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冬日则饮“热水”

2023-12-31 18:50
上海

水,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现代科学表明,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它承载着人体物质运输及新陈代谢调节的重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溢于言表。

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就认为水是万物之源:“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古代很多本草医书甚至将水归入了“药物”。比如明代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卷最先介绍的“药物”就是水。清代医学家王士雄的食疗著作《随息居饮食谱》中,第一个重点介绍的也是水。

▲《鸣弦泉图》清 梅清 安徽省博物馆藏

和现代人一样,古人喝水同样重视水的纯净度和口感,认为好水应该有甜味,没有异味。

在古代,人们通常根据水源的位置和环境,判断水的质量。深山里涌出的山泉水、从天而降的雨水、雪水等,常常被古人认为是高品质的水。

而当能够获取到的水源水质较差时,把水烧开,是古代简单有效的水处理方法之一。

《周礼》中记载,往水中投掷“热石”,可灭虫防疫。东晋张湛的《养生要集》则写到:“凡煮水饮之,众病无缘生也”,把喝热水当作消除患病隐患的有效方法。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中有:“病至而治之汤液”的说法。这个所谓的“汤”,在古代特指烧至沸腾的水。如“扬汤止沸”。《孟子》中有类似用法:“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随着“烧煮法”饮水方式普及,在古人健康观念中“喝热水”逐渐与养生挂钩。而喝凉水渐渐在古人观念中有了“不利健康”的意味。中国人绵延至今的“热水情结”大概自那时起就埋下了种子。

《竹炉山房图》明 沈贞 辽宁省博物馆藏

关于“喝凉水”,历史上还有则不知真假的轶闻:明朝著名的谏臣杨涟对“喝热水长寿”深信不疑,以至于他被魏忠贤陷害入狱后 “每晨起多饮凉水,以求速死”,妄图用多喝凉水的方式结束生命。

这则故事在今天看来有点离谱,但在信奉“天地之道,阴阳之说”的古人看来,热水是有利健康的“温阳之物”。反之,凉水则是有损健康的。根据这一理论,杨涟的逻辑倒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

▲《听泉图》明 文徵明 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外,中国人延续了数千年的饮茶习惯,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我们的热水情结。

在南宋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中,画面右侧绘有一个卖“上等江茶”的小贩。他旁边的女子,拎着一个藤编篮子,里面放着一个大茶壶。

▲南宋 刘松年绘《茗园赌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注意观察就会发现,篮子的底部留有一个小口,小口里有若隐若现的火苗。其实这里面放着加热用的小炭炉。通过持续加热,让茶壶里的水保持温度。

▲南宋 刘松年绘《茗园赌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看来饮茶斗茶的风靡把宋人对热水的热爱又升温了几度。哪怕在街头巷尾,也要随时随地饮“热水”!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般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冷风瑟瑟、温度低迷的寒冬腊月,升起茶炉,红红的火苗在炉中舞动,细密的气泡在壶中翻滚,温暖的水汽在茶杯上升腾,“寻常一般窗前月”,有了来客、热茶、梅花,便显得尤为温暖熨帖。

孟子说,“冬则饮热汤”。而热“汤”添好茶,更是锦上添花。观复博物馆珍馥香华系列推出了——[武夷小种红茶]

小种红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诞生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主要产地为福建武夷山。

在红茶香气形成过程中,茶树的品种、气候、季节、土壤和栽培措施以及制作条件的不同,都会对茶叶香气有很大的影响,观复选品研发多次探访茶叶产地,深入武夷山茶园,层层筛选,逐一品评,只为寻得好茶。

小种红茶的制作有萎调、揉捻、发酵、烘焙四大核心工序,尤以发酵最为关键。红茶的发酵(指氧化酶催化的氧化作用),让茶叶的味道变得更为丰富,也让大部分干茶呈现乌褐铁青色泽。

此珍馥香华系列[武夷小种红茶],干茶条索乌润,汤色清亮诱人,泡后叶底鲜嫩肥厚,五泡之后甘香依旧。茶叶香气醇净、无杂味,始有木质香韵味,尾有果枣甜香,层次感十足。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