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高跷艺术丨足尖下的艺术,木棒上的东方芭蕾

2023-12-18 07:02
甘肃

据传有500多年的历史,亦说有千年以上。据《列子.说符》篇记载:“宋有兰子者,以枝干宋元。宋元台而使见其枝。以双枝长信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并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高跷早在先秦已在民间流行。清人恩竹樵在他的《咏秧歌》诗中,对当时春节期间的踩高跷游艺活动也有描述:“捷足居然逐队高,步虚应许快联曹。笑他立脚无根据,也在人间走一遭。”此诗充分说明,高跷在清代已广泛在民间流传。宁州高跷则是在前人高跷表演的基础上依据本土的地方特色加以润色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

高跷在本地叫“踩高跷”,也叫“踩拐子”,俗名叫“走柳木腿”。相传明末,在一次战争中士兵攻城,因有护城河,为了增加高度方便过河,便在腿上接了半截木腿,城攻下后,士兵带着木腿上街庆贺,百姓无不惊奇。后在民间逐渐演变成今天的踩高跷而留传了下来。高跷表演艺术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延续,以新型的表演内容与形式盛行于农村。宁县高跷表演可分为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两个类别。演员们常装扮历史或神话人物,通过地故事的形式进行表演。通常文跷重扮相与扭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活。宁县中村的高跷表演最有名气,其代表人物有曹胜堂、曹珍珠和彭军。

原标题:《宁县高跷艺术丨足尖下的艺术,木棒上的东方芭蕾》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