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部长:治水主要矛盾已从征服自然,变为补短板、强监管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2018-10-19 07:53
来源:澎湃新闻

10月18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建60周年现代治水与科技创新高端论坛在京举行,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10月18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建60周年现代治水与科技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会上获悉,当前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发生深刻变化,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为主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为主。

“这意味着我国治水的工作重点也要随之改变,就是要转变为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 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鄂竟平在会上讲话时说,推进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加快转变我国的治水思路,把握节约用水这一前提,处理好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生态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科技进步对水利发展的贡献率已达53.5%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鄂竟平说,从保障防洪安全来看,我国已建成江河堤防30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倍多,各类水库数量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200多座,增加到98000多座,大江大河干流已基本形成水库、堤防、蓄滞洪区等组成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可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实际发生的最大洪水。

我国江河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这一点从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这个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就可以充分体现,”鄂竟平说,洪涝灾害死亡人数持续减少,“说明我国洪涝灾害防御能力确实今非昔比。”

从保障供水安全看,我国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逐步形成,一大批水利重点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

从保障粮食安全看,我国累计建成大中型灌区7700多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000多万处,全国农田灌溉面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4亿亩扩大到目前的10.17亿亩,居世界首位。

鄂竟平说,科技创新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引擎和关键动力。长期以来,水利科技工作紧密结合国情水情,聚焦水利发展需求,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在泥沙研究、坝工技术、水资源配置、水文预报等诸多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水利科技进步对水利发展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53.5%,其中中国水科院作为水利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为推动水利科技进步,促进现代水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治水“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为主”

鄂竟平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

“从历史上看,我国水问题主要是同水旱灾害做斗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成为常态问题。因此当前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必须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为主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为主。”

鄂竟平说,我国治水的工作重点也要随之改变,就是要转变为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

关于水利工程补短板,鄂竟平说水利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实施江河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河湖水系综合整治等工程,补齐水利设施短板。

关于水利行业强监管,就是要根据不同流域、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节水优先、以水定需,在生态方面提出可量化、可操作的指标和清单,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规范和制度体系,为人的行为划定红线。要针对河湖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聚焦管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实现河湖面貌根本改善。要建立全国统一分级的监管体系,运用现代化监管手段,通过强有力的监管发现问题,通过严格的问责推动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

他表示,推进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加快转变我国的治水思路,把握一个前提,处理好三个关系:牢牢把握节约用水这一前提;处理好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真正落实以水定需的要求;处理好水与生态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关系,统筹考虑治水和治山、治林、治田、治湖以及治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治水问题上政府既不能缺位,更不能手软,同时要通过价格杠杆等经济手段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云芳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