30年来,毕节试验区累计治理石漠化1367.9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近9000平方公里,造林2013.4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4.9%提高到52.2%,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可以说,毕节的生态环境实现了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重大跨越。

95后新手老板刘纪:中职接受的教育让我有了改变生活的机会

因为自己是1995年生人,加上装修工作室的8人团队都是90后,刘纪便给自己的装修工作室取名“90世际装饰”,从里到外都是年轻人的气息。虽然是创业老板,但是刘纪从黔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也不过4年时间。因为熟练掌握了学校里教授的电脑绘图技术,刘纪一毕业就进入了一家装修公司担任室内设计,累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敢想敢干的刘纪便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一开始总有一些资金困难,但好在订单不断,总是让刘纪及时渡过难关。从2017年创立至今,这个开在黔西县城的装修工作室已经累积接到超过300万元的订单。而刘纪也从一个父辈务农的村里孩子,成长为一个事业有成的创业青年。刘纪说:“如果当初没有去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技术,现在的我肯定不是在家务农就是在外打工。现在想来,真的十分感谢当初接受了学校的教育培训。”

毕节试验区成立30周年,像刘纪一样因为接受教育而改变生活的人数不胜数。尤其是近十年来,毕节各县更加重视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以黔西县为例,大力实施办学条件扩容改善计划,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让更多学生在更优质的环境中更方便地接受更好的教育。自2014年以来,累计实施教育工程项目289个,总建筑面积39.56万平方米,总投资7.78亿元。

以黔西县第五中学为例,自2014年列入“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后,经过2015年的拓建工程,令这所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中学增加了1200人的就学空间,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以及“易搬项目”惠及的农民子女提供了比较完善的教学环境。

因“改薄”项目全面拓建的黔西第五中学,为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提供了近2000个就学机会。

同样接受拓建“改薄”的还有该县的驮煤河小学,这个原本只有72名学生的教学点,在2017年初拓建完成,小学有了新校舍和塑胶操场。完善的设施和更新的师资团队,令原本舍近求远求学的学生都选择就近就读,如今就学学生也增加为415名。“原本去双马小学读书每天要走40分钟,现在去读书只要走15分钟。”转学过来的六年级学生王水晶说,她特别喜欢这里的新校舍,在40人的小班级里,老师也更能关注到自己的学习。

在拓建后的驮煤河小学,学生们有了全面优化的就学环境。

历历呈现在眼前的教育发展,是毕节试验区30年来坚持推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统筹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问题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从1988年至今,毕节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91‰下降到7.34‰,累计少出生人口约178万人;教育“两基”实现全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从3.6年提高到8.8年,人口素质大幅提升,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人口实现了从控制数量为主到更加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跨越。

11月13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在贵阳举办“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支持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毕节试验区设立30周年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发布会上,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集智介绍,从1987年到2017年,毕节试验区生产总值增长102倍、财政总收入增长170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9倍、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79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8倍、26倍,实现了生活、生态和教育领域的“三个重大跨越”。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在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倾力支持下,毕节试验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人民持续30年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毕节人用洒满乡土的汗水换来生活幸福历史嬗变的真实印证。2018年,毕节试验区已经站在快速崛起的历史新起点。时代催人奋进,前景光明广阔,相信未来毕节还会谱写出更加喜人的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毛玮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