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真的“老糊涂”了吗?

2024-04-12 15:55
上海

原创 夏晴

您是否会觉得走过了漫长的青春岁月,突然某一刻,感叹自己年华老去,此后无数次感慨“我真的老了”“我的青春没有了”……年华逝去不可逆,随之而来的除了外在的皱纹白发,内里的健忘衰退可能会迟到但极少缺席。

“老糊涂”一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可能只是一句戏言,但有时的确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请注意!那位年老糊涂的人可能出现了认知衰弱。

认知衰弱

首先,让我们先和“认知衰弱(Cognitive Frailty)”打个招呼吧。认知是什么?认知功能是指大脑反映事物间的关系,并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能力。而衰弱呢?国际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riatrics and Gerontology,IAGG)认为衰弱是力量降低和生理机能的异常,会增加个体的依赖性、脆弱性及对死亡的易感性。近年来,衰弱不再仅仅指躯体衰弱,而是分为社会衰弱、认知衰弱、身体衰弱和心理衰弱四个部分。认知衰弱作为老年人多种不良健康结局的警报器,是在排除了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和其他类型痴呆的前提下,躯体衰弱与轻度及以上认知障碍并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简而言之,是在正常脑老化的过程中认知受损,具有可防、可控、可逆转的特点。

老年人认知衰弱问题较易被忽视,多篇老年人认知衰弱发生率的荟萃分析表明,在全球范围内,老年人认知衰弱综合发生率超过8%,发展中国家整体发生率高于发达国家,女性高于男性。在中国,全国社区老年人认知衰弱发生率与发达国家相近,不同地区发生率差异较大,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合并衰弱的发生率甚至高达43.4%~48.7%。

认知衰弱的成因

研究表明,认知衰弱问题成因复杂,人口学因素、慢性疾病、生活方式、心理问题等均会对认知衰弱产生影响。

(1)人口学因素

高龄、文化程度低、经济保障差会导致老年人认知衰弱的患病风险提高,但婚姻状况、性别、种族等人口学因素对认知衰弱是否存在影响,研究数据较少或存在争议,仍需进一步探讨。

(2)慢性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病人出现认知衰弱的概率较高,老年人会随着疾病的加重增加心理负担,进而增加认知衰弱的风险。同时,心衰、心梗等可能引发供血不足,导致认知衰弱的发生。

(3)生活方式

有兴趣爱好(看电视、读报、养护花草/动物、打牌等)、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营养、规律饮食、适当体育锻炼等)、无睡眠障碍等可以对认知衰弱产生早期预防和干预的效果。

(4)心理问题

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将加速老年人意志活动减退,并且抑郁的症状表现可能会与认知衰弱相混淆,若二者共同存在,或许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痴呆,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不把认知衰弱当回事,“老糊涂”糊涂起来绝对会让你后悔莫及。衰弱可增加老年人跌倒、骨折、住院、长期护理甚至死亡等多种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除危害老人本身的身体健康,也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社会的医疗负担。

认知衰弱的评估

目前,对于认知衰弱并无统一的筛查标准,通常会将躯体与认知的衰弱分别评估再综合考量。

(1)躯体衰弱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衰弱评估工具为衰弱表型模型(Frailty phenotype,FP),是基于美国心血管研究建立,共包括5个条目——步速减缓、体重降低、体能下降、握力减小和自我感觉疲乏感。

衰弱表型模型

若上述内容符合您的真实情况,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记“0分”,总分0分为无衰弱,1-2分为衰弱前期,3-5分为衰弱。

2001年由Mitnitski等提出的衰弱指数(Frailty index,FI)不仅可评估躯体衰弱,还能从心理、社会多方面开展评估,但所需时间比FP长,临床推广性较差。

衰弱筛查量表(The FRAIL Scale)是《国际临床实践指南:身体衰弱的识别和管理》中推荐的,可用于临床快速筛查或自测,它不需要客观数据支持,但易被主观感受所影响。

(2)认知衰弱

目前较为常用的认知评估工具为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该量表因其要求低、耗时短的特点,在大样本采集中有较高的使用率。包括7个维度:注意力、命名、抽象、语言、定向力、视空间和执行能力、延迟记忆。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是在MMSE量表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编制而成,它在筛查轻度认知障碍(MCI)方面较MMSE更有效,但对受试者的视力及文化程度有一定的要求。包括8个领域,12个条目:注意力、命名、抽象、语言、定向力、视空间和执行能力、延迟记忆、记忆。总分≥26分认知功能正常,反之则认知功能障碍,若受教育年限不高于12年,总分需再加1分。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 从6个方面进行评估:定位、问题判断解决能力、记忆、社区事务、个人护理和家庭爱好,因需专业人员耗费较长时间进行访谈,故在临床中无法大量普及。

总体而言,老年认知衰弱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评估工具不统一,以上量表在筛查时存在不同的盲区,故在进行认知衰弱评估时,要根据筛查目的和受试者身体情况采用多个量表结合的模式系统全面地评估。

面向住院老年人,衰弱表型和CDR量表筛查准确性较高;当对MCI筛查准确性要求较高时,可使用衰弱表型和MoCA量表;若缺乏专业的仪器,对老年人读写能力要求不高,可使用衰弱筛查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自测。

衰弱筛查量表

若上述内容符合您的真实情况,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记“0分”,总分0分为无衰弱,1-2分为衰弱前期,3-5分为衰弱。

若上述内容回答“正确”记“1分”,回答“错误/不知道”记“0分”,共30项。受评估对象文化程度的影响,评判标准略有差异: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及以上>24分,得分越高,表明认知功能越好。

假如有一位学历为小学的70岁老人完成了上述两个量表,衰弱筛查量表得分3分,同时MMSE量表得分19分,请不要轻易认为这就是认知衰弱,因该组合筛查出的患病率较高,需要前往精神专科医院用准确性更高,专业性更强的工具进行评估,即便评估结果确诊为认知衰弱,因其可防、可控、可逆转的特点,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白发人生依旧可以精彩。

原标题:《您真的“老糊涂”了吗?》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