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说地图:没逛大街路,不算到周浦

2024-04-13 11:43
上海

没逛大街路,不算到周浦

周浦镇大街路(今中大街)的繁华,好像上海市区的“南京路”,四乡的群众中流传有这么一句俗话:“没逛大街路,不算到周浦”。东接咸塘港上大济桥、西与圈门街贯通的大街路长约200米,位于周浦镇中心,因其路面较宽而得名。大街路是周浦最早形成、最热闹的街道。据县志记载:明弘治三年(1490年)前后,周浦镇赖以地理优势,成为当时上海县的重要集镇。大街路大概在这个时期形成,逐步发展成周浦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街路当中,曾有座坐北朝南的建筑叫周浦老街“万缘善堂”,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此堂是救济贫苦人的场所,每月发放老残口粮三百份,夏季施医两个月,冬季施衣、施米、施棺、施葬,经费依靠商铺住户认缴月捐,是周浦镇最早的慈善机构。民国时期,善堂曾为镇公所、警察局、商团的办公地。民国6年(1917年),万缘善堂后面建造了南汇县最早的公共图书馆。馆舍为三层楼砖木结构,上层为藏书室,中层为阅览室,下层为议事室。抗日战争爆发,图书馆迁出。民国13年(1924年),在万缘善堂里办起了私立南汇县初级中学。3年后,学校迁至张家浜南。万缘善堂的东侧就是姚埙建于明代的“南荫堂”,志书记载姚氏在周浦的发展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周浦老街

大街路两侧商店密集,生意兴隆,逢年过节,人流摩肩接踵。民国时期,规模较大的商号有德隆昌、日章、张万利和万新酱园等。德隆昌烟纸批发范围遍及奉贤、南汇、川沙三县;万新酱园分店有7家,制酱的大缸多达千余口,产品远销国内外。

新中国成立后,大街路改名为“中大街”。由于镇政府移至圈门街西侧立雪亭附近,圈门街一段也繁荣起来。如今,圈门街一段改造为“小上海步行街”,与中大街同样是周浦镇人气最旺的街道。

上海故事

上海市测绘院

地图文化品牌

“图溯上海”地图研发团队

摘录自《浦东老地名与地方历史文化》

编辑丨周妤格

审核丨忻⿰静 叶⿰草

原标题:《【叙说地图】没逛大街路,不算到周浦》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