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确诊为多动症,一定要吃药吗?

2024-01-09 11:55
安徽

本栏目由《康复》杂志社与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联合推出。

经常有家长会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烦躁、坐立不安、过多的动作和言语、自制力差、在校有攻击行为,老师也经常反应不好管。

这样的孩子也经常被老师说成是有多动症,也就是医学上说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那么,如何才能区别孩子是调皮好动,还是多动症?

孩子如果被确诊为ADHD后,就一定要服用药物来控制吗?

症状轻微、学龄前患儿,首选非药物治疗

首先,好动本是孩子们的天性。

正常的好动是不会影响到小孩的认知、学习、行为、情绪和社交的,孩子在需要安静的情况下是可以静下来的。

所以家长们要注意鉴别并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家长不要轻易就断定孩子患有“多动症”。

而如果经专业医师评估,孩子确实患有ADHD后,那就需要进行规范治疗来改善他的症状。

ADHD的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因此,并不是所有的ADHD患儿都需要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及学龄前儿童建议首选非药物治疗。

通过行为干预去改善,如通过奖励建立良好行为,适度的惩戒帮助消除不良行为;而对于大于6周岁的孩子来说,则推荐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多动症药物该怎么吃

常见的一线用药有哌甲酯和托莫西汀。

哌甲酯为国家规定的一类精神药品,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其普通剂型一天2~3次给药,饭前 45 分钟服用。

考虑到小孩的用药依从性和方便性,现常用缓控释剂,一天一次给药,早晨服用,餐前餐后都可以,注意要整片吞服,不能让小孩嚼碎,也不可以掰开或压碎后服用。

托莫西汀每天早晨单次服药或早晨和傍晚平均分为两次服用,可与食物同服也可分开服用,胶囊剂要整粒吞服。下表是两种药品的区别:

症状轻微、学龄前患儿,首选非药物治疗

治疗期间如果出现漏服,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补服药物(如下表),考虑到药物治疗的稳定性和疗效,家长们还是尽量避免漏服,服药最好定时,遵医嘱按时规律服用。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胃肠道症状、嗜睡、头晕头痛、发热、幻听或幻视、震颤、激越、肌肉抽搐、惊厥、癫痫、心动过速、心率加快、高血压、瞳孔散大及口干等症状,怀疑是药物过量引起时,可暂停用药,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请医生评估,再采取必要措施。

药物要长期吃吗

ADHD药物治疗是持续性、个体化的,孩子在服用药物有效果后,还需要维持治疗一段时间,一个疗程的时间约为6~12个月,有的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对于症状和功能完全缓解1年以上,中途有过漏服但没有出现症状恶化,行为表现依然保持良好,可在专业监测和评估后尝试停药,停药期间也要定期随访监测,家长们切记不可以擅自停药。

文 | 何学珍

江西省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药师、药学硕士,上海市儿童医院药剂科进修

特约编辑 | 石浩强

编辑 | 周霄

审核 | 叶海霞

监制 | 李文井

医学支持 | 上海执业药师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

原标题:《孩子确诊为多动症,一定要吃药吗》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