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全城!这场活动你去了吗?

2024-02-24 19:36
河北

龙腾虎跃庆新春

千人战鼓闹元宵

又到赏月观灯的元宵佳节

感受一把

锣鼓喧天闹元宵的喜庆气氛

才算是真的过节

今天上午

备受期待的

千人战鼓闹元宵暨民艺进城展演

在润泽湖公园东门

震撼开敲

现场18支战鼓队依次排开,战鼓大小林立,战旗迎风飞舞,队员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拿鼓槌、镲、锣、钹等演出道具,个个精神饱满,蓄势待发。

上午9时30分,市领导乔紫超、陈贵房、张海军、谢晴与辛集市农商银行及组委会负责人共同为活动起鼓,千人战鼓表演正式拉开帷幕。

来自全市的18支战鼓队,1000余名表演者齐聚一堂,共同演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束鹿战鼓”代表性曲目《束鹿雄风》。

鼓手们身穿战袍,挥舞手中的鼓槌,千人同敲一个鼓点,不时变换阵形,一时间,现场万槌雷动,千鼓争鸣,雄壮激昂的鼓声震耳欲聋,仿佛千军撼山、万马登疆,一招一式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喜庆热闹的气氛一浪高过一浪。千人战鼓结束后,各代表队百花齐放,竞展风采。各队鼓手边鼓边舞,叉腿挺胸,两臂圆抡,腾挪跳跃,敲出了束鹿战鼓的酣畅淋漓的磅礴气势,展现出了辛集人民积极奋进的精神风貌。

活动最后为才艺展示民俗表演。舞狮、二鬼摔跤、民间秧歌……精彩纷呈的节目轮番上演,演出人员载歌载舞,现场观众激情满怀,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为辛集大地披上华丽盛装。

重槌齐舞,千鼓争鸣,气势恢宏,精湛的演奏技艺和巧妙独特的民俗表演,呈现出一场完美的文化盛宴,为古老的民间艺术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让我们共同见证了“非遗+传承”的无限活力,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感受了“龙腾虎跃闹元宵”的浓浓节日氛围。

观众 刁靖翔说:“我今天和爸爸一起来的,一大早就来到这里,我以前没有见过这种场面,第一次来感觉非常震撼,以后有这种活动我还来。”(建议WiFi下观看)

观众 冯立召说:“这个鼓敲得好,像我们的生活一样红红火火,听着就高兴,表演得很好,我们都喜欢看,让大家开开心心过元宵节,希望年年都举办这种活动。”(建议WiFi下观看)

观众 陈小路说:“这个灯会我期待20年了,今年灯会重新启动,我非常激动,所以来记录一下。(建议WiFi下观看)

据了解,本次活动共分《束鹿雄风》《百花齐放》《才艺展示民俗展演》三个篇章,当天表演的队伍长达260米,表演总时长一个半小时。为了做好此次活动筹备工作,市农民体育协会从组织、定点、排练,历时两个月,队员们每次排练都热情高涨,力争表演时呈现最好效果。

千人战鼓总指挥 王贵杰说:“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也很开心,束鹿战鼓是我们的骄傲,我们用精彩的战鼓敲出龙腾盛世,敲出新一年的精气神儿,通过此次千人战鼓活动能为大家带来欢乐,我感到非常高兴。”(建议WiFi下观看)

马庄乡战鼓队 魏春玉说:“我们常年一块联合起来的队伍,今天参加这个活动,非常激动,非常高兴,以后这样的活动多多举办。”(建议WiFi下观看)

北小陈战鼓队 王拴周说:“我敲鼓、敲钹已经30多年了,我非常喜欢这个活动,每年一进腊月就开始练习,我们队有三、四十人,听说辛集举办千人鼓会,我们一进腊月就开始练习,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快乐。”(建议WiFi下观看)

参演人员中最大的已年过古稀,最小的有13岁,他们个个身着盛装、精神抖擞,让人们感受到了优秀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

斗舞狮表演者 姚焱森说:“受我爸爸的影响,他喜欢舞狮和敲鼓,我和他一样也很喜欢(舞狮和敲鼓),虽然我学了不到10天,但我还会继续坚持下去,把舞狮表演得更好,我想把舞狮和束鹿战鼓发扬光大,为辛集争光!”(建议WiFi下观看)

束鹿战鼓是我市独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大鼓、小鼓、大铙、锣镲为伴奏,以钹为舞具,表演形式独特。在表演过程中,舞者们通过敲击、挥舞、旋转等动作,将音乐和舞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束鹿战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用于鼓舞士气、威慑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娱乐活动,成为了当地人们庆祝丰收、祈福祭祖的重要方式。如今,束鹿战鼓已经成为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保护和传承。

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长城新媒体等省级新闻媒体,以及冀云辛集发布APP、辛集发布抖音号、快手号、视频号,百家号、今日头条、辛集融媒抖音号、视频号等平台对本次活动同步进行了直播,全网总浏览量达445.6万人。

这次战鼓表演可以说是

震撼全场

没去现场的朋友们

福利来啦~

图文 | 市融媒体中心综合

编审 | 周莉 李晴宇

主编 | 张严文

监制 | 满建顺

辛集市融媒体中心

爱辛集的你

记得点亮“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震撼全城!这场活动你去了吗? 辛集发布 轻触阅读原文

辛集发布 赞 分享 在看 写留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震撼全城!这场活动你去了吗?》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