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连接|在2023年的最后一天与你握手
2023年的最后一天,城市繁忙如常。路上的你我各怀心事,或充满希望,或怀抱遗憾,悲欣交集,五味杂陈。这一年都将过去。
澎湃新闻与上海市虹口区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的《世界会客厅》节目已走过三年。2023年,曾一度暂停的流动复归日常。国际旅行恢复后你去了哪些地方?旅途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全球化深刻影响了几代人。参与其中的你有什么关于流动的故事?
这一年,我们重新思考“连接”的价值。
在“脱钩”“断链”“逆全球化”等质疑声中,2022年,世界贸易额占GDP的份额依然升至74%(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
图片来源:世界银行 数据
如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施展所言:“在当下,很大程度上,由国家所主导的政治空间与由企业主导的经济空间已不再重合。”全球化依然在大规模进行,大量商品横跨多个国家完成生产和组装——“全球化以更加纵深的方式推进。”
2023年也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五周年。上海、南京、杭州、安徽四大都市圈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方面各显神通。科创飞地建设、G60科创走廊建设......创新举措和成果不断涌现,区域互联依然在深化推进。
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龙头,上海依然在更深度地连通世界。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TEU(标准箱),连续第13年蝉联全球第一。得天独厚的上海港是全球航运网络的重要枢纽。
这一年,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更加模糊。
《韦氏词典》将“真实(authentic)”评为2023年的年度词汇,以回应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幻觉。2022年11月,ChatGPT横空出世,并在今年搅动世界。当一个懂编程、会写作、能绘图,且做得都比人快的AI出现在你面前,你会焦虑吗?狂飙突进的AI带来兴奋,也带来隐忧。
如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教授胡捷在演讲中提到,“这一技术的突破切实地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是人类文明的底层逻辑”。我们需要多元而良性的讨论,需要与世界保持融合沟通。
手机成为“人造器官”,每天你有多长时间泡在社交媒体上?当我们可以屏蔽一切意见相左者,我们的世界是否变得狭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龙所说,我们陷入了连接的悖论。“一方面我们的社交圈在膨胀,另一方面我们却感到孤独。”众声喧哗,我们是否还有倾听的能力?是否还能包容与我们不同的他者?
与你走过的这三年,《世界会客厅The Paper Show》曾有一句初心,“见他者,知世界”。感谢三年来的各位讲者。借由他们的发问与回答,我们看见更大的世界。
当远方的硝烟还未止息,当异常天气和气候灾害变得频繁,当粗粝的现实压在肩头,当芜杂的思绪缠绕琐碎的生活......这是千头万绪的一年,我们过得并不容易。
张新颖教授在《沈从文的后半生》一书的末尾写道:“强大的潮流在力量耗尽之后消退了,而弱小的个人从历史中站立起来,走到今天和将来。”
而在八十年前,沈从文在《长河》的题记中写:“骤然而来的风雨,说不定会把许多人的高尚理想卷扫摧残,弄得无踪无迹。然而一个人对于人类前途的热忱,和工作的虔敬态度,是应当永远存在,且必然能给后来者以极大鼓励的。”勤勉而炽热的生命之音回响。
在时间的长河中,2023年的最后一天,我们期待与你握手,向着未来的真实与虚幻,喜悦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