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疟疾日 | 假期出境游谨防被“疟”

2024-04-26 22:03
上海

今天(4月26日)是第17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成果”,旨在动员全社会不要忽视疟疾,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保障出入境人员健康,持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3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有疟疾流行,估计疟疾病例数约2.49亿,死亡60.8万人,与2021年相比增加了500万例,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大洋洲等地区,其中以非洲和东南亚地区高度流行。疟疾已成为阻碍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在抗击疟疾、为实现“无疟世界”目标方面持续贡献中国经验。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研团队经过大量实验,发现了青蒿素。时至今日,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已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法,在过去的20多年间,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此外,中国探索总结出的“1-3-7”工作规范(即1日内完成病例报告,3日内完成病例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7日内完成对疫点调查和处置)也被正式写入世卫组织技术文件向全球推广应用,助力全球消除疟疾的努力。

我国已在2021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认证为无疟疾国家。但由于人员的跨境流动,每年仍有一定数量的疟疾输入病例,并时有危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且疟疾传播的流行因素并未消除,再传播风险持续存在。

五一假期将至,出境游的朋友们需要注意,关于疟疾的一些基本常识,请看下文。

Q1.什么是疟疾?

疟疾俗称为“打摆子”,是蚊子活动季节常见的寄生虫病,儿童发病率高。疟疾通过蚊子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传播。当按蚊叮咬体内带有疟原虫的病人时,疟原虫随着血液进入蚊子体内,约10天后,这只蚊子就成了有感染性的蚊子,可通过叮咬将疟疾传播下去。

感染人类的疟疾寄生虫有四种: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型疟原虫,尤以恶性疟原虫引发的恶性疟最为危险,恶性疟若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重症疟疾。

Q2.哪些地区是疟疾的高流行区?

据《2023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当前疟疾流行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大洋洲等地区,其中以非洲和东南亚地区高度流行。

Q3.哪种情况下高度怀疑疟疾?

疟疾高疫区的旅居史:以非洲、东南亚国家为主。

典型的疟疾症状:先后出现寒战、发热、出汗退热的周期性症状(即冷-热-汗),呈间歇性发作的特点。但初发患者临床发作常不典型。发作前3-4天常有疲乏、头痛、不适、肌肉痛、腹部不适、畏寒和低热等。

Q4.怀疑自己得了疟疾怎么办?

早期、全程、足量的规范用药是治疗疟疾的关键。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重度疟疾,危及生命。

曾有疟疾高发区域旅居史,或近期有输血史的人员,如果出现突发性寒战、高热、大量出汗等疟疾疑似症状,应尽早去正规的医院,告诉医生您曾经去过疟疾流行区,通过疟原虫检查可确定是否感染疟疾,以便尽快诊断和治疗。

Q5.疟疾的诊断原则是什么?

《疟疾诊疗指南》中提到,临床医生根据流行病学史(在境外非洲或东南亚疟疾流行区有夜间停留史或近2周内输血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

无症状带虫者:疟疾病原学检查阳性,但无临床表现者。

临床诊断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和疟疾临床表现,但疟疾病原学检查阴性。

确诊病例:疟疾病原学检查阳性,有临床表现(包括流行病学史)。

重症病例:确诊病例,同时出现重症疟疾临床表现。

非典型的疟疾病例,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容易和其他发热性疾病混淆,要注意鉴别诊断。临床表现酷似疟疾,但反复检查血涂片均系阴性,需要按规定作为疟疾临床诊断病例进行传染病报告,进行RDT,并留取抗凝血样品送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镜检和核酸复核以确认或排除。

Q6.如何预防疟疾?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研发可以预防疟疾的疫苗。出国人员应了解要前往的地方是不是疟疾流行区,提前做好个人防护。如前往疟疾流行地区,务必注意防蚊:

户外防蚊:穿长袖、长裤,涂抹驱蚊剂。尽量避免在疟疾流行国家或地区的黄昏至次日黎明时段(蚊虫活动高峰期)到野外活动。

室内防蚊:使用纱门、纱窗、蚊帐,喷洒灭蚊药。

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避免蚊虫滋生。

Q7.出境游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1.一旦出现发冷、发热、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恶化。

2.若有发热、腹泻等症状,应如实向海关申报健康状况及疟疾流行区旅居史,配合做好传染病排查工作。

3.短期赴疟疾流行国家或地区旅居的回国人员入境后1个月内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疟疾流行地区或国家旅居史,以便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4.非短期赴疟疾流行国家或地区旅居的回国人员,入境后建议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疟原虫检测。如出现发热症状,应及时到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疟疾流行国家或地区旅居史。

最后请谨记疟疾防控顺口溜

疟疾通过蚊子传,热带地区最常见

发冷发热又出汗,延误就诊有危险

及早治疗保平安,防蚊叮咬是关键

专家点评

王新宇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感染科 副主任

近期气温上升,虫类活动的旺季,在自然景区旅行时,尤其要注意各种虫媒传染病。

这些虫媒疾病中,除了疟疾,登革热、恙虫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等也是潜在危险。

旅行者在旅途中要合理使用驱蚊剂,尽量穿长袖衣裤,避免蚊虫叮咬。到某些疟疾高发地区旅行时,可能需要使用预防疟疾的药物以降低发病的风险。旅途归来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更应该及时到相应的专科就诊。

本文部分内容源自中国疾控中心、上海疾控中心

原标题:《全国疟疾日 | 假期出境游谨防被“疟”,含旅行医学门诊信息→》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