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笔下的阿富汗人 - 巴米扬遗产教育馕课记录【第五期】

2024-01-04 12:29
北京

第四周 诺贝尔文学奖笔下的阿富汗人

遗产保护教育馕课,是在特殊的危机地区,面临遗产保护和人道主义难题困境下,为当地遗产社区的孩子们搭建的公众考古学习平台,他们可以通过遗产科普活动中受益,成为“大佛下的养家人”。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可以从保护遗产、发展旅游中获益,换来食物等回报,促进遗产社区与遗产保护共同发展。

经过国际专家和志愿者实践,这种模式已获得认可。但我们并不满足于此——遗产社区儿童的生活思考模式究竟会不会因馕课而不同?巴米扬文化遗产教育是否能有效输出?学生对知识、对课堂的期待有没有超过馕饼的吸引力?

为了认识更多遗产的价值,在这一次课程中,我们加上“等价交换”想法,让孩子们作为“小守护人”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创造价值。那么这些换来的“等价之物”究竟值不值得呢?

走吧,一起去上课

上次课后作业是描绘从家里去巴米扬大佛的路线,这不仅是寻找遗产中的历史道路概念,也是当地人与遗产的情感寄托。孩子们共提交30张手绘地图。他们都着重关注通往大佛的道路,有的添加了沿途的标志性建筑、山脉、田野、树林等。这些手绘地图能窥见活灵活现的历史感觉模样,在现在种类繁多的文旅纪念品中,“手绘”仍然是一种热门形式,既有设计者付出的努力,背后还有遗产的思考和温度。

馕课学生从家到巴米扬大佛的手绘地图1

馕课学生从家到巴米扬大佛的手绘地图2

馕课学生从家到巴米扬大佛的手绘地图3

馕课学生从家到巴米扬大佛的手绘地图4

馕课学生从家到巴米扬大佛的手绘地图5

馕课学生从家到巴米扬大佛的手绘地图6

馕课学生从家到巴米扬大佛的手绘地图7

馕课学生从家到巴米扬大佛的手绘地图8

在前期课程的铺垫下,学生们已经具备了认识地图的基本技能,了解到大概的沿途国家特产和风貌,以及遗产保护中“文化线路”和“线性遗产”概念。但在学生绘制地图中,仍有细节缺失。志愿者通过询问意识到,孩子们在理解和实践两个层面还有眼高手低的差距。在这条路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还需要更多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

跨越时空的丝路对话

11月3日上午,志愿者在大佛脚下布置好了课程会场,做好活动准备工作,一场别开生面的“丝绸之路国际贸易大会”,将在这里重新尝试。

“丝绸之路国际贸易大会”的准备工作

这次共设置六支国家队,包括中国、土耳其、阿富汗、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印度。在贸易会开始前,每位老师向成员们介绍各国的商品特产,例如生活器物、食品、农产品和矿石等等,还规定了贸易会的交换原则,让学生们以物换物。

第一阶段,每个代表队都指定队长和销售员,由销售员陈述理由,例如考虑到长途运输成本、自然灾害等影响,货物减少,向其他队推荐自己的紧俏产品,如何卖出如粘土碗、罐子、棉布、胡椒和茶叶等生活必需品。第二阶段,由老师发放兑换券模拟货币,每组的队长可以用这些兑换券继续在市场上兑换物品,来自中国、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显然最受大家欢迎,而中国、土耳其和阿富汗的贸易团体则利用自己的高档消费品,获得了大丰收,这说明每个地区的富裕阶层都有自己文化喜好。

“丝绸之路国际贸易大会”各小组的交换现场

最后,以阿富汗特产青金石传播路线作为最后一个例子,由Fazeli老师组织学生站在重要标记点,组成了一幅青金石的传播路线图。老师还向学生们讲解了青金石是如何开采,人力和畜力的体能和运输重量的极限,如何将矿石长途运输,运输到埃及和中国的运费是多少,如何切割、研磨变成颜料,再用于壁画和器物,感受这一抹蓝色所充当的跨越空间的纽带。

阿富汗青金石原料

阿富汗青金石的传播之路

青金石在巴米扬壁画中的运用  

青金石在中国新疆龟兹石窟壁画中的运用

这场贸易大会重点在于让孩子们理解文化线路的重要性,以及古代丝路人如何利用信息差,制造更多商品价值。Taqi教授还讲解了在不同地域文化中青金石的价值,教授用一条价值80元的头巾举例说,对于信仰伊斯兰教女性来说,价值就不仅仅是80元了,还包含有社会习俗和自我保护。另外,由于青金石运到埃及和两河流域的运费远高于材料价格,为何当地贵族要追求蓝色,除了宗教和信仰原因,还具有帝国疆域的偏远地区进贡的理念。

Taqi教授年轻时留学印度,他回忆在印度留学时,常常读印度大文豪泰戈尔曾在1892年写的一本小说《喀布尔人》。这本小说是自传体叙述模式,就是描述了19世纪末,很多阿富汗商人在印度从事小商品买卖和批发的故事。

《喀布尔人》故事主人公是以自己女儿为视角,描述自己女儿在童年时期因为家教严格,无法走出自己的家庭,对于外面世界的了解很少。这位常常来他家卖东西的喀布尔商人,却经常可以讲出旅途的故事和发生的国际大事,吸引了自己女儿注意。主人公的女儿从这位喀布尔商人口中得知了很多事情的真相,也通过喀布尔商人的赊账、做生意模式,了解了阿富汗人的部落和民族性格,他们年龄相差很多,也处在不同阶层,却成了很好的朋友,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泰戈尔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本《喀布尔人》也是19世纪世界认识丝绸之路的一个代表形象。

Baqir Fazeli讲授青金石的开采、使用和传播

Taqi教授讲授文化的传播和彼此间的融合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10年,我们曾是丝路上最大的受益者,现在还在享受着世界带给我们的丰富城市文明。除了感恩世界各文明成果带给我们的滋润,依旧会不自觉地想象古代神秘、绵长的丝绸之路,还有多少未解之谜。

现在丝路沿途留下的文化遗产,所象征的不仅仅是经济繁荣和科技成就,更是一条心灵道路。这条心灵之路,让各国人们在苦难面前可以共情,在快乐面前学会分享,大家共同向往自由、仁爱的世界。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演讲时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也许是“丝绸之路”最好的诠释吧!

第五周 大哭也大笑,滚动世界艺术的彩球

2023年11月10日,新一期保护教育馕课在巴米扬的高鲁高拉古城(Shahr-i Gholgola)遗址前开展。此次馕课共有48名学员参与,上午9点,学员们齐聚在古城所在山脚下。在老师们带领下步行来至高鲁高拉古城修复后的建筑前,驻足于真实的古代遗址中,围墙的遮挡以及和煦的高原阳光照射下,大家在更加感受古老建筑背后历史的温度和分量。

此次课程除了延续对上周地图知识的基础,还进一步描述了巴米扬艺术及其历史背景。Taqi教授等首先回顾了上一期手绘丝路地图作业。之后通过向学生展示彩印的新地图进行小组讨论来热身,通过展示图片,向他们介绍五个古代王国及其主要艺术。

之后,教员们还借助球类游戏,将五个帝国的主要艺术写在彩球上,然后5组之间的比赛开始找到每个帝国艺术并将它们放入一个篮子中,考察孩子们对课程中介绍的五个帝国时期及其对主要艺术的了解。

馕课学员向同学介绍手绘地图作业

历史点线面:地图知识回顾

在课堂的第一部分,为更直观呈现馕课教学成果、鼓励孩子们的参与度,课堂选取9名学生上台,同学们环绕成圈,让他们在圆圈中间向其他学员介绍他们的地图。

孩子们自信地分享着对阿富汗和丝绸之路的知识信息,他们眼中五彩斑斓的世界,也体现了他们绘制的地图、掌握课程知识的方法以及利用符号、线条标志记忆理解地图的方法,出色地完成了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

馕课学员手绘的丝路地图1

馕课学员手绘的丝路地图2

馕课学员手绘的丝路地图3

馕课学员手绘的丝路地图4

馕课学员手绘的丝路地图5

馕课学员手绘的丝路地图6

馕课学员手绘的丝路地图7

馕课学员手绘的丝路地图8

馕课学员手绘的丝路地图9

温故知新:地图变迁中的帝国与艺术

温故而知新,在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地图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孩子们关于巴米扬艺术的新知识和思维,在复习了丝路地图知识后,开始讲解课程主要内容——历史中的阿富汗艺术。

阿富汗艺术历史悠久,不同政权曾征伐更替,各种艺术流派花开花谢,留下美术遗产众多。此次课程希望学生们在利用地图图像记忆的基础上,了解在阿富汗艺术兴盛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帝国政权的兴衰,同时也要在这一框架基础之上,了解每个时代最重要的古代传统工艺和艺术作品特点。

为了便于知识的传授,课堂以小组协作形式展开此次课程知识讲解。首先,此次参加课程的48名学生被分成学习小组,展示准备的不同时期欧亚历史地图,向各组介绍阿富汗经历过的帝国疆域版图、年代等基本信息,并要求大家牢记基本要点。

为了让学生首先能够建立起阿富汗艺术流变的整体认识,教师们并没有马上介绍不同时期、不同古代文明体系影响下的艺术作品,而是根据影响不同帝国、文明的发展特征,以伊朗、希腊、贵霜三大文明体系为划分依据,将主体内容设计成三大板块。

由于这些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在阿富汗的政治势力扎根、政权的轮流更替,对阿富汗艺术不同阶段、区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在讲解介绍伊朗艺术时,教师分别介绍了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对中亚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阿契美尼德帝国、安息帝国和萨珊帝国及其艺术,这些可以简单理解为“陆地和火的艺术”。生活中烧火做饭和烤红薯地瓜的火苗样子,疫情生病期间和天寒地冷时戴口罩,都可以联想到伊朗的艺术。

随后还依次介绍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催生的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希腊化时期,希腊神话和生活方式进入阿富汗,这些可以归纳为“海洋和女神的艺术”。在生活学习中,看到体育场奥运会、图书馆和大学,这些都是希腊的艺术遗产。

最后以公元1至3世纪贵霜帝国时代繁荣的商业活动和城市生活、佛教思想和视觉艺术,由于众多制作了很多造像,这些可以归纳为“游牧民的人像艺术”。生活中大家身上披着的大围巾裹身,路边的圆形坟地,中心对称的照相合影,这些都联想与佛教艺术类似。

为了在课程中随时巩固学员们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在讲解介绍完每个时期的艺术之后,在这一部分中,每组选出两名学员代表,他们向其他朋友解释和描述他们所学到的内容、对于身边世界的艺术感悟。老师带领着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不同时期、政治文化背景下各大帝国的艺术作品和特点。

学员们利用地图学习不同帝国和艺术知识

由于每个历史时期艺术发展头绪繁杂,案例众多,教师在介绍每个帝国时期艺术作品时尽量避免以偏概全,采取“窥斑见豹”的方式,即在呈现整个历史时期最能体现时代、文化特征的艺术、工艺门类为路径基础。例如在介绍伊朗萨珊帝国艺术时,除了崇拜火之外,在简介萨珊王朝最重要建筑、浮雕和金属制品,比如表现国王沙普尔一世战胜两位罗马皇帝瓦勒良、尤利安的胜利岩刻浮雕,大家还一起模拟这座群雕的人物动作,cosplay里面的人物形态,从而加深印象。

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师们耐心讲解,利用丰富的图像材料、有趣的比喻,以便学生能够较好学习把握。虽然多数学生对波斯帝国、安息帝国和萨珊王朝的名称并不熟悉,但学生们仍能记录下相关艺术特色。

馕课教师在高鲁高拉古城中讲解艺术作品

彩球入篮:寓教于乐巩固知识

巴米扬地处高原山地,这里拥有中亚地区最为极端而又壮美的风光地貌和自然环境,也孕育着这里人民率真、热爱运动的民族性格。集体体育活动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了解和友谊,为了巩固和测验此次馕课知识掌握水平,增强课程趣味性,两位老师设计创造了一个彩球入篮的户外游戏。

投放彩球入篮的儿童学员

在这一部分互动环节中,教师们带来篮子和50个颜色不同的彩球,他们在球上标注了不同时代不同帝国艺术作品的名称,并在每个篮子上标注出每一个时期帝国的名称,老师们从每组中选择四名学生,并告知游戏的规律和规则,要求他们从大篮子中找到同一时期或朝代的艺术和作品,并将它们投放在篮子中。

老师向他们展示如何找到不同时期的作品,并将其放入游戏中小篮子。孩子们被鼓励声和彩球所吸引,十分投入挑选彩球,凭借所学投入相应篮筐,在游玩中巩固了课程内容。

馕课学员们朗读解说帝国名称及相关作品

馕课学员们领取馕饼

最后,每个小组的选出的Ferishta、Samad、Zabih、Marwa 和 Mohammad五名学习代表站在圆圈的中间,向其他学生大声朗读、解说帝国的名称及其相关作品,并要求其他学生判断是对还是错。如果是对,大家就大笑,如果是错,大家就大哭,可以肆意表达自己情绪。于是,顷刻情绪变化之间,这座古城上的笑声一直不断,很多人笑出了泪,很多人却哭出了笑容。此次遗产保护教育馕课,在领取馕饼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

颗颗彩球上烙下新的记忆,通过艺术和游戏也让巴米扬孩子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相互诉说和体验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的来源。秋日入冬,茫苍大地,在阳光下有了五颜六色彩球的点缀,孩子们脸上的表情并不暗淡。

阵地码字和出阵探险:许小凡,戴怡添,邵学成,徐介宇,Taqi Taqaddausi,Baqir Fazeli,Nasiba Mohammady,Gh.A. Nashinas,Kh.Karami

吃馕编故事:许旸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读书共和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注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