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上海”系列短视频——田子坊

2023-12-07 15:52
未知

原创 上海市方志办 方志上海

为实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责任担当,打造文化自信的上海样本,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和人民网上海频道联合推出“发现上海文化地标”短视频栏目。通过地方志让不了解上海的人了解上海、让了解上海的人更爱上海,全面展现上海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城市温度,通过地方志讲好上海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和人民网上海频道将围绕重大选题、重要时间节点、重要史料挖掘等,持续推出“发现上海”系列短视频栏目,发挥地方志的文字库、图片库资源优势,发挥人民网上海频道的央媒视角及制作优势,“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趣味”,把地方志文化宝藏中散落的珍珠串连成光彩夺目的项链。继首期已推出三集“大世界”,又上新“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展览中心”。接下来,精彩继续!

田子坊

在上海,有这样一个个老街区,假日里总是熙熙攘攘。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位于泰康路的田子坊,上海城区中最具平民气息和市井风情的历史街区之一。

可以说,它是非典型历史街区再生的模板,也是上海街区文化创意产业萌发的开端。

01

历史变迁

《卢湾区志》记载:田子坊,属原卢湾区打浦桥街道(现属黄浦区),一部分是位于泰康路210 弄的弄堂工厂群,即现在的田子坊厂房地区;另外一部分则是上海传统里弄住宅区,即现在的田子坊里弄地区,建筑时间跨度百余年。

1913年商务印书馆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地图局部。图中可见当时田子坊区域还未出现道路

1937年航拍的徐家汇路贾西义路(泰康路)口西望影像。图中右上角可见现今泰康路周边一角,可与下图1947年航拍影像作为对照

| 来源: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AGSL Digital Photo Archive Asia and Middle East

1947年徐家汇路、瑞金二路、泰康路周边街区航拍

| 来源:上海市测绘院 天地图.上海

20世纪20、30年代,以石库门里弄为主的泰康路街区渐趋成熟,街道两侧分布着各类小手工业作坊和化工、皮革、手缝针等工厂。20世纪40年代,泰康路街区沿街面及弄堂中,分布着百余家大小商铺、作坊和工厂,当时已是较为知名的马路集市。

20世纪90年代,弄堂工厂在行业机构、资本结构和布局结构上逐步调整,大规模的关停并转开始,泰康路街区内的工厂企业也大多关闭或转制。

1999年,打浦路街道率先提出不用国家投资、用废弃空置厂房打造泰康路工艺品特色街的设想,从此,泰康路开始华丽转身。

泰康路所在街道的工厂关停并转情况

| 来源:《上海弄堂工厂的死与生》 左琰 安延清 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年

泰康路以北区域1847—2008年街区形态演变示意图

| 来源:《上海弄堂工厂的死与生》 左琰 安延清 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年

02

改造之路

一个多世纪变迁演化,泰康路究竟发生了什么惊人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泰康路街区仍然保留着里弄风貌和工、商、民混合的状态。直到1998年,这里的平静被一群艺术家打破。

著名旅美艺术家陈逸飞先生来到了这片老厂房地区,率先在此设立了工作室。随着名人效应带动,一批艺术家和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原本的市井街区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01年,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泰康路210弄题名“田子坊”。据《史记》记载,“田子方”为中国古时绘画的鼻祖,取其谐音,喻意艺术人士集聚地。

2002年4月29日《文汇报》有关泰康路的报道

2005年9月4日《文汇报》专版报道泰康路改造转型

此后,通过招商引资开发旧厂房2万平方米,首批入驻了来自18个国家或地区的70余家企业,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为主要特色,却没有政府投资的创意产业园区。

至2005年,田子坊作为“上海新文化地标”逐渐为外界所认知,游客数量也开始迅速增长。

2006年拍摄的泰康路210弄田子坊入口 | 郭长耀 摄

03

平民街区的下一步

曾经,在田子坊,不经意间就能与很多艺术家擦肩而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田子坊带来了蓬勃商机。

随着商业不断入驻,其文化精髓和自身特色似乎逐渐变淡。

街区中创意产业的数量锐减,而与创意无关的小商品、餐饮业则逐年上升,高端艺术设计商户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丝巾、饰品、各式旅游商品等低创意商户。

田子坊作为未经规划的原生态历史街区,发展之初正是依托触手可及的市井气息,让游客多了一份归属感、认同感。

2013年田子坊空间使用分布示意图

| 来源:孙施文:上海田子坊地区更新机制研究

2013年田子坊“居改非”建筑使用情况分布示意图

| 来源:孙施文:上海田子坊地区更新机制研究

2013年田子坊夜景俯瞰

| 席闻雷 摄

2017年,田子坊内的一家喵星人咖啡屋

| 王溶江 摄

而今,商业已强势取代了田子坊原先的社区属性,主导着社区生活形态的演变。如何保留原住民的生活形态,保持艺术化发展的初衷,这也是一道留给城市的思考题。

随着武康路、安福路等新晋网红打卡点的崛起,曾经的网红平民街区田子坊,或许正期待着下一次升级转型。

文字内容摘录于 方志上海 2019年3月31日推文黄浦区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汪志星先生对本视频拍摄亦有诸多贡献,特此鸣谢。

原标题:《上新!“发现上海”系列短视频——田子坊》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