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在松江的校园里竟然还能学到这些...
今天下午,松江区2018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会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交流活动举行。
在活动现场的展示区,叶榭竹编、泗泾十锦细锣鼓、顾绣、松江话……全区10多所中小学带来了各自特色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小小“传承人”演示了独特的传统技艺,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感受到每一件学生作品的魅力。
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资源,不仅赋予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也让学校构建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课程。跟着小松一起来看看这些“松江特色”的课程。


中山永丰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李优冉,如今能够讲一口地道的松江话。“在学校里,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学讲松江话,还可以相互交流对话。”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小松。



泗泾十锦细锣鼓是一种民间音乐艺术,更是地域文化的象征。2008年,十锦细锣鼓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追溯历史,这项民间艺术曾一度失传,现在的《十锦细锣鼓》是根据清代光绪13年(公元1888年)的曲谱原稿破译而来,是至今保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古代上海地区民间音乐。如今,在传承人张洪生老师的带领下,泗泾小学开设十锦细锣鼓相关课程已有10年。


一根绣针、一块棉布,穿针引线、勾画刺绣。活动现场,来自三新学校的小绣娘们正低着头,左手托着画布,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轻捏一根绣花针,沿着画稿上的线条飞快地“穿梭”着,一针一线地展示着顾绣工艺。


来自松江区三新学校的三年级学生徐洁,从二年级开始学习顾绣,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从绣直线、曲线,如今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一幅顾绣作品。她告诉小松:“平时一幅顾绣作品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在制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我细心的习惯。”

叶榭的民间竹编工艺源远流长,是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泽学校于2013年将叶榭竹编引入学校,聘请了叶榭竹编工艺非遗传承人唐正龙、俞水林两位老师傅作为指导老师。


目前全校已经有12位学生获得”非遗传承小能手“的称号,其中不少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竹篮、竹船等相对较复杂的竹编作品。





2018年松江小小非遗传承人名单
学校
姓名
传承项目
车墩学校
周翔宇
丝网版画
车墩学校
吴佳
丝网版画
三新学校
陈乐涵
顾绣
三新学校
徐明扬
顾绣
泗泾二小
杜奕博
面塑
泗泾二小
向付昊清
面塑
小昆山学校
孙瑞萱
海派剪纸
小昆山学校
王可心
海派剪纸
张泽学校
金雨霞
竹编
张泽学校
何香怡
竹编
泖港学校
李郝
民间山歌
泖港学校
姚宇婷
民间山歌
上师附外小
陈天阳
中药文化
上师附外小
刘禹辰
中药文化
佘山学校
陈方圆
江南丝竹
佘山学校
徐艺蓓
江南丝竹
泗泾小学
陈思妃
什锦细锣鼓
泗泾小学
顾子欣
什锦细锣鼓
新浜学校
陈贤
花篮马灯舞
新浜学校
李猛
花篮马灯舞
叶榭学校
费林玉
草龙滚灯
叶榭学校
俞梦洁
草龙滚灯
部分照片由唐天瑞、陈思远拍摄
部分资料来源: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