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寻找齐鲁非遗之美,看众名家创作“中国龙”

2024-02-11 20:24
山东

“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代表了无限的创造力和生命力。龙年将至,各种带有山东文化特色的非遗技艺纷纷推陈出新,“龙”重登场。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临近春节,杨家埠村每天要生产制作近1万张年画。潍坊市寒亭区非遗传承人杨乃东将龙元素与非遗技艺相结合,设计制作了年画《吉祥龙》,作品融合飞龙、祥云、荷花等吉祥元素,寓意生活幸福美满,也饱含了人们对新年的祝福与期许。

  昌邑剪纸

  昌邑剪纸非遗传承人田国英近日以“龙腾盛世”为主题,剪出了三件构思巧妙的龙年题材剪纸作品,喜迎龙年到来。其中,《九龙图》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故宫九龙壁,这九条飞龙的造型、神态各异,立体感十足。在这件作品中,田国英为使作品便于流传和使用,她剪出来的飞龙在线与线、面与面之间,结合紧密而连贯,让人耳目一新。

  黄河口草编技艺

  黄河边长大的东营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奎善利用秸秆和高超的火燠技艺创作出了“九曲安澜黄河龙”。“九曲安澜黄河龙”制作用时6个月,高80厘米,长219厘米,宽40厘米,重22斤。如此精美的作品,是由农村最常见的高粱苗、高粱秆、玉米皮、柳条等做成的。

  高密聂家庄泥塑

  春节临近,在山东潍坊高密市姜庄镇聂家庄村,当地村民制作龙造型泥塑供应各地市场。聂家庄村有制作泥塑的悠久传统,2008年聂家庄泥塑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牟平蛋雕

  龙年将至,烟台市牟平区蛋雕非遗传承人徐希宝创作了一套以龙为主题的蛋雕作品。龙的原型是参照故宫九龙壁上的九条龙来雕刻创作的,在蛋壳上雕刻需要用到硬雕、浮雕等多种手法,每一片龙鳞、每一个细节都要刻画到位,雕刻一条龙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无棣植物扎染

  近日,无棣古城植物扎染传承人(巧姐)孙艳老师,利用板蓝根、茶叶、柿漆等植物提色工艺,用印染方式创造了一系列中国龙元素非遗作品,受到了广大市民游客的追捧。

  淄博软陶

  要说龙年文创界的顶流,那非“龙龖龘”莫属了!胖乎乎奶萌萌的形象,一经亮相便吸粉无数、预定爆单。龙龖龘是淄博小虾米软陶艺术工作室原创作品,创作过程为期两个多月,在其颜色上采用中国红,寓意“红红火火过大年”的氛围。它背后精致的龙鳞有4000多片,每一片都是手工制作完成。

  沂蒙面塑

  新年临近,山东省临沂市技师学院教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沂蒙面塑传承人韩红元带领学生创作完成一套包含68个人物的“龙娃迎春”面塑和高2米的“龙腾盛世”面塑两件作品,展现了沂蒙地区过新年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特色。

  胶东花饽饽

  面食界的颜值担当来啦!胶东花饽饽传承人让老传统焕新春,烟台市牟平区花饽饽传承人盖雅娉制作的龙元素花饽饽栩栩如生,内里还藏有金元宝,寓意“财运亨通”。

  无棣绒绣

  绒绣,俗称“剟花绣”,是将五颜六色的纯棉线用绣花针剟出来的一种绣法。近日,在无棣古城棣州绣坊,省级非遗项目——无棣绒绣第六代传承人咸胜男绣制了带有龙年生肖元素的作品“中国龙”,样式可爱喜庆,受到市民欢迎。

  每一件精美的非遗工艺品都是传承人们把中国龙元素、潮流设计与传统工艺的匠心结合,都体现了他们对传统的守护和对未来的希冀,一条条蜿蜒翻腾的长龙,把平安祥瑞带给千家万户。

  无限工作室

  视频:周溪琳

  文案:武玮佳

  策划:辛然

  (素材来源:新华社、中新网、海报新闻、闪电新闻、齐鲁壹点、潍坊融媒等)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