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红肉和白肉哪个更健康?医生:吃肉记住这3点!
在吃饭时,人们常说——
这是红肉,这是白肉
那什么是红肉,什么又是白肉呢?
它们营养价值有什么不同?
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有关知识吧
什么是红肉和白肉?
从营养学的角度看,肉类有着优质的蛋白质、丰富的脂肪酸、维生素和各类矿物质。肉类中所含的动物蛋白具有全面的人体必需氨基酸,相比植物蛋白,更适合人体的需求。它参与构成机体组织、维持新陈代谢,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再要细分,营养学还会把肉类分为“红肉”和“白肉”,不仅在外观颜色上有区别,营养成分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红肉就是牛肉、羊肉、猪肉等,以及培根、香肠、热狗等加工肉,这类肉看起来呈现红色或粉红色。
白肉为禽类和海鲜水产,比如鸡鸭鹅肉、鱼肉、虾、贝类等,这类肉看起来颜色较浅。
红肉和白肉有什么不一样?
1. 肉质不同
红肉:肌肉纤维粗硬。
白肉:肌肉纤维细腻。
2. 所含脂肪类型不同
红肉: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吃太多会对血脂的影响较大,饱和脂肪酸容易使胆固醇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并且还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发生风险。
白肉:相比之下,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某些不饱和脂肪酸甚至可以增强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能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代谢,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很有益。
3. 营养素含量不同
红肉:铁含量较高,有助于预防贫血。B族维生素含量较为丰富,对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白肉:特别是水产中的矿物质含量丰富,鱼类中锌含量极为丰富,有利于增强抵抗力,还可促进维生素A吸收,有助于维护视力。
红肉和白肉怎么吃更健康?
不少国内外研究表明,摄入过多红肉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将红肉列为第 2A 级致癌物,就是“可能致癌物”。
先不要慌,不是说吃了红肉就一定会致癌。第2A级致癌物指的是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的物质。
但过量的红肉摄入,可能会增加肥胖,血脂、胆固醇异常,得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所以还是得适量摄入才行。
有朋友可能会问:“不吃红肉,只吃白肉行不行?”
不行,这样容易导致身体铁元素不足,进而导致疲劳乏力、头晕、心悸及缺铁性贫血等。
那么红肉、白肉怎么吃更健康呢?
1. 红肉、白肉都要吃
红肉、白肉各有优缺点,综合来看,建议在日常饮食中红肉、白肉都要吃,保持饮食多样化。
对于想要减少饱和脂肪摄入,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可以适当减少红肉的摄入,增加白肉和植物蛋白的比例。
此外,还要均衡搭配蔬菜和全谷物。
2.红肉、白肉适量吃
无论是红肉还是白肉,过量摄入都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3.烹饪方式很重要
尽量少用烤、炸烹饪方式,少油少盐,可以多采用蒸、煮的方式,尽量保留食物营养。
动物内脏能吃吗?
有人认为动物内脏含有高胆固醇,不利于健康。然而,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
确实有一些内脏胆固醇高,大部分内脏的胆固醇含量不足蛋黄的1/7。除了脑、肝和肾,其他类型的内脏(肠、胃、心等)每100g的胆固醇含量,大多不到200mg。即使是胆固醇含量相对高一些的动物内脏,对于健康人群,也不用过于恐慌。
内脏确实是高嘌呤食物。高嘌呤食物指的是每100g食物中嘌呤含量大于150mg,嘌呤在体内会被代谢成尿酸,对尿酸高或者患有痛风的朋友来说可能会加重症状,尽量不吃或少吃内脏的摄入;痛风急性发作期,一定要避免内脏;对于健康人群,自身因为有能力代谢嘌呤,所以可以偶尔吃。
好食推荐
猪肝:脂肪含量较低,相当于猪肉的1/7左右,它的维生素A含量非常丰富,大概在猪肉的400倍左右,是重要的维生素A的来源,维生素A具有保护视力,维持视觉正常功能,同时对皮肤也有保护功作用。
适合人群:婴幼儿、孕妇、哺乳妈妈、贫血及维生素A缺乏者、主食过于精细者。
猪肾:脂肪含量也比较低,且是优质蛋白的来源,同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硒元素,其含量是猪肉的20倍左右,是硒元素的重要来源。
适合人群:孕妇、哺乳妈妈、硒缺乏者、主食过于精细者。
动物内脏中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铁、硒和锌等,适量摄入可弥补日常膳食不足。建议每月可食用动物内脏食物2~3次,且每次不要过多。
原标题:《健康科普 | 红肉和白肉哪个更健康?医生:吃肉记住这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