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出一个内心有安全感的孩子?请把这3句话当成口头禅

2024-04-13 16:02
湖北

湖北e家庭 以下文章来源于钱志亮工作室 ,作者钱志亮

钱志亮工作室.

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老师主办的家庭教育平台。每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创文章,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

作者 | 钱志亮

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ID: qzlgzs)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一聊安全感。

安全感,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从父母开始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开始,它就时常被人提及。

对于孩子来说,爱与安全感是他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养分。

孩子唯有拥有满满安全感,才能够更加安心、更加自如地探索世界。

那么,如何给足孩子安全感呢?

除了父母情绪稳定、给予陪伴、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之外,我们还需要一些真诚的爱意表达。

比如下面这三句话,记得要常说。

PART

0

1

.

第一句:

“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在”

孩子探索世界之前,需要有安全感做保障。

教过孩子骑自行车的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

第一次学骑车时,孩子害怕摔倒,会要求爸爸妈妈一直扶着自行车的后座:

“爸爸,你要扶住我…...”

“不要害怕,我在后面护着你呢!”

得到大人的保证并确认大人会跟在后面之后,孩子的脚才敢离开地面,蹬上脚踏板。

这种“安心”和“有人会随时接住自己”的感觉,就是安全感,它给了孩子勇往直前的自信和勇气。

再比如:

父母第一次带孩子去公园玩,公园的草坪上摆放着适合孩子玩耍的各种新奇事物。

父母鼓励孩子自己去周围探险,孩子开心地跑去玩耍,偶尔跑回父母身边,接着又跑出去继续他们的游戏活动。

如果父母突然消失很久,孩子就会陷入焦虑,立马失去了玩耍的兴趣。

他们会一直在大人身边徘徊,不敢走远,他们害怕如果转过身,爸爸妈妈又会不见了。

发展心理学家苏珊·恩格尔在其研究成果总结中曾提到:“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很少会通过进行生理和心理上的探险来收集信息。”

换句话说,孩子只有确认安全得到保证后,独立探索的好奇心、面对困难的勇气才会发芽。

在孩子幼时,他们会频繁地确认这一点。

这也就要求父母提供及时的安抚,并温柔地亲近孩子,需要和孩子分别时,不骗他,不趁他不注意偷偷溜掉;短暂地变换抚养人时,也能好好地告诉孩子为什么要离开,需要离开多久。

随着孩子长大,父母也要通过其他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你是他的依靠,你会一直陪伴着他。

有的家长常将孩子哭闹、黏人行为就等同于安全感缺乏,其实真正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面对他眼前的世界,是充满了不信任感的。

他们反复确认家长的存在,是不信任家长的存在;他们无法融入人际关系,是因为他们害怕受到伤害。

给足孩子安全感,实际上就是要让孩子信任我们。

如何做呢?当他们犯错、闯祸的时候,当他们遭遇困难、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们:

“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在。”

这不是纵容孩子的过错,而是为孩子提供一股温暖和力量,陪伴他面对成长的挑战,让他知道:你愿意与他一起面对问题。

试想,在你惶恐不安的时候,如果身边的人反复告诉你:“别怕,我在”,会是多么的令人安心。

孩子也会从类似这样的话中,感受到家长为他兜底的勇气后,获取安全感。

PART

0

2

.

第二句:

“在爸爸/妈妈面前,你可以哭,可以不坚强…”

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几乎都听过父母说这样的话:

“再哭,我就把你扔这里!”

害怕被抛弃的孩子,努力收住眼泪;

“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没出息!”

被否定情绪的孩子,开始自我否定;

“哭解决不了问题,要坚强!”

孩子慢慢学会隐忍,再多的情绪都憋在心里。

这种回应的潜台词是:

“哭是会被嘲笑的,被批评的,表露脆弱就意味着不安全。”

它带给孩子尤其是一些敏感孩子诸多的羞耻与痛苦,久而久之,他们会回避某些情感,不管在家还是在外,总是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非常害怕自己的感受被人攻击或者排斥。

《看见孩子》一书中有一段话说得特别好:

“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某些情绪(即对这些情绪感兴趣,因而不排斥),孩子就会知道,他们内心里的相应自我是安全的、可爱的、有价值的;

如果父母用抑制、惩罚、拒绝来回应孩子的某些情绪,或者试图改造它们,孩子就会明白,他们内心里的相应自我是危险的、不好的、不可爱的、超过了限度的。”

想要拥有稳稳的安全感,孩子感知到自己在心理上被支持、被看见、被理解很重要。

这就需要父母积极地关注孩子的感受,并接纳孩子的种种情绪,建立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静静地陪着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在我面前,你可以哭,我会陪着你。”

这种被爱、被接纳的感觉会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不仅不会变脆弱,长大了更能学会真正的坚强。

孩子在家庭里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会小心翼翼地隐藏情绪,说明家庭对他来说是安全的。

PART

0

3

.

第三句:

“有你这样的孩子,我真的很幸福。”

一位年轻的朋友对我说:“我和父母的关系一直很生硬,双方都不太会表达爱。”

直到他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发现那些沉甸甸的、不曾诉说过的爱意。

朋友的经历,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

孩子所需要的安全感,其实无非就是两个字:被爱。

然而,在很多家庭里,太缺少一些爱的表达,至于很多孩子是不知道,父母因为他的存在本身而幸福和骄傲的,甚至有的父母日常言行表现出来的就是“不爱”。

有些家长希望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对孩子提出各种严苛的要求,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爱会很丰沛,表现不好时,爱就被撤回,变成嘲讽和批评。

家长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你满足了我的要求,我就会爱你。

虽然这并不是家长的本意,但是当大人过于强调外在的标准,慢慢地,爱就变成以成就为条件了。

其结果是孩子们缺少真正的爱,找不到归属感,他们努力地追求完美,却无法掩盖内心的空虚,做不到完美时,又会引发强烈的羞愧感和绝望感。

但父母对孩子的意义恰恰完全相反:我永远爱你,无论你优秀与否。

《最温柔的教养》的作者吴恩瑛和车尚美写道:

请称呼孩子为“我的宝贝”,并告诉他:“有你这样的孩子,我真的很幸福。”

这样的真心话,或许能够传递很重要的意义。

言语的表达,或许略显苍白,但也不可或缺。

当孩子遇到困难:“别怕,我们在你身后支持你!”

当孩子犯错了:“做错了事情好好改正即可,这并不会影响我对你的爱。”

当孩子成功了:“我爱你,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爱要大声说出来,要让孩子感受到,一句句爱的言语聚集在一起,让孩子感受爱与温暖。

这样的话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它不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溺爱,而是一种托底的力量,让孩子成长中遭遇再大的困难都能守住心理防线,这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礼物。

从小感受到这样的爱,会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可以安心做自己。

宠粉福利来啦

每天推送的任意一篇文章精选留言点赞排名(点赞数量需超过30)第一的读者,即可获得折叠晴雨伞(如上图示意)。

领奖规则:

1.中奖人需同时满足关注“湖北e家庭”微信公众号;留言72小时内点赞数超过30;留言点赞数排名第一。

2.集赞统计截至发文到72小时,届时小编将回复您具体领奖方式。

3.每月每人限领一次,数量有限,快来参与哦~

THE END

本文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 qzlgzs),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湖北e家庭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对于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的,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如何养出一个内心有安全感的孩子?请把这3句话当成口头禅》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