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瑶|十几年前的记忆卡数据错乱了,它好像有话对我说
作者:吴佩悦
2021年,艺术家黄静瑶在回广州老家的几个月里遇上了一件怪事。这件事改变了她的摄影语言。
由于待在家里百无聊赖了一段日子,她决定上楼顶拍摄城市的天际线。她说她当时“鬼使神差”地翻出了一张2011年的记忆卡,塞入相机进行了那天的拍摄。
第二天整理照片时,她意外地发现记忆卡出现了数据错乱。照片全被按照某个比例被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正常的,另一部分加了一层黄色的滤镜。在对几张故障照片进行比较后,她发现,这些照片被裁剪成的几何图形,其长度和宽度的比例呈现出一致性,这个比例是由照片的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共同决定的。
Chaotics Data Fences, Baraka, and the Cityscape (混乱的数据栅栏,天地玄黄,和城市景观)
拍照这么多年,黄静瑶几乎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她隐隐觉得,这张从2011年来的记忆卡有话想对她说。
在接下来的一周,黄静瑶坚持带着这张数据卡每天去楼顶拍照,她发现,记忆卡每天给她的讯号都不太一样。有的时候正常,有的时候会按照另外一种逻辑部分显现蓝色。
“像是一串摩斯密码,等着我去解密,”黄静瑶说。
她每天耐心地做着记录和分析,试图解开这个迷,却不知不觉找到了一套全新的抽象的语言。照片在这种切割下展现出来一种全新的,她自己曾不曾想象过的美感。
在十二月,她的工作室4 o’clock studio举办了一场线下沙龙,展示了这套语言系统最新的发展。
系列作品《Echo from…》由数块透明和彩色穿插的亚克力板彼此穿插串联而成,不由引起人们对电路板和电子设备内部构造的联想。不同层次和悬挂的方式,也似乎在模拟某种微观尺度下数据的流动。
深入和黄静瑶聊过才知道,这组看似在指涉数字化和电子设备主导的时代的作品,意在探讨和回忆传统摄影的物理本质:光线如何穿过镜头,影像如何被胶片捕捉,以及这一切如何转化为可视化的记忆。
4 o’clock studio
以下是我与她谈话的节选:
吴佩悦:你之前的创作形式是摄影的,是怎么开始做这些更接近雕塑的亚克力装置了呢?
黄静瑶:其实这组作品对我来说,本质依然是摄影。它探讨的是摄影对我而言的意义。
对很多人来说,相机只是一个工具,他们并不关心它的成像原理。但对我来说,理解相机内部的结构似乎能帮助我理解我自身和世界的关系。小时候我经常把相机拆开来研究里面的元件,还因为此被我爸痛斥过几次。
透过不同颜色和形状的亚克力板,我其实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在说:丰沛灵动、错落有致的世界恰好穿过镜头被定格到底片上,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有多么的神圣。
吴佩悦:我非常喜欢你和摄影之间建立起的这种深刻的物理联系。在今天,这种扎实的感情越来越稀少。手机相机的普及让我们习惯了迅速地把周围的一切上传到社交媒体,这种习惯淡化了我们与现实世界的直接联系。虚和实之间的界限已荡然无存,怎么会有人还在意手机是怎么成像的,手机捕捉的影像是否真实这类问题?
随着摄影技术的革新,它变得像是长在我们指尖的器官,也成为了通过互联网连接我们所有人的全能之眼。而与此同时,所有事物和关系好像都随着摄影元件的扁平化、算法的粗暴干预而变味了。
黄静瑶:是的,当这个世界的资源大量地投注于摄影技术在手机端的进步,以及算法对图像的塑造,我也越来越明确了自己想要去探索的,是摄影的另一种没有太大声量,却存在潜力的路径。透过光影(投影),亚克力板,我想要让摄影回归到它更“原始”的状态。
Chaotics Data Fences, Baraka, and the Cityscape (混乱的数据栅栏,天地玄黄,和城市景观)
吴佩悦:感觉是在逆流而上,用一种拆解和搭建的方式给“观看”这个行为降速,从而让我们能够在其中寄放更多感情。相比于那些拥抱新媒体去做影像的艺术家,你退回更加传统的手工的方式,在我看来带有一层怀旧。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你在坚持这种表达呢?
黄静瑶:摄影对我而言是记忆和说话的方式。我从小学时代就开始摄影。我的父母培养了我对摄影的兴趣,因为他们发现这是与我沟通的最佳方式。由于我从幼儿园就开始在寄宿学校生活,与父母的关系很疏远。然而,我妈妈很快发现,只要她询问我拍摄的照片内容,我就能详细地讲述那些照片背后的故事。同样,我也是通过分享我的照片,与学校里的同学建立了友谊——他们都喜欢被我拍照,或者看我冲洗出来的照片。
Echo from…
到我近期创作的装置作品,其实都像是一段以时间为主的日记。三件作品分别展现了我在广州两个月的时间里,围绕家庭和个人情感的反思。一件是关于陪护母亲做膝盖手术的经历,这段陪伴让我们以一种无声的方式化解了我们之前的隔阂。我用钩子象征我们的连接。
另一件圆形的作品是关于我未曾见过的爷爷。我出生于他去世后的第十个月,家人总说我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仿佛有一种超越时间的联系。他们希望我能对这位从未见过的长辈有所记忆和感情。因此,小时候,我的父母常常向我展示爷爷的相册,一次又一次地讲述照片中的每一个故事,好像通过这些故事,我可以某种程度上认识那个曾是他们生命中重要部分的人。透过镜子这个意象,我想表达的是这种无形的亲情在我身上的作用和显现。
最后那一件蓝色的,是关于一个我在纽约认识了很久的朋友的。这三段感情都是关于亲密关系吧。我在那段时间把它们整理清楚了,做完这件作品整个人觉得很轻松。
Echo from 2023.11.23-11.26, Open the mirror box
Echo from 2023.10.16-10.21, What spills our of the opened box?
吴佩悦:我非常喜欢你和我分享的那次天台拍摄偶遇数据错乱的故事。我很惊讶你可以从一次记忆卡的故障中,既直觉性地,又分析性地找出那些“天启”般的线索。你真的是和这个媒介有很强的默契,像两个纠缠的生命体一样。
黄静瑶:我和相机的关系一直是,我感觉自己好像看到了一些东西,但是我说不清那究竟是什么。于是我按下快门,相当于给它了一个讯号,期待着:你能不能帮我说?
它生成的那个照片,就像是把我的视觉语言整理了一下反馈给我。像是照片带领着我去说话。
以前它给我的照片都很正常,所以我不会想很多。而出现数据错乱的这个瞬间,我错愕的同时,第一反应竟然是,它是不是成年了,有自己想法?好像我身边的一个小伙伴终于长大了。
Chaotics Data Fences, Baraka, and the Cityscape (混乱的数据栅栏,天地玄黄,和城市景观)
Chaotics Data Fences, Baraka, and the Cityscape (混乱的数据栅栏,天地玄黄,和城市景观)
艺术家简介:
黄静瑶是一位摄影装置艺术家,现常居纽约。她的创作实践围绕摄影,并延伸至拼贴、装置和特定场地项目。她通过符号学的分析视角重新定义和二次创作日常摄影作品,探索时间和记忆在生活空间中的意义。她将当下的记忆碎片从意识空间实体化到物理空间之中,以探讨个人身份的意义和价值,并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的回响作出回应。她的作品展示了对当代环境的意识,并通过多种媒介传达其创作的观点。
黄静瑶的作品曾荣获School of Visual Arts Alumni Award,并在纽约Latitude 画廊,纽约前波画廊,纽约Ki Smith 画廊,广州非空间,广州2522 house studio,纽约 New Collector 画廊等地展出。她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获得摄影与录影学士学位和纯艺术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