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片片”都出彩,浦东向“新”行

何欣荣、杨有宗/新华每日电讯
2024-04-18 06:49

治疗重大疾病的“药片”,用于各种电子信息产品的“芯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的“布片”……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要内容。记者近日走进工厂、实验室和车间,从“药片”“芯片”“布片”中一探浦东新质生产力的成长土壤。

“药片”:构建“热带雨林式”生态环境

今年3月,上海科州药物研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靶向抗癌新药妥拉美替尼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今年浦东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一类创新药。

“真是十年磨一剑。”科州制药创始人田红旗感慨地说。2014年,从美国回来的田红旗创立了科州制药,并将企业总部落户在位于张江科学城的张江药谷,历经十年研发,终于在今年开花结果。

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长、风险高。科州制药为何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张江这个各项成本并不“便宜”的地方?最大的原因就是这里有完善的创新生态环境。

“在张江药谷,从研发、制剂到安评,做新药的各个环节一应俱全,不出张江统统能搞定。”田红旗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浦东还积极探索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研发用特殊物品便利化通关试点,以制度创新护航新药研发。

“我们的目标是在浦东构建一个生机勃勃、热带雨林式的生态环境。从化学药到生物药再到最新的细胞基因疗法,从源头创新到后期商业化,各种类型的生物医药企业都能在浦东茁壮成长。”浦东新区科经委总工程师凌刚说。

做新药过程很苦,但收获很甜。田红旗说,预计今年5月企业研发的新药就能开出第一张处方,真正让患者受益。此外,科州制药还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未来将推动国产新药加快出海。

统计显示,2023年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值超过3600亿元,约占上海全市的40%。

“芯片”:形成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平平无奇的沙子,一步步经过提纯、熔硅、直拉、切割、光刻、封测等工序,变成一枚枚芯片,进而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粮食”——参观过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的人,对集成电路的制造流程印象深刻。

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坐落在位于浦东新区的芯片设计企业紫光展锐总部里。目前,紫光展锐是国内少数全面掌握2G/3G/4G/5G、Wi-Fi、蓝牙、卫星通信等全场景通信技术的企业之一。2023年,紫光展锐的产品覆盖全球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

紫光展锐还在不断拓展新的赛道。瞄准汽车智能驾驶的巨大需求,去年下半年紫光展锐推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平台,通过汽车电子方面的相关认证,全面进入智能汽车前装市场。

“我们一直扎根浦东,这里的集成电路产业覆盖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各个环节。这种产业链的完整性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上下游合作机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率。”紫光展锐相关负责人表示。

集成电路是浦东新区六大“硬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浦东新区统计显示,2023年浦东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近2500亿元,占上海全市比重超过四分之三,设计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

“布片”:规模化量产引领行业发展

一面经受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炙烤,另一面却可以徒手触摸,这块神奇的“布”所用的氧化铝连续纤维,由扎根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发。

氧化铝连续纤维是国际公认的耐高温材料。榕融新材料研发部部长姜欣表示,这类材料可以在1200摄氏度到1500摄氏度的环境中“服役”,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领域。“实验室也能做出这种材料,但榕融实现了规模化量产。”

榕融新材料市场部经理钱呈颜说,除了传统制造业,榕融还在不断开发新的下游应用。比如,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电池容量越来越大,对电池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正在开发具有阻燃性能的电池壳体。”钱呈颜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必备要素。榕融新材料2021年10月拿地即开工,2022年10月基地落成当天即投产。“从创意到市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公司发展离不开临港和浦东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支持。”榕融新材料负责人表示。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通过组建浦东创新投资集团、吸引各类创投机构集聚,到2025年底,浦东创投体系各类基金规模预计可达4000亿元。浦东新区科经委主任李慧说,不断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浦东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张珺
    图片编辑:陈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