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疟疾日|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2024-04-26 21:34
广东

2024年4月26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过按蚊叮咬传播的,其临床症状包括周期性发热、寒战、出汗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截至2021年,我国的疟疾发病数仅为783例,相比上一年下降了25.5%,只占法定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0.01%,这标志着我国的疟疾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中国已经消除疟疾,然而由于国际旅行和劳务输出输入的增长,我国目前仍面临输入性疟疾的压力。

疟疾有什么症状?

疟疾通常伴随着以下几个阶段:

·寒战期: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的寒战,体温迅速升高,伴有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高热期:患者体温可高达40℃甚至更高,患者会感到极度燥热,皮肤发红,心跳加速。

·出汗期:患者大量出汗,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但此时人体会感觉虚弱、疲惫不堪。

除了上述典型的周期性发热外,疟疾还可能引发其他症状,如贫血、脾脏肿大、全身无力、头晕、呼吸急促等。

疟疾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

疟疾的治疗基于疟原虫的种类和感染的严重程度,同时也考虑个体的身体状况和药物耐药性。

药物治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非复杂性疟疾的首选治疗方法是使用有效的抗疟药,如青蒿素类复方药物(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 Therapies, ACTs)。对于重症或耐药疟疾,可能需要更强效的药物,并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监测与支持性治疗: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等),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性治疗,比如补充液体、纠正贫血、处理并发症状等。

·预防:

防蚊措施:疟疾主要通过被感染了疟原虫的按蚊叮咬传播,所以防止蚊虫叮咬是最直接的预防手段。包括使用蚊帐(最好是长效杀虫剂浸渍蚊帐)、涂抹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关闭门窗或安装防蚊窗纱等。

药物预防:对于前往或生活在疟疾高发地区的人员,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服用预防性抗疟药物,对于儿童、孕妇、免疫力低下者等易感人群犹为重要。

疫苗接种:虽然目前商业化的疟疾疫苗仍较为有限,但科研界正在积极研发新的疫苗,例如RTS,S疫苗已在某些非洲国家试点使用。

灭蚊与环境治理:在疟疾流行地区,开展灭蚊活动,清理积水减少蚊子滋生地,改善环境卫生也有助于降低疟疾发病率。

全球疟疾形势依然严峻,跨境输入病例的风险仍然存在,我们在享受消除疟疾成果的同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疟疾再次在我国传播。具体而言,我们要强化监测预警系统,对输入性疟疾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加强边境地区的疟疾防控工作,严防疟疾从境外传入。

在今年的“全国疟疾日”,我们呼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疟疾防控工作中来,了解疟疾防控知识,增强防范意识,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疟疾防控战略,为持续巩固消除成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防止疟疾再传播,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