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特王妃事件的背后:阴谋论为何如此具有吸引力?为什么它比真相更受欢迎?
作者 | 一刻君
如果你和全球数百万人一样好奇心爆棚,那你最近一定在关注凯特王妃消失事件。
下面是事件的几个关键的信息点:
首先是12月25日,是凯特王妃最后一次在公众面前露面,后来官方表示凯特王妃正在接受手术,所以无法进行官方活动。
3月10日,肯辛顿宫发布凯特王妃与三个孩子的母亲节照片。这张照片被指有修图痕迹,存在多处不自然的地方。随后,凯特王妃就修图一事在社交媒体上道歉。
3月18日晚,英国《太阳报》公布了一段“凯特王妃外出”的视频,但被质疑并非凯特本人。
3月23日凌晨,英国凯特王妃发表视频声明,称自己患有癌症,正在接受预防性化疗。很多人根据视频分析,得出结论为视频是AI生成的。
一时间,大量的谣言、阴谋论遍布网络,纷纷成为网友们的饭后谈资。那今天,我们不再讨论事件本身,而是透过这次事件,谈一谈背后的阴谋论。
是的,可以预见的是,类似的事件对阴谋论者极具吸引力,他们在网络上不停的、无休止的猜测她的身体状况以及下落,这也激起了数百万人的好奇。
那么,阴谋论为何如此具有吸引力?理智的人能做些什么来遏制阴谋论?
01
什么是阴谋论?阴谋论的本质是什么?
Oxford Dictionary把阴谋论定义为认定事件或现象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的一套理论。
阴谋论给予模棱两可的问题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满足了阴谋论者对于复杂思想和现象的好奇,和对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进行自我解读的心理需求。
关于美元背后的阴谋论,全视之眼与共济会
比如最初,当人类面对自然界的力量,尤其是像雷声和闪电时,没有人会去思考这种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本质,反而会想象一种拥有该力量的“神”出来,以便于解释现象。
直至今天,一切都未改变,只不过当下的阴谋论者把原先属于“神”的力量“赋予”给某个他们想象中的拥有重大权力的人或组织。阴谋论者深信这些人或组织拥有相当大的操纵力量,一切都是他们在背后操纵。
所以简单来说,阴谋论的本质是对事物、事件的复杂性进行大幅度简化,这样便将因果之间的逻辑链条切断和打散,只剩下因果本身。
02
为什么大家会相信阴谋论?
这个问题西班牙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诺格拉斯曾有过解释,大概该意思为:
“阴谋论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我们需要理解周遭环境并减少不确定性,而这些理论恰好为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提供了解释,又不易证伪,因为它直接利用了我们的确认偏差。 ”
往往事件越重大,我们越深信不疑,因为普通的理论似乎无法为其解释。比方说,我们难以相信像暗杀一位国家总统这样的事情是一个路人甲独自造成的,这样的理由显得不充分。
就比如“9 · 11”事件、”肯尼迪遇刺案“或者近年的”安倍枪击案“,即便在众目睽睽之下,眼镜小哥掏枪解决了日本前首相安倍,但仍有大量的民众相信这次刺杀事件背后有着更深层的政治原因,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通常对于严重的事件,我们倾向于认为它背后有更庞大、更复杂的原因。而且, 如果我们因不确定性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就更容易相信虚假的理论。
另一方面,像泰特洛克这样的专家主张,坚持相信阴谋论会让人自我感觉更好。
我们从发表在《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发现,当人们感觉自己掌握了别人不知道的秘密消息时,这足以让人自我膨胀,这使我们产生满足感。相信自己能够识别那些暗中操纵的、危险的人。
同时,名人(权力)会助长阴谋论观点涌现,如果阴谋者无权无势,没人会在意。就拿凯特王妃这件事来说,大家还记最早的消息来源于哪里吗,仔细想想?
03
我们如何遏制阴谋论?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各种阴谋论洗脑,那么如何能够遏制阴谋论呢?
客观来说,每个人都有认知局限性,这很正常,而大多数网友参与“阴谋论”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以及朴素的同理心、同情心使然。
但要明白,“阴谋论”并不能引领我们找到真相,所谓的“八卦”“内幕”也不会偏偏选中我们。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不断提升信息甄别、判断和逻辑思考能力,在面对“惊天内幕”时才不至于被牵着鼻子走。
记住14世纪哲学家兼修士“奥卡姆的威廉”的忠告。他因提出“音啬定律”而闻名。如今,这条定律更有名的名称是“奥卡姆剃刀”原理。
英国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
该定律认定,对于任何问题,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剃掉”任何不必要的假设,包括那些涉及复杂阴谋的假设,剩下的通常都是真相。
- END -
原标题:《凯特王妃事件的背后:阴谋论为何如此具有吸引力?为什么它比真相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