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湿地】生态科普——今天来认识"高原上的舞者"——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是偶蹄目、牛科、藏羚属的哺乳动物。体长120-140厘米,尾长14-16厘米,肩高65-70厘米。雄性有直而细长的角,长约55-62厘米,近基部有明显的横棱。雌性略小。该物种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鼻腔二侧鼓胀,呈半球状。背毛厚密。上体淡棕褐色,颈下、胸、腹和四肢内侧均白色。背毛色同体背,尾侧及尾尖白色,尾腹面裸露。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82/754/686.jpg)
形态特征
藏羚体形也与黄羊相似,但比黄羊大,也显得健壮。体长120-140厘米,尾长14-16厘米,肩高65-70厘米,体重45-60千克。通体的被毛都非常丰厚细密,呈淡黄褐色,略染一些粉红色,腹部、四肢内侧为白色,雄兽的面部和四肢的前缘为黑色或黑褐色。头部宽而长,雄兽的吻部粗壮多毛,上唇宽厚,没有眶下腺。鼻部肿胀而略微隆起,鼻腔宽阔,向两侧呈半球状鼓胀,鼻端被毛,鼻孔较大,略向下弯。每个鼻孔内还有1个小囊,其作用是为了帮助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进行呼吸,以利于快速奔跑。四肢强健而匀称,蹄子侧扁而尖。尾巴较短,端部尖细。鼠鼷部有两个对称的皮囊状鼠鼷腺,非常发达,能分泌有香味的黄褐色分泌物。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82/754/688.jpg)
雌兽没有角。雄兽有角,角形特殊,有20多个明显的横棱,细长似鞭,乌黑发亮,从头顶几乎垂直向上,仅光滑的角尖稍微有一点向内倾斜,长度一般为60厘米左右,最长的记录是72.4厘米,非常漂亮。因为两只角长得十分匀称,由侧面远远望去,却好像只有一只角,所以被称为“独角兽”或“一角兽”。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82/754/691.jpg)
栖息环境
栖息于海拔3,250-5,500米的高海拔平原、荒漠草甸高原、高原草原等环境,起伏的丘陵和山地山谷,由高山和沙漠草原和草甸组成,特点是植被覆盖率低,初级生产力低。尤其喜欢水源附近的平坦草滩。藏羚生存的地区东西相跨达到1600千米,大多数种群是高度迁徙或游牧的,在夏季和冬季之间移动可达300-400千米;季节性迁徙是它们重要的生态特征。因为母羚羊的产羔地主要在乌兰乌拉湖、卓乃湖、可可西里湖,太阳湖等地。分娩地选择和偏爱坡度平缓、放牧牲畜密度适中、仅在低海拔地区的平原草地。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82/754/699.jpg)
生活习性
一、迁徙
藏羚的活动很复杂,某些藏羚会长期居住一地,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雌性和雄性藏羚活动模式不同。成年雌性藏羚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公里。年轻雄性藏羚会离开群落,同其它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藏羚生存的地区东西相跨1600公里,季节性迁徙是它们重要的生态特征。因为母羚的产羔地主要在乌兰乌拉湖、卓乃湖、可可西里湖,太阳湖等地,每年四月底,公母羚开始分群而居,未满一岁的公仔也会和母羚羊分开,到五、六月,母羊与它的雌仔迁徙前往产羔地产仔,然后母羚又率幼仔原路返回,完成一次迁徙过程。
藏羚的活动很复杂,某些藏羚会长期居住一地,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雌性和雄性藏羚活动模式不同。成年雌性藏羚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年轻雄性藏羚会离开群落,同其它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
藏羚迁徙可能源自一种“种群集体记忆”。大约4000年至8500年前,青藏高原处于暖湿期,森林、灌木在可可西里大范围延伸。由于藏羚偏好栖息于开阔草地,其种群开始向较寒冷的北方迁徙。到了冬天,随着北方被大面积积雪覆盖,可可西里及更南地区的树叶开始脱落,藏羚又南迁觅食。这样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季节性迁徙就成为藏羚种群的集体记忆,至今仍影响着它们的行为。
二、活动
藏羚性情胆怯,常隐藏在岩穴中,或者在较为平坦的地方挖掘一个小浅坑,将整个身子匿伏其内,只露出头部,既可以躲避风沙,又可以发现敌害。藏羚善于奔跑,它的两条后腿腋间皮下各生长着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圆孔,孔上还有一个皮盖子,奔跑起来,这个孔使后腿皮下充气为皮囊,使之轻巧如飞,最高时速可达80千米。
藏羚主要在清晨和傍晚觅食。但在食物条件比较贫乏的冬春季节,其觅食时间就延长,所以白天经常可以看到它们在四处活动;而在食物充裕的夏秋季节,则中午都在湖边、河岸或较低凹处休息。早晨和黄昏出来活动,到溪边觅食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杂草等,苔藓、开黄色小花的针茅草和拓荒先锋地衣之类的低等植物是它们的美味。平时多结成3-5只,或者10只左右的小群活动,逃逸时雄兽在前,依次跟随,很有次序。但有时会突然出现发疯似地狂奔乱跳,这是因为有蝇蛆钻入了它的屁股内。它的宽大的鼻腔有利于呼吸,所以能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奔跑,时速可达80千米,常使狼等食肉兽类望而兴叹。
另外,当狼突然逼近的时候,藏羚群体往往并不四散奔逃,而是聚在一起,低着头,以长角为武器与狼对峙,也常常使狼无从下手,只得作罢。冬末春初为交配季节,雄兽处于兴奋状态,食欲减退,身体消瘦。每只雄兽大约控制10-20只雌兽,严格看守,不让一只雌兽溜走或者被其他雄兽夺走。
如果发现有其他雄兽靠近,便会便挺身而出,低首发出叫声,并以角猛击。有趣的是,失败者往往掉头逃跑一段后,又慢慢地尾随过来,直到多次失败以后,才不得不放弃。还有的时候,雄兽会以肛门指向雌兽们,并且用蹄击地,曲尾低首,发出轻蔑的叫声,表示不再愿意统领它们。雌兽们就可以自动解散,寻觅其他雄兽去了。
三、食性
可可西里主要植被类型是藏羚喜爱的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主要的植物有紫花针茅、扇穗茅、青藏苔草、豆科的棘豆和曲枝早熟禾等。藏羚最喜欢食的是红景天,在藏羚活动的山麓地带,一般都分布有成片的叶片厚实而发红的红景天。藏羚的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冬季则啃食干草茎和枯叶,忍耐干旱的能力较强,大多数时间是通过植物和雪获得水分。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82/754/705.jpg)
END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82/754/708.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82/754/710.jpg)
来源:青海蓝天生态保护应急志愿服务队(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原标题:《【守护湿地】生态科普——今天来认识"高原上的舞者"——藏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