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余亮:雁荡山的想象力,它超过了每个徒劳的天才 | 纯粹新书

2024-02-05 12:13
北京

一片繁华海上头

作者:吉狄马加 主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3-12

《一片繁华海上头》(“华夏之旅丛书”)特邀吉狄马加、张锐锋、冯秋子、高兴、范稳、沈苇、计文君、黑陶、庞余亮等著名诗人、作家,书写温州及其历史人文地理。从温州的名胜到名家,再到温州的文化艺术,是一个具有内涵和深意,具有思想深度和广度的温州读本。

《一片繁华海上头》收录了当代文学名家书写温州名城的作品,对温州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经济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记录,使温州这个名城的历史风貌和现实风韵跃然纸上,带领读者真正走进温州,有助于读者深度了解温州历史和现实。

——纯粹君

《一片繁华海上头》封面、书签、内封图

温州:比美梦还温润

文/庞余亮

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刚刚爱上了然后又告别了更忧伤的事了。

这是春天里发生的事。

这也是春天的忧伤。好在春天的忧伤并不算作忧伤。春天的忧伤都是美好的。春天的忧伤发生在被美梦环绕的温州。

好在美梦都是有翅膀的。

乘着梦想的翅膀,你总是能够回到温州,一个比美梦还温润的地方。

那天傍晚,你的抵达有点疲倦。

但越是接近温州,你反而兴奋起来。你嗅到了古老的水汽。那水汽里有你童年的故乡,有少年的向往,你甚至想象出了一片芦苇和荷花簇拥的水码头和小木船。

你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了几句诗:

如此,

就该在春夜的水码头出发……

想出了这些,你有点暗暗恐慌,为什么是春夜?又必须出发去哪里呢?

好在温州人是最会安抚人心的。你的诗还没有想好呢,很快你就被他们带到了春天的码头上。

古塘河的灯影潋滟,恍如很多很多年前的春夜。

那个叫谢灵运的诗人和你并肩坐在船头。

他是一个最喜欢在春夜里泛舟而行的诗人。

金光铺满的水面被游船犁开,新鲜的水汽里有着大海古老的气息。

大海在你的目光里翻腾,很多个日子,很多个风暴,像大海里推送上来的沙土,一点点堆积,一点点垒土。

越来越高的城墙,越来越高的信心。

是的,垒。

“垒”这个动词,接近了燕子衔泥的“衔”。

永记第一口海水的苦涩。

也永记第一步向前的泥泞。

在“衔”和“垒”的艰辛里筑城,都有无边无际的恒心和决心。在温州人的恒心和决心中央,就是那个聪慧的郭璞。

妙手的郭璞画了一座温州之城,也是一座感恩之城呢。

激光玄妙,桥影变幻。年年岁岁,日日夜夜,在那最为奇妙的时空之门里,郭璞先生都会被每一个温州人的念叨和感恩照亮。

你再环视岸边,岸边还是温州的日常,你觉得岸上的人已是梦境。过了一会儿,你觉得你其实才是梦境, 跟着五条龙做起了戏珠的梦,山水的清晖,唱晚的渔舟,你拎着像灯笼般的月亮,照旧了跋涉者的那双满是伤痕的脚和满是欣慰的笑容。

南塘河边白象塔(杨冰杰 摄)

六幅画,六个了不起的中国屏风,更有了不起的设计者,在塘河边的夜晚,画了一个了不起的梦。

岸边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水里是闪闪发光的理想。

务实的温州,理想的温州,就是你一直景仰的以“农商并重”和“义利并举”为重点的永嘉学派啊。

“所贵于儒者,谓其能通世物务,以其所学,见之事功。”

“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

“立志而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

“言之必使可行。”

每一句都曾经出现在你的目光里。如今再次忆起它们的根脉,全仰仗于这古来塘河水的浇灌啊。

如此,

就该在春夜的水码头出发

满塘河的灯影

都是喜悦的初见。

不同于古塘河的清澈与平静,瓯江永远是激荡而奔涌的。

激荡:永不满足。

奔涌:永远向前。

“激荡”和“奔涌”,像温州人血管里的两盏航标灯。

这么想着,你就被许多趁着节假日去江心屿的游客裹挟着去了渡轮的码头。

那些温州的孩子,给了你一个童音的温州。

你虽然听不懂,但你还是侧耳倾听着,那些好听的童言和激荡奔涌的江水的二重唱。

倦鸟渡江回,

西山夕照催。

却看一双塔,

偃卧在苍苔。

倦鸟渡江,多好的诗啊。倦鸟如渡轮上的你,也似当年的永嘉谢太守。他的目光和脚印里全是明明暗暗的山水。或者说,山水在他的目光和起起伏伏的脚印里。

江南倦历览,

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

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

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

空水共澄鲜。

…………

你又一次发现了“倦”这个词。人间的“倦”,像干旱无雨的气候。等待雨季,等待绽放,不如渡江,来到坚守在江水中央一直等候你的老朋友般的孤屿。

老朋友是前世的。

江心屿是今生的。

千山万水抑或是前世今生,你登上了江心屿,和满身疲倦的小皮囊做了一次脱胎换骨的置换。

比如那浩然楼,与温州城隔江而望的浩然楼。

江心屿(杨冰杰 摄)

《正气歌》《过零丁洋》。

那些年熟读过又背诵过的诗文一下子如一阵骤起江风。你晃了晃,站稳了脚跟。这骤起的江风一下子吹走了你所有的疲倦。这是你少年的景仰,镀满了牺牲的霞光。

比如江堤前的樟抱榕,樟树一千三百岁,榕树八百岁。它们的初见,它们的初次拥抱,它们的春天,它们的夏天,它们的秋天,还有它们的冬天,都有瓯江之水源源不断的浇灌。

岁月越来越长,它们越抱越紧。

你想用手机拍下它们,但你的手机和你的目光实在容不下它们的枝叶和它们的爱情。后来,你放弃了拍摄的努力,静静地站在它们的树荫下,像是一个流浪多年再次归来的一只收拢了翅膀的江鸥。

人世间,最不能忘记的,就是那些像枝丫一般伸展的情和爱啊。

不能忘记的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江心屿上的石头宫殿。

那些石头宫殿都是不能忘记的历史,也是温州值得铭记的历史。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朝朝。

长长。

云是海上的云。

潮是瓯江的潮。

梦是你和温州的梦。

怎么读都是正确的啊。怎么读又都是错误的。石头宫殿是 1894 年的英国驻温州领事馆,已经过去快一百三十年了。一百三十年,多少江水绕过了这座沉默的江心屿,又有多少人走马灯般登岛离岛,直至消失在历史的江水里。

但对面的温州不再是一百三十年前的温州了,它在长高,长得那么高,一直在你的仰视里。

《一片繁华海上头》内封设计展开图

你站在那一片平静的湖水边,快四十年,你的耳边都是温州的传奇、温州的创造、温州的先人一步。这片湖水实在不简单,它有一个特别年轻的名字:共青湖。真的爱这片 1986 年的共青湖,还有那黄金般的 1986 年。

那时的你刚刚十九岁呢。

你很想在江心屿的共青湖边眺望你的十九岁。其实所有的十九岁都是一样的火焰和飞翔。

那么多共青团员扛着铁锹,唱着年轻的歌,渡过瓯江,来到江心屿。那时的江心屿肯定是前所未有的年轻。

年轻的挖掘,年轻的湖。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年轻的共青湖。但你早已经忽略了你当年的挖掘,也忘记了你曾经唱过的年轻的歌曲。

是江心屿的共青湖拯救了你疲倦的目光。

除了拯救,还有慰藉。江水过滤过的阳光洒在草坪上,茂盛的榕树像顽皮的小伙伴,你禁不住想笑。

没有理由,没有目的,就是想笑,带着江水,带着江心屿,带着江心屿上古老的东塔和西塔一起微笑。

他们介绍说江心屿是“世界古航标”。

他们说东西双塔还被国际航标组织列为“世界一百座历史文物灯塔”。

西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 年)。

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 年)。

东塔里还有多棵榕树根垂于塔中,一片葱茏。

你想到的却是年轻时背诵的,同样是海边的诗人舒婷写的《双桅船》。双塔,不正是双桅嘛。

你在江心屿上刻了许多诗,你多么希望再多刻下这首最灵动的最青春的《双桅船》啊。

观音驾雾(施乐雁 摄)

有了双塔的江心屿,就是一直在你梦想中奋勇航行的双桅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很多时候,双桅船早已出发了。

但在温州,在那个春梦里,双桅船般的江心屿正在瓯江的码头上,等待你和雁阵的归来。

“你不写童话有多少年了?”

这个问你话的人,他的嗓音既熟悉又陌生。敷衍,奔波,挣扎,都是童话的敌人。连同越来越沉重的肉体都是童话的敌人。

你很想说日子是雁阵。

你很想说书本是雁阵。

但它们偏偏不是童话。

你总是暗暗期待童话的降临。

直到你来到夜晚的雁荡山,或者说,是那大雁的翅膀驮来了你的童话。那些高飞的大雁啊,总是在日子的云层之上,俯视着已丢掉了童话的你。

为什么不换个角度看自己呢?

为什么不换个角度看人生呢?

为什么不换个角度看地球呢?

所以,你背对山峰,尽量让已经驼了的背脊往后仰,仰,再后仰,你差不多变成了另一个人,世界也变成了另一个世界。

《一片繁华海上头》封面设计平面图

漫天的星辰在旋转。很多事情沉淀了下去,很多事情浮上了心头。

一只鹰俯冲而下!

是的,鹰!

傲视群雄的鹰!

从来都是郁郁的你从未梦想过你也可以是鹰。

但鹰已经和你融为一体了。你收拢了宽大的双翅,你像鹰一样眺望远方的远方,你的故乡,你的来路,你的坎坷,你写过的文字。

很多烦恼,像小麻雀一样惊飞而去。

一辈子能走多远?

这是你多年前写在一家报纸上的散文。后来你把它忘记了。在雁荡山的夜晚,你又想起了它。

走得再远也要记得你出发的原点。你携带着那贫瘠的童年,或者说,鹰携带着贫瘠的童年,质询着你的题目。

你的题目下面没有一个字。

鹰,一动不动。

你继续向前,接着是你发育不良的青春,你糊里糊涂的爱情,谁能看清那鹰是什么时候消失的?那合掌峰又是怎么幻成了双乳峰?

只能是在梦里。

或者说,你的温州真的是一场梦。

你看到了你的远足归来。

你看到了你久等的爱人。

其实,那都是你的渴望你的祈求。一个字跟着一个字,一个词盯上一个词,一句话尾随一句话。

你就是那头盼月的犀牛啊。

盼月。盼月。偏爱和执着,让你一直写,一直走,然后你来到了雁荡山的梦里,月亮还没有出来慰藉你狼狈不堪的盼望。

雁荡山的梦是结实的,而你的写作真的是虚妄的。

雁荡山的想象力,它超过了每个徒劳的天才。

半个父亲在疼(新版)

作者:庞余亮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0-09

比如连云嶂上的两只鸡,不就是你童年家里的芦花鸡吗?它每天都在享受你

从田野里逮回来的蚂蚱,每天都在生蛋,有一天,它的蛋就不见了。

它肯定生了蛋。

它的蛋肯定不见了。

这个谜团一直在你的内心争吵。叽叽喳喳的。很多只大公鸡。很多只芦花鸡。

从早上到晚上,从童年到中年,这样的争吵来到雁荡山的夜晚,就像是诙谐的小

夜曲。那个争吵不停的贫穷老家早就弥散了,是雁荡山的夜晚给你重启了童年的

耳朵。

你还看到了那个面熟的老僧。

面熟得令你惊讶。

世界上还有这样和你相像的人吗?

还有婆婆峰的婆婆和公公。

他们都是认识你的。你所有的顽劣和闯祸,他们都记下来了,他们都把你的童年和梦收藏在树上的鸟巢里呢。

那些鸟总是会飞到对面的山上。

对面的山上有一个喜欢咯咯咯笑个不停的小姑娘。

她的笑声也是梦里的笑声。

梦里的笑声是不需要翻译的,都装在温州之行的行囊里了。

楠溪江畔古村岩头村口丽水街(赵用 摄)

继续向前啊,不能停下来的雁荡山啊。

有人是老虎。

有人是狮子。

有人是骆驼。

有人是蚂蚁。

—这是前生的事,还是后世的事?

站在骆驼峰前,你想得最多的是铜驼铃。你的铜驼铃在哪一本书里呢?

清凉的驼铃声,就像这个想象力的雁荡山夜晚,都是浇灌寂寞人生的泉眼啊。

只要想起温州,那泉眼里全是汩汩的水声。

牛眠灵峰静,

夫妻月下恋,

牧童偷偷看,

婆婆羞转脸。

日景耐看,夜景销魂。念叨着这样的秘诀,可以打开所有的阴影所有的忧伤所有的不快乐。

往前走啊,很多阴影很多忧伤很多不快乐,都可以换个角度再看一遍的。仰头,俯视,想象,再加上你读过的书、你爱过的人、你喜欢的话,雁荡山的春梦就无比销魂。

你不想再多说什么了。

你本来什么也不想带走了。

但你还是带走了那声雁鸣。

就是那声你喉咙深处的雁鸣,你任由它在你的身体内部蹿行,直到你见到了大海,洞头的大海啊。

那声被你珍藏的雁鸣就被蔚蓝的海面染成了天蓝色。

其实你很小就知道了有关海的知识。比如山盟海誓,比如海枯石烂。都与爱有关。而这样的爱,又与大海有关。

爱上远方爱上大海的你从未想到,某天早晨,你会在洞头的大海边醒来。

你多么喜欢喜欢大海啊。

你的家乡只有河流,只有湖泊。你曾经在扬州的春风中把瘦西湖想象为大海,但瘦西湖就是一个狭长的湖泊,它平淡,清秀,再怎么汹涌,也不是大海。

你老家还是与大海有关的,比如老家的海拔接近零。

这个数字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不在海边,却和大海在一个等高线上。这就等于说,如果大海漫溢过来,首先拥抱到的是你的脚背。

这样梦想,也很美好。

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大海就越过你的想象,来到你的脚边,温柔地咬住你每一个脚指头。

小先生

作者:庞余亮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

(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你真的羡慕你的与海水和沙滩相亲相爱的脚指头。

记得十六岁那年,你在高考结束后填写志愿,你填写了一所大海边的大学,偏偏是运河边的扬州一所大学录取了你。

好在大学广播台里反复播放的歌曲是《外婆的澎湖湾》,听着听着,就跟着唱,这也是你唱得最完整的一支歌。

听这样的歌也容易做梦,做与电影上出现过的,阳光、沙滩、海浪……

谁能想到呢,做了三十年,一梦醒来,你就被涛声摇醒在了洞头的海边。

是的,涛声。

是洞头的涛声把你从梦想里摇醒,你也把自己掐醒——幸福到来的时候,必须要用小疼痛来证明一下。

从大海下面游出来的太阳,不是你那轮苏北平原上的太阳,它刚在大海里沐浴过,像一个唇红齿白的少年吹着小螺号。

在靠近大海的旅店里,你将自己调了个头,目睹着窗外的海浪一排排向你涌来。无数个与大海有关的诗歌在你的头脑早晚翻涌。

最先涌出来的是食指的《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是的,在美丽洞头醒来,要相信现在的温州,更要相信未来的温州。

谁能想到,后来的你的骄傲就被花岗渔村 “击溃”了。

本来你以为洞头的朋友好客,特地将渴望大海的你安排到海景房。可百岛之县的洞头每家每户都是海景房!

洞头人每天都能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海浪。

洞头人每天都能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海风阵阵,海浪无边。

第一个抵达美丽洞头的勇士会是谁呢?

《一片繁华海上头》内文展示

依山而建的花岗渔村全是能抗住台风的石头,连屋顶上也是抗击台风的石头。可花岗渔村开遍了千姿百态的三角梅。

但渔村的三角梅明显不同于陆地上张扬的三角梅。其遒劲的枝条并不繁杂,但都坚定,有抗争台风的重量和自信。每一朵都是。

三角梅们镶在你的目光里,如同一直战斗的五角星。它们在石头房的庇护下开放着,在石头房的窗台上开放着,在宝贝般的黄土里开放着,在村里仅有的一口水井边开放着。

凿井的故事已不可考,但井水依旧甘甜,依旧滋润三角梅。

一簇簇红艳艳的三角梅,是这个世界上最灿烂的海星星。

温州真的是一场美美的春梦啊,一路鲜花,一路榕树。在半屏山上眺望远方,海的怀抱中,除了海浪,就是海岛。除了海岛,就是在海上劳作的渔民们。

洞头人把这种劳作叫作“牧海”。

你所遇到的每个温州人,都像是怀着绝技牧海的八仙。

小虫子

作者: 庞余亮 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02

海霞村的每个房屋上都有一颗亮闪闪的红五星。

每一颗红五星都是警惕,都是赤诚。

大海边,

沙滩上,

风吹榕树沙沙响。

渔家姑娘在海边,

织呀织渔网

织呀么织渔网。

最会织渔网的洞头人,还用连起百岛的跨海大桥和连岛公路织成了一只宏大而便捷的现代交通之网。

这样的现代交通之网,网住了你在洞头的梦。

多鱼虾的梦,多贝壳的梦,多美食的梦。

迎风屏、赤象屏、鼓浪屏、孔雀屏。

每一屏都要迎接海风,这海风吹过了彼岸也吹过此岸。每一屏都要迎接海浪,这海浪撞击过彼岸的半屏山又来撞击此岸的半屏山。而那只像赤象的山屏,那只像孔雀的山屏,都在默默等待。就如你在等待一叶并行的海帆。

“一只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在空旷的大海上孤单地航行,能遇见洞头,能遇见洞头的朋友,就像是帆遇见了

帆,海鸥遇见了海鸥,到了深夜,在一个诗人的家里,你们喝光了他家所有的酒。

梦在继续,你喝下了洞头赠予的大海。

从温州归来,你还在想念霓屿岛的紫菜。

这是天下最好的紫菜,也是最神奇的紫菜。紫菜孢子的生长,就是诗的生长,也是梦的生长。一想到那么多袅娜的紫菜在洞头的柔波里为你招摇,你就更加想念洞头。

想念了洞头就必须想念温州。

想念了温州就必须想念塘河。

想到了塘河就必须想念瓯江以及瓯江中的江心屿。

还有雁荡山的想象力之夜。

比春梦还温润的温州就这样拥有了你。

小糊涂

作者: 庞余亮 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文选自《一片繁华海上头》,吉狄马加 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2023年12月)

一片繁华海上头

作者:吉狄马加 主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3-12

《一片繁华海上头》由吉狄马加主编,由张锐锋、高兴、范稳、黑陶等二十多位全国著名作家、诗人书写温州历史文化的文本呈现。包括张锐锋《山影奔腾》、范稳《在温州遭遇谢灵运》、高兴《温州五日,亲爱的时光》等。杨鸥《水韵温州》描写了江心屿云聚云散、潮涨潮落的美景;计文君《山·水·诗》描写诗人谢灵运任郡守写下了许多山水诗,开启了中国山水诗的先河。温州不仅是数学家之乡,还是永嘉学派和南戏的发源地。本书讲述温州的人文历史、非遗美食等方面,带领读者走进温州,了解温州。

半个父亲在疼(新版)

作者:庞余亮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0-09

《半个父亲在疼》是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作家庞余亮的第一本自传体亲情散文集,全书共分为四辑,讲述了作者父亲、母亲以及工作后的故事。第一辑“父亲在天上”,是献给父亲的文字。分别从卖甘蔗的船上、种黄豆、过年,以及父亲中风后等不同的视角描写了一个严厉、暴躁、吃苦耐劳,偶尔也会表现出温柔一面的父亲形象。第二辑“报母亲大人书”,通过回忆母亲的物件以及与孩子的相处故事,描写出一个朴实、温柔且坚强的母亲形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第三辑“绕泥操场一圈”,是秘密成长笔记。从老师的视角描写乡村校园里孩子们的成长逸事,生动、有趣,又令人省思。第四辑“永记蔷薇花”,描写了读书、观影、旅途、书店的搬迁,以及友人相聚等内容。

庞余亮,出生于1967年3月,江苏兴化人。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做过教师和记者。著有长篇小说《薄荷》《丑孩》《有的人》,小说集《顽童驯师记》,童话集《银镯子的秘密》,散文集《半个父亲在疼》《小先生》等。曾获1998年柔刚诗歌年奖,第五届汉语双年诗歌奖,紫金山文学奖,第二届扬子江诗学奖等。散文《半个父亲在疼》入选中国文学作品排行榜。2022年3月,荣获第十三届“万松浦文学奖”。2022年8月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吉狄马加,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广泛国际性影响的诗人。其诗歌已被翻译成近四十种文字,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出版近百种版本的翻译诗文集。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主要作品:诗集《初恋的歌》《鹰翅与太阳》《身份》《火焰与词语》《我,雪豹……》《从雪豹到马雅可夫斯基》《献给妈妈的二十首十四行诗》《吉狄马加的诗》《火焰上的辩词:吉狄马加诗文集》《大河》(多语种长诗)等。曾获中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郭沫若文学奖荣誉奖、庄重文文学奖、肖洛霍夫文学纪念奖、柔刚诗歌荣誉奖、人民文学诗歌奖、十月诗歌奖、国际华人诗人笔会中国诗魂奖、南非姆基瓦人道主义奖、欧洲诗歌与艺术荷马奖、罗马尼亚《当代人》杂志卓越诗歌奖、布加勒斯特城市诗歌奖、波兰雅尼茨基文学奖、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银柳叶诗歌终身成就奖、波兰塔德乌什·米钦斯基表现主义凤凰奖、齐格蒙特·克拉辛斯基奖章、瓜亚基尔国际诗歌奖、委内瑞拉“弗朗西斯科·米兰达”一级勋章等奖项及荣誉。曾创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青海国际诗人帐篷圆桌会议、凉山西昌邛海国际诗歌周以及成都国际诗歌周等。

原标题:《庞余亮:雁荡山的想象力,它超过了每个徒劳的天才 | 纯粹新书》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