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的本意:古人原来是这样说话的

2018-11-23 19:29
山东

千金

“千金”本来是一个敬辞,按照中国古代“贬己尊人”的礼貌原则,过去只能敬称别人家的娇女为“千金”,可是如今连自己家的娇女也竟然都敢称为“千金”了!“千金小姐”特指未婚女子,女子结婚之后,身价立马缩水,不能再被称为“千金”了。

“金”是古代的货币单位,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也统一了币制,规定货币分为两种:黄金为上币,计量单位为“镒(yì)”,一镒等于二十两或者二十四两;铜为下币。但是古人却不用镒或两来称呼货币,而是用“金”称呼,比如“马一匹百金”之类。汉代以一斤黄金为一金。《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项羽的头值一千斤黄金,可见有多贵重。后来“千金”就引申为贵重的意思,并诞生了诸如“一字千金”“一诺千金”“春宵一刻值千金”“五花马,千金裘”等等许多典故。

“千金”既然贵重,古时候就诞生了一句谚语,叫“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或者“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武帝喜欢打猎,而且喜欢亲自上阵追逐野兽,司马相如于是给汉武帝上疏,里面有这样几句话:“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圣明的人在事情还没有萌发时便能够预见到,智者能够在无形中就避开了危险,灾祸本来都是隐藏在细微之中,人们疏忽的时候就会发生。因此俗话才说:“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从司马相如的上疏中可以看到,“家累千金”后面往往跟着一句“坐不垂堂”,而且是司马相如家乡蜀地的谚语,很早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了。“垂”是指堂檐下靠阶的地方,“垂堂”是指靠近堂屋的檐下。司马贞索隐引述三国时期学者张揖的注解说:“畏檐瓦堕中人也。”坐在檐下害怕檐上的瓦掉下来伤人,因此才“坐不垂堂”,不坐在檐下。

不过,颜师古在为《汉书·司马相如列传》所作的注中,却如此反驳:“垂堂者,近堂边外,自恐坠堕耳,非畏檐瓦也。言富人之子则自爱深也。”“垂堂”是指坐的地方过于靠外,害怕自己摔到台阶下去,不是害怕檐上的瓦掉下来砸到头上。

《汉书·爰盎传》还有“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的说法,“衡”指楼殿边缘的栏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能骑跨在楼殿边的栏杆上,比喻家财富有的人常自珍爱,不自蹈险地。

“千金之子”本来指富贵人家的子孙,与之类似,“千金”作为对人的称谓,最早也是指男孩子,而不是女孩子。

“千金”一词出自《梁书·谢朏传》。南朝梁的著名文学家谢朏(fěi),字敬冲,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庄的儿子。谢朏小时候非常聪明,谢庄很喜欢这个儿子,常常让他跟随左右,外出游玩的时候也带上他。谢朏十岁就能写一手好文章,有一次谢庄带着他去土山游玩,让谢朏写一篇命题作文,谢朏拿过笔来一气呵成,谢庄看了之后,不由得大喜过望。谢庄的朋友王景文对谢庄说:“贤子足称神童,复为后来特达。”“庄笑,因抚朏背曰:‘真吾家千金。’”真是我家的千金啊!

那时南朝的宋代还没有被齐、梁两个朝代取代,谢朏的名声甚至传到了宋孝武帝的耳朵眼里,有一次宋孝武帝去姑苏(苏州)游玩,特意命谢庄带上谢朏一起前往,并让谢朏写了一篇《洞井赞》的命题作文,谢朏随随便便就写完了,宋孝武帝看完之后感叹道:“虽小,奇童也。”后来,谢朏果然成为了著名文学家,官至尚书令。

稍后的《南史?谢朏传》也有类似的记载。从此之后,“千金”这个比喻就流传了下来,但是专指男孩儿。

到了元代,“千金”这一称谓方才和“小姐”组合在了一起,用来敬称富贵人家的女孩子。比如张国宾所作《薛仁贵荣归故里》一剧中说道:“小姐也,我则是个庶民百姓之女,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显然,在张国宾写作此剧之前,民间已经改换了“千金”一词的原始含义,而用来指称女孩子了,张国宾只是在剧中使用了“千金小姐”这一称谓而已。一直到今天,“千金”一词的含义早已固定下来,专指未婚女子了。

本文摘自《古人原来是这样说话的!》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