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早癌筛查 整合消化内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2018-10-27 13:07
江苏

10月27日上午,2018南京整合消化内镜高峰论坛在世贸滨江希尔顿酒店开幕,此次会议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办,会议聚焦消化系统各领域疾病诊疗尤其是消化内镜运用的最新研究,吸引了国内外600多名专家与会。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游苏宁教授、江苏省医学会马敬安秘书长、我院党委书记季国忠等专家出席当天的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我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缪林主持。
会议同期进行江苏省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学组会议、2018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年会、南京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第四届研究生论坛。整个论坛举办期间共进行了80多场学术报告、60多台手术演示,记者了解到仅参与报告演示的专家就达230名之多,是一场真正的学术盛宴。
学术盛宴!国内外专家云集
开幕式上,南医大二附院党委书记季国忠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南医大二附院消化医学中心在缪林主任的带领下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在消化内镜诊疗、消化道早癌的筛查、复杂肠病的诊治等方面取得突破。
马敬安秘书长表示整合内镜高峰论坛的举办,对于消化内镜领域的技术创新、诊疗规范、人才培养都有益处,也必将为患者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主任、博导缪林主任医师介绍,举办南京整合消化内镜学高峰论坛是南医大二附院的一个传统,相比较前几届,今年无论是论坛的规模还是规格都更上一个台阶。记者了解到,此次会议邀请到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与会,江苏省内各大医院消化科的大咖们均参加会议并做主题报告或手术演示,传递最新的治疗理念,国际上美国杜克大学的两位专家以及日本的小野裕之参会并做主题报告。
据悉,日本静冈肿瘤中心医院的小野裕之医师是ESD(经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领域的先驱人物,长期从事临床治疗,曾于留驻日本国立癌症中心期间进行IT刀等微创手术的开发及临床应用。IT刀刀头圆润,可以确保手术过程中不会对胃壁造成伤害。在此次会议中,小野裕之以“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
据悉,整个论坛历时三天,设置多个分会场,分括肝病介入专场、护理专场、金陵消化高峰论坛、胆胰疾病分会场等,吸引600多位人员与会。
早癌筛查和人工智能是热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论坛多位专家将目光投注到早癌筛查和人工智能的运用上。比如鼓楼医院消化科的邹晓平教授分享了“如何提高胃早期病变检出率”,苏州大学一附院消化科专家陈卫昌分享的题目是“早期胃癌筛查我们该怎么做”。

缪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内镜检查,在消化道癌症的早防、早诊、早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胃镜、肠镜堪称发现消化道早癌的金标准。无痛状态下,医生利用染色内镜或者放大内镜,能够很清晰地将早癌病灶和胃肠道正常组织区分开来。”缪林介绍,因为早阶段的肿瘤只存在胃肠道黏膜层,因此一旦确定为恶性,就可以用ESD(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去除。

南医大二附院消化医学中心曾收治一名直肠早癌患者,是一名40多岁的男性。经检查,在距离肛门3厘米的地方发现肿瘤,同时在他的肠子里发现了3处息肉,已出现异型增生,为癌前病变。如果用传统的手术,肿瘤距离肛门太近,肛门势必保不住。“他还年轻,如果没了肛门,以后都要从人造瘘排泄,太痛苦,生活质量太差。”缪林说,对该名患者实施了ESD技术,将直肠肿瘤和三个病变息肉“一锅端”,患者在医院观察了2天就回家了。

除了早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临床的运用也是此次论坛的一个热点,中华医学会游苏宁做了“大数据时代内镜诊疗”的报告,缪林的主题则是“人工智能与消化内镜”,缪林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推进,因其准确率高、速度快等特点,将为疾病的早诊早治带来更多福音。(文/陈艳萍  摄影/顾颐菲)

新闻链接

南医大二附院消化医学中心是国家卫健委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首批)、江苏省十三五期间“强卫工程”医学重点学科、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南京医科大学十一五重点科室。中心下设内外科结合的3个病区110张病床、1个消化内镜中心、1个消化病实验室、1个南京医科大学整合肠病重点实验室、1个南京医科大学消化内镜研究所。中心以发展消化系统疾病内科诊治为基础,以消化内镜为特色,形成了“新型消化内镜支架研制及其在消化道的临床应用”、“新型内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运用”、“胆胰疾病的内镜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基础研究”、“复杂肠病”等五大优势方向。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