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议事厅|长三角20位学者热议优化中国人口发展战略
2024年1月14日下午,作为上海市社联2023年度跨学会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社会学学会联合上海市人口学会、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共同举办,具体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上海市“中国特色的转型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承办。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2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中国式现代化与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人口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人口高质量发展
南京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友华教授以《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为题,指出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构成了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质内涵,并围绕人口高质量发展与以往人口理论之间的关系、人口红利概念能否扩展、生育问题上的个体理性与群体非理性能否协调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几点思考,他提出中国要想变成一个强国,人口数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是必须的,但是基于人口发展规律和当下中国现实,要实现人口的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
目前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卿石松教授深刻探讨了“人口下降与人均收入持续增长能否共存”这一议题,并指出人口转型是经济从马尔萨斯停滞到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他认为人口负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实现现代化。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对标现实发展情况,从技术创新、人才培育、国际合作、制度建设等层面发力,进而应对人口下降带来经济减退,并促进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人才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邓智团研究员从理论上论证了城市舒适性对人才的吸引作用,并利用11万流动人口数据对该命题进行实证检验。他发现在浮现的创新时代的城市发展新逻辑中,城市能通过舒适性来吸引(并留住)人才,并在国家和城市两个尺度上隐含着差异化的政策启示:从全国尺度上看,要从区域甚至全国层面打破阻碍人口流动的制度壁垒,提升国家人才资源整体配置水平;从城市尺度上看,在短期的金钱激励之外,可以将消费过程中的便利性和宜人的自然环境打造为新的公共服务名片。
数字时代,越来越多到城市发展的年轻人选择灵活就业。平台经济呈加速发展新态势,正逐渐成为增收创收新渠道和就业新引擎。上海市社会学学会秘书长、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盛智明教授通过调研中国都市平台经济,研究了青年群体的“快就业”模式。他指出从调研数据来看,这种“快就业”模式吸引大量青年高学历群体,具有劳动保障不足、“待机时间”超长、服务满意度偏低、职业发展不健全、去劳动关系化等发展特点。并提出要建立劳动关系认定新标准,构建平台经济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推进平台、政府、个人共同担责以推动平台经济发展、应对就业风险。
年轻人涌向城市,乡村如何振兴?对此,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发祥教授从时代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三个层面详细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县域乡村振兴存在耦合逻辑,并指出,人口规模巨大是县域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县域乡村振兴的价值取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县域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县域乡村振兴的生态定位。
杨发祥建议,未来,要以县域经济发展为牵引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和美乡村建设为重点推进农村现代化,以县域精神文明建设为路径促进农民现代化。总之,以县域为中心、以县域为方法、以县域为载体、以县域为机制,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
长寿时代,如何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人口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张震教授指出生育率的高低与“生育还是生存”这一议题密切相关,长寿背景下的演化博弈结果是少生的人比例不断提高。成本与价值并重可以成为生育支持的中国方案,即需补贴多生者在投资不足造成的收益损失与重塑生育价值取向。具体而言,在家庭建设层面,围绕贯穿生命全周期的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和养老等方面进行综合施策;在激励与服务方面,构建多维支持体系和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在观念塑造方面,持续优化服务供给,积极营造婚育友好社会氛围,系统性地帮助家庭树立生育信心。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赵晔琴教授指出中国正处于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转变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随着中国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低龄老年人才的区域流动与合理配置将逐渐成为未来优化人才结构的重要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系主任万国威教授从财政支撑的角度剖析生育政策的可行性问题,指出提高财政总量、改善财政结构是完善社会保障建设的有效措施。他认为以补贴型和家庭服务型的儿童福利制度,将继续保持适度普惠性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庄良研究员从多层面论证了人口地理学作为分析养老、生育、就业、人口流动等高质量发展问题视角的合理性与重要性,并期望可以融合跨学科视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多尺度的优化建议。
最后,上海市社会学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对本次论坛做了简短的总结。文军教授肯定了跨学会的学术活动模式及其学术意义。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优化人口发展战略这一重要议题不仅需要不同领域的学者一起共同探讨,更需要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的学者一起参与,从不同角度提供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法。期待未来进一步加强跨界交流与学术合作,在理论与实践中携手共促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本次研讨会讨论议题重要,观点丰富。正如上海市人口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吴瑞君在致欢迎辞指出的,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次跨学会学术活动的召开恰逢其时,期望能够凝聚跨学科力量对人口高质量发展命题进行基础性、根本性、系统性的学理研究,并指导实践的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与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现场。
(本文作者杜婧怡、刘思齐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