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刷新两个世界第一!这片还没拳头大的纸地图改写造纸历史

2023-12-21 12:38
北京

一片还没拳头大的残纸

上面有黑色的点、线

但它的发现却刷新两项“世界第一”

这就是天水放马滩汉纸本地图

一片还没拳头大的残纸

刷新两项“世界第一”

1986年的一场大雨

让一座埋藏已久的墓穴重见天日

墓中出土一片还没拳头大的残纸

纸面光滑平整 纸质薄软而有韧性

碎片边缘不太规整

经研究,它属于早期麻纸

通过浇纸法制作

(浇纸法,即用固定式纸帘造纸。纸帘一般为布帘,纸浆从上直接浇到帘上成纸,之后一帘一纸在阳光下自然晒干)

被命名为“放马滩纸”

纸面上绘有细黑线

像是山脉河流之形

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地形图”

绘制的笔法极为相似

△ 《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地形图》,或名《西汉初期长沙国深平防区图》,简称“地形图”,为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经研究,它是一幅经过科学测量、计算而绘制的地图。来源:湖南博物院官网藏品数据库

根据文物考古专家判断

天水放马滩汉纸本地图是一张

西汉文景时期(公元前179年—前143年)的纸本地图

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纸质地图

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纸张

证明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

易制、轻便、价廉

纸逐渐走上“历史舞台”

此前,人们普遍认为

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随着越来越多西汉古纸的出土

将造纸术发明的时间提前了近300年

△ 敦煌马圈湾汉代古纸。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专家们发现,虽然早期的纸

制作粗糙、纤维结构松散

但人们还是发挥它的优势

用来包装物品 题写物品名称

勾画简易地图或者是书写日常书信

△ 甘肃省敦煌市悬泉置遗址出土的西汉时期古纸(左),上有隶书“付子”二字,推测为包药用纸。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

蔡伦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

改进造纸工艺

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

这种纸不仅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质量还大大提高

△ 造纸工艺流程图 图片来源:统编版七年级历史课本

就这样,纸逐渐取代简帛

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不仅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也大大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率

而造纸术的海外传播

更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简”述中国 “牍”懂丝路

这个博物馆你不容错过

放马滩位于甘肃省天水市

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

丝绸之路和中西交通的咽喉通道

甘肃文物遗存丰富

可谓“八千年历史看甘肃”

得益于甘肃干燥的气候条件和地质环境

大量简牍得以保存

已成为百年来出土简牍最多的地方之一

△ 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简牍文物。

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

悬泉汉简、魏晋简牍

……

古人留下的数万枚简牍

不仅记录了两千多年前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还忠实地反映了丝绸之路上

中亚、西亚等地区古老的历史文化

△ 甘肃简牍博物馆新馆外景图

馆藏近4万枚简牍、1万余件其他文物的

甘肃简牍博物馆新馆今天正式开馆

在展的1000余件(套)文物

为你“简”述中国

让你“牍”懂丝路

原标题:《科普 | 刷新两个世界第一!这片还没拳头大的纸地图改写造纸历史》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