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春年”又称“寡妇年”?原来此“寡”非彼“寡”

2024-01-30 17:20
北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代表着万物生长、繁衍,象征着开始和希望。然而,有些年份却被称为“无春年”,给人一种没有春天的感觉。近日,2024年龙年是“无春年”“寡妇年”不适宜结婚的相关话题,更是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了社会大众的强烈关注。

微博新闻截图

2024年明明是有立春节气的,为什么还说今年是“无春年”呢?关于“无春年”人们又有怎样的误解?

源自农历和公历的巧合

“无春年”的形成,其实是因为阳历和阴历之间的“阴差阳错”造成的。

阳历,又称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地球公转一周为一年,算作365.24天,一年12个月。根据阳历的日期,可以明显看出一年中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制定的,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1月,12个阴历月约共有354天。

现如今,我国所实行的历法,主打的便是一种阴阳合历,是结合太阳和月亮运行的周期制定的。一年按太阳的运行分为二十四节气,按月亮的运行分月,并用增设闰月的办法,来解决阴历与阳历之间的时间差问题。于是,就出现了某些年份一年有13个月的情形。这样,立春节气就有可能出现在上一年的腊月,或者下一年的正月,从而出现了“无春”年和“双春”年。

甲辰龙年是“无春年”(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解释说,目前国际通用的公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历法,所以节气在公历中对应的日期基本固定,但在农历中对应的日期却非常不固定。春节是农历的节日,它在公历中的日期最早可在1月21日,最晚可在2月20日。由于立春在公历中的日期是2月4日前后,因此随着春节在公历日期中的变化,农历一整年中可能会出现两个立春日,也可能一个立春日也没有。

因此,“无春年”并不是没有立春,而是当年没有立春日。

“无春年”不吉利?

提起“无春年”对现如今人们观念的影响,就不得不追溯到古人生活的年代。

据《礼记·月令》记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於朝。”“开春”之后,上至朝廷百官,下到黎民百姓都要开始准备下一年的各项大事,皇帝要祭祀神灵,农民要耕地……足以见得古人对立春节气的重视。但是,如此重要的立春节气,在某些年份里竟然会消失。渐渐地,“无春年”逐渐被古人贴上了“不吉利”的标签。

立春时期水田耕作(图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除此之外,无春年在古代还有两种不同的称呼,叫做“黑年”“寡年”。立春代表着冬去春来,万物生长,没有立春,便意味着这一年都不会有好收成,寡即少的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男尊女卑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古人开始将这种过错推在女子头上,寡年渐渐演变成寡妇年,而“无春”在古代则意味着守寡,这种观念世世代代沿袭下来,便被传为“无春年”不利于婚姻大事,甚至一切跟繁衍生产相关的事务。

那么,“无春年”是极为罕见的年头吗?

其实不然。

“无春年”不仅不罕见,反而很常见,平均2至3年就会出现一次。

统计显示,在21世纪的100年中,两头春的年份有37次,无春的年份有37次,单春的年份有26次,其中年初立春有12次、年末立春有14次。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无春年”只是一种历法计算的结果,与自然界的四季变化并无直接关联。而人类的吉凶祸福、婚丧嫁娶等事件,更多的是与个人的行为、心态和命运有关,与“无春年”并没有任何联系。

因此,现如今很多人对于“无春年”的偏见,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而随着社会各界对于“无春年”的科普宣传,相信更多人会了解“无春年”的真相,关于“无春年”的落后观念也会逐渐被社会所摒弃。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