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临,学者建议在公园建设供市民祭祖场所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2024-04-03 14:48
来源:澎湃新闻

又到一年清明时节,中国人有慎终追远、尊祖敬宗的传统,过节时总不忘祭祀祖先。“不仅是清明节,除夕、重阳、中元等传统节日都有不少人或在家中供牌位祭拜祖先,或在网上进行纪念。”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冠梓对澎湃新闻表示,同时,他也注意到有城市市民在十字路口等市政公共空间烧纸祭拜。因此,他建议在城市公园建设供市民祭祖的场所。

在张冠梓看来,祭祖是一项具有文化传承和心理疏导功能的传统民俗活动,但在公共空间烧纸祭拜的方式,既缺乏肃穆感,也存在火灾等安全隐患,影响市容市貌,增加了城市治理的难度。因此,他建议相关部门在公园开辟专门区域建设纪念设施,发挥祭祖正面作用,规避潜在风险。

“城市祭祖产生的问题与整个社会人口结构、居住生活方式的变迁紧密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量农村人口离开故土,家族成员转变为城市社区中的分散化个体,导致传统的祭祖方式失去了实施条件和场所,许多人不得已选择在市政公共场所进行祭祖。”张冠梓说。

身为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领域学者,张冠梓认为,祭祖这一传统习俗理应传承下去,但并不是所有祭祖方式都要原封不动地保留,而应守正创新。如,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可以借鉴当代祠堂发展创新的思路,为民众提供兼具祭祖功能与新时代内涵的纪念场所,以新的祭祖方式取代街边祭祖等形式,并向青年一代传承祭祖文化、孝文化、家文化。

张冠梓的构想是,可以在公园设立专门祭祖区域。“一方面,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具有空间大、数量多、距离居民区近的优势,因而可在不影响公园格局和整体功能的前提下,开辟专门区域建设微型纪念塔、纪念柱、纪念林等。”张冠梓说,另一方面,可在纪念区域中,可单独设置一块指定区域供部分民众烧香祭祀。同时,有条件的动植物园林、森林公园也可以规划建设民众纪念区,但须禁止一切明火祭祖行为。

张冠梓还建议,在公园设立专门祭祖区域的同时,加强对专门祭祖区域的规划管理。比如,民政部门和市政园林管理部门可通过法治手段,重点发展管理规范、绿色文明的公园纪念区建设项目,通过试点先行,在设施建设、规范管理、服务保障等方面探索积累经验。在初始阶段,公园纪念区可参照烈士纪念塔等健全管理机制,同时健全防火巡查制度,确保祭祀安全。纪念区要与公园整体环境和文化相融合。

同时,张冠梓建议发展创新祭祖仪式,可鼓励民众用鲜花、绑带等文明、低碳、安全的绿色方式表达对祖先的纪念。公园则可联合文化机构、社会组织等主体,在纪念场地开展以赓续先贤遗志、传承民族精神等主题的文化活动,使公园纪念区成为集纪念、传承、教育为一体的场所。

另外,张冠梓认为,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建设主题祭祖公园,发挥祭祖对两岸交流、凝聚侨心的积极作用。“在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地可以探索建立侨胞祭祖公园等,向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展示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愿景。”张冠梓说。

他还构想,可充分利用纪念场地,发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等力量进公园,向民众宣传善尽孝道、承德立志等祭祖的文化意涵,在引导民众绿色祭祖的同时,实现中国孝道文化、教化文化的传承。

    责任编辑:蒋晨锐
    图片编辑:蒋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