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书|当美食以文字表达

刘嘉郦
2024-04-24 11:13
来源:澎湃新闻

从食材到烹饪手法,从美食故事到厨师的传奇经历,书本构建起了另一个与美食相关的世界,也让每一个对食物这件事感兴趣的人,得以拓展更多的眼界。如今,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籍,但读书仍然是一件让人心驰神往的事情,它为你打开的不仅是一扇窗,更是通往辽阔天地的无限可能。昨天是世界读书日,美食爱好者们,用一本书,去和味蕾浪潮拥抱吧。

《鱼料理:从海洋到餐桌》

靠山吃山,靠海自然吃海。在沿海一带,鱼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健康食材,鱼营养丰富,烹饪手法多样,而且老少皆宜——当然,肌间刺太多的那种不算。

不同的鱼有不同的做法,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口感,油煎、烧烤、清蒸……不一而足。这本《鱼料理:从海洋到餐桌》,就从传统意式海鲜食谱的角度来解读了以海鱼为代表的海鲜在生活里的各种可能。它不仅包括如何辨认食材、处理食材,同时还涉及到了食材配比、烹饪方法、摆盘装饰。书中提供了200多道值得尝试的美味烹饪配方,就算你是第一次下厨的小白,也能照本宣科做个七七八八——相比较中餐烹饪书里的“适量”,西餐在量化这件事情上做得更好。再加上“白人饭”常常没什么高难度的操作,因此将其执行到位,对于擅长烹饪的中国人来讲,倒也不是很难。

《一切取决于晚餐》

当代西方饮食中的元素,玉米、黄油、盐、烤肉、米饭、柠檬汁、沙拉、橄榄油、冰淇淋等的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在《一切取决于晚餐》中,答案自现。

作者玛格丽特·维萨以此为主题,用章节的形式详细讲述了这些元素背后充满知识性的历史故事,赋予了每日可见的食物更多意义,对喜爱食物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富有创见的、充满了智慧与情趣的知识领域的瑰宝。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也被《纽约时报书评》与《出版人周刊》提名为当年的畅销书之一,并获得年度食品类书籍的格兰菲迪大奖。

《鱼米之乡》

一本《花椒与鱼翅》,打开了扶霞·邓洛普(Fuchsia Dunlop)在中国读者里的知名度,而这次,她的目光从川菜,一路东移,来到了江淮一带。

作为“最懂中餐的西方人”,扶霞曾经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进修过厨艺,这也让她在理解中餐烹饪技法和奥妙的事情上,有着远超与其他西方人的视角。在这本《鱼米之乡》里,她不仅列举了在沪苏锡等地常见的“以甜带鲜”的手法,同时还可以解释新鲜蔬菜用猪油炒的妙处。从扬州到杭州,再到苏州、宁波、绍兴,及至上海,从出海捕鱼到田间挖笋,扶霞这个英国人四处学习,扎扎实实地体验了一把从田间到餐桌的食物演化过程,并且把这些细节与文化观察交融交织,最终成为了这本《鱼米之乡》。

至于为什么我们要看一本英国人写的江南食物书?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在你看完这本书之后,就自动显现了。

《台北小吃札记》

中国台北的食物,在舒国治的笔下呈现出一种非常别致的文人情怀。从延平北路的汕头牛肉面,到永康街口的鼎泰丰——是的,这如今依然是小笼包出海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了,再到南机场推车烧饼,这些普通的、具有家族传承色彩的食物往往被和人绑定起来,成为了形成中国台北的点点滴滴。

不像其他美食作家,舒国治并不试图通过挖掘店家的秘诀、故事等方式来佐证其食物美味的原因,他往往只是用眼睛看,寻到一个自己觉得好吃的(这通常都不出错),便坐下来吃,事实证明,这招还的确好用。因为他发现,认真做东西的人,往往会比那些糊弄着的人更快乐。

没有华丽的辞藻,舒国治用一种干净而简单的语言叙述着自己与食物的故事,间或夹杂着一些典故,绝不给人以掉书袋或者厚重之感,仿佛是一位老朋友在跟你讲自己的旅行见闻一般亲切。

当然,虽然此书名为《台北小吃札记》,实际上写的并不仅仅是中国台北的小吃,基隆、台南、宜兰、新竹、嘉义等等宝岛美味小店均有涉猎,是实实在在的小吃指南。

《完全烧烤指南》

作者莉萨·钱尼·阿特伍德(Lisa Chaney Atwood)对于烧烤的热情起于儿时,据说她在父亲的怀抱里就已然对烧烤炉这个东西有了认知。作为一名出版社的编辑,她曾经编辑出版过非常多的食谱,对于如何通过一本食谱来指点小白进行烧烤,她经验丰富。

本书收录了关于烧烤你必须知道的264件事,是一本关于烧烤的指导大全。从工具的准备、食材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到烧烤的技巧、各类食材的处理方法、烧烤酱汁的制作、配菜和佐餐酒的选择,所有关于烧烤你想知道的事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趁着距离51长假还有些时候,赶紧看一看这本书,说不定立刻就能派上用场。

    责任编辑:杨洁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