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丨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书记何以强调因地制宜

澎湃首席评论员 李勤余
2024-03-06 07:21
来源:澎湃新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强调要“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引发海内外舆论场的高度关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新质生产力更是名副其实的“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成为众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话题。

确实,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强调的是,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要正确认识新质生产力。

首先,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换言之,不能把新质生产力简单地和个别新技术画上等号。新质生产力不是对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更不是对传统生产力的简单迭代,而是要在创新主导下,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新的先进生产力。说到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传统产业打下的坚实基础——生产的各种要素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其次,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这就要求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比如,江苏“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如果观察今年年初多地的“新春第一会”就不难发现,在提到新质生产力时也突出“因地制宜”。如上海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河南省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更好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融合发展、人才引育等工作;浙江省提到了企业家队伍建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要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必须奋起直追,不能在新赛道上掉队、落后。但另一方面,要想努力实现并跑甚至领跑,就不能跑错了方向、使错了力气,更不能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异化为“唱高调”“喊口号”的形式主义。必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既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产业创新,既包括发展方式的创新也包括体制机制的创新。它的发展需要合适的土壤,也需要充足的养分,更离不开科学的方法。

所以,我们需要增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要提高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本领。简单地说,就是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用理论联系实际,用冷静、客观、务实的态度对待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前瞻性布局未来科技的关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变道超车”。

    责任编辑:陈才
    图片编辑: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