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案例】内江:借智借力谋发展 合作共赢谱新篇——内江市地方志工作校地合作实践探索

2024-01-20 15:50
四川

史志文化宣传弘扬创新案例

借智借力谋发展 合作共赢谱新篇

内江市地方志工作校地合作实践探索

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一、实施背景

内江市史志系统一直存在编制少、人员不足、专业人才稀缺的问题,在旧志整理、史志编修、史实研究等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内江师范学院引进马振君、黄文记等史志专业博士,建成古籍研究所和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史志教育科研力量强。内江师范学院希望史志专业人才服务内江史志事业发展,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为此,双方双向迈进,牵手合作,为内江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协同推进旧志整理点校

2022年12月,《〔道光〕内江县志要》出版发行

2019年,与内江师范学院古籍研究所共同申请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19023),对内江现存26部旧志中的22部进行系统整理、点校。双方密切配合,组织专业教师、吸收优秀学生参加,做好旧志整理点校。已整理出版《〔乾隆〕隆昌县志二种》《〔道光〕隆昌县志》《〔道光〕内江县志要》等10部旧志。其中,《〔乾隆〕威远县志》《〔光绪〕威远县志三编》分获四川省第十九次、第二十次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

(二)共同推动地方史志文化进校园

助力四川省方志馆内江师范学院分馆建设,组织市、县(市、区)史志部门向分馆赠送史志书籍600余册,丰富内江史志馆藏。协调内江市东兴区、四川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与内江师范学院共建《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收藏馆,在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8楼设专馆,馆藏有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老区发展史丛书624种2063册,对于研究革命老区发展历史、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三)携手地情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2023年5月18日,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与内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举行地情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双方本着“产教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原则,努力打造教、学、研、产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示范基地。双方共同参与的资政研究取得突出成效,《内江糖业历史回顾及启示》获市委书记邹自景肯定性批示,并推动建成中国甜食之都、内江市甜文化研究会;《关于建设糖业博物馆的建议》被市政府采纳,该提案获评2023年度内江市政协优秀提案,糖业博物馆建设纳入内江市重大项目规划。

(四)联合开展地方历史文化挖掘

2023年9月19日,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内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召开“内江市中小学乡土教育教材”编纂工作座谈会

聘请内江师范学院老师参与《内江简史》《内江年鉴》《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在内江》编纂。协调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参与资中罗泉古镇历史文化挖掘,负责编辑《罗泉古镇历史文化》《罗泉古镇图志》《罗泉古镇人物·故事·传说》。协调内江师范学院专家参与内江甜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沱灌精神的总结提炼,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内江师范学院联动,申请科研项目,组织编写《内江历史文化》读本、内江史志课件,免费供中小学开展史志教育活动使用。

三、经验启示

(一)校地合作需优势互补

要发挥地方史志部门熟悉地方历史的优势,为高校专家学者教学科研提供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协助高校把地方史志文化纳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高校要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主动为地方史志事业发展服务。

(二)校地合作需找准契合点

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与内江师范学院的合作,从旧志整理点校开始,合作内容和方式逐步扩大。这表明,校地合作需双方静下心来研究,找准合作起点,一步一步深化,逐步拓展合作范围。

(三)校地合作需同向发力

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与内江师范学院在合作过程中,相互理解支持,切实履职尽责,促使每一个合作事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表明,高校和地方史志部门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加强沟通,主动作为,产生出“1+1>2”的效果。

(四)校地合作需成果共享

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与内江师范学院坚持合作取得的成果共同署名,共同参与立项评奖,共同使用。这表明,校地合作要打破狭隘的政绩观,真正做到成果共享,才能使合作的道路越来越宽广。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