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失控、厌学……如何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
原创 祝您健康杂志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自从进入青春期后,教育就像进入了“困难模式”。
说不得,碰不得,生怕一不小心就点燃了孩子的情绪“炸弹”。
面对孩子心理问题频发的青春期,家长该怎么办呢?
青春期情绪总失控?
这太正常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青春期的年龄范围为 10—20 岁。
青春期是孩子试着为自己争取自主权利和空间的人生阶段。从父母的控制中独立,是孩子成长的正常需要,也是每个孩子的本能。
所以,面对“难搞”的青春期,家长首先要学会放平心态,接纳孩子的“花式叛逆”。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就变成了一点就着的“炮仗”,情绪十分不稳定,却不知道这份脾气背后,是孩子在表达他未被满足的需求。
青春期孩子常有四大特征:
任何事都想自己做主
努力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想要离开父母、变得独立
积极寻找理解自己的同伴
如果父母看不到子女成长的使命,孩子往往会通过反抗来争取,叛逆和情绪不稳定便由此而来。
青春期的
“难兄难弟”
情绪失控和厌学可谓是青春期孩子让家长头疼的两大难题,这对“难兄难弟”还往往结伴出现,严重时甚至可能发展成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家长们不得不防。
情绪失控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很多父母也差不多到了更年期阶段。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就像“火星撞地球”,双方常处在紧张的状态。
可能原因
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发育会引起激素水平变化,导致孩子容易情绪化。睾丸激素水平上升和 5- 羟色胺的缺乏,也会增强个体不良情绪的体验。
孩子遭遇了外界的攻击,引发了疼痛、受辱等不良体验,这些体验易唤醒孩子的愤怒情绪。
孩子易受网络、影视剧的影响,叛逆地曲解家长的话语,或对他人的行为做出更富有敌意的解释。
解决方案
1. 梳理刺激源
找到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逐个解决孩子可能面临的困境。如果是外界伤害,家长要给足孩子安全感,尽己所能地支持孩子,协助孩子应对可能遇到的问题。
2. 态度探讨法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去推理他们接收到的信息,让孩子学会批判性思维,遇到问题不要情绪化,学会分析因果,观察利弊,控制偏执倾向。
在这个过程里,家长要避免挑起亲子间的矛盾,更不要惩罚、质疑孩子,而是尊重他们的认知,引导他们去思考客观现实。
3. 制止攻击行为
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外出游玩,让孩子的身心都忙碌起来,避免其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杜绝刺激源。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自己也要做好表率作用,给孩子做一个情绪平稳的榜样。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的青春期“撞”上妈妈的更年期,双方常常会情绪失控。
这时就需要爸爸担起责任、从中调和。爸爸应更多地参与孩子的教育,一边帮孩子舒缓失控情绪,一边给予妈妈更多的爱和关心。
厌学
厌学,很多家长认为是态度问题。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厌学不仅是问题,更是个信号。
对于有情绪问题的孩子,不去学校可能是他们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家长应该及时抓住这种信号,给予孩子帮助和支持。
可能原因
内在动力缺失,受长期负面情绪的影响,孩子把学习当成苦差事,产生厌学的心理。
学习目标过高,孩子因完不成既定目标而产生厌学情绪。
家长带给孩子巨大的压力,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
老师不当的惩罚,特别是当众惩罚,伤及孩子自尊心,导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
解决方案
1. 学会给孩子减压
小学高年级起,学业的强度就已经很大,家长应提早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使他们能自主地区分轻重缓急,主次分明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
2. 肯定孩子的苦恼
跟孩子充分沟通,让孩子积压的负面情绪得到释放,之后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学校和老师的问题。
3. 加强孩子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在步入青春期后,孩子不再是纯粹的“小朋友”,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在长大,并在学习、生活中去思考“我是谁”,在意同学眼中自己的形象。
但由于学业繁忙和身份定位的迷茫,加上接触到与之身心发育不匹配的诸多网络信息,使青春期的孩子们因为无法完成自我身份的认同而焦虑不安,进而用厌学的方式回避。
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点,真诚地鼓励和赞许,对不足之处表示理解和支持,帮助孩子完善自我身份的认同。
本文部分引用自《不想学习、情绪失控,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该怎么办》。原文刊登于《祝您健康》杂志2022年3月,原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医师邱昌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郑耀宗。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祝您健康》编辑部出品 -
内容策划 / 文字 / 排版:朱菁菁、顾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