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头版头条 | 大汶口遗址:千年遗存绽放时代光彩

2023-11-24 21:16
山东

11月24日,中国文化报头版头条刊文《大汶口遗址:千年遗存绽放时代光彩》,全文如下:

位于山东泰安的大汶口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也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从石破天惊的考古发现,到通过历次发掘进一步明确大汶口文化内涵,大汶口遗址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泰安市大力推进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强遗址本体保护与科学展示,通过文旅深融合打造大汶口文化“全景式IP”,让这片曾经孕育文明曙光的古老土地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史前考古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959年,在津浦铁路复线工程中,施工人员在泰安宁阳施工工地内挖掘出年代久远的陶器碎片和其他文物,考古人员随即展开抢救性发掘。在汶河南岸的堡头村,考古工作者首次发掘出133座史前墓葬,墓葬之间差别巨大,出土器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玉器、象牙器等。

当时,考古学界已命名以彩陶为主要特征的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和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龙山文化(距今约4400年至3800年)。大汶口墓地出土物中,既有彩陶又有黑陶、白陶,既有高等级墓葬又体现出明显的贫富差异,它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还是更晚一些的夏代、商代文化?上世纪50年代,江苏花厅、山东岗上等几处与大汶口墓地文化遗存类似的遗址也相继被发现和发掘,但年代问题都悬而未决。

1962年,山东曲阜西夏侯遗址的发掘从考古层面上确定了以大汶口墓地为代表的遗存早于龙山文化。时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适时提出“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并利用我国公布的第一批碳14测年数据,把大汶口文化的绝对年代推定在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之间。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栾丰实介绍,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东方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来源,打破了学术界持续近20年的“仰韶—龙山”东西二元对立格局,把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历史发展轴线向前推进2000多年,从而为中华文明五千年提供了实证。

21世纪以来,围绕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研究,有关大汶口文化的考古工作重心转向聚落,在焦家、岗上等多处遗址发现了大汶口文化城址和反映社会结构变化的贵族墓地。城址、王墓、文字及显著的阶层、贫富分化,表明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海岱地区已进入文明社会的早期阶段——古国时代。

为大遗址保护提供科学实践

来源: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汶口遗址于2010年被列入全国首批2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21年入选“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为做好遗址保护工作,相关部门先后编制《大汶口遗址保护规划》《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等。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为契机,当地积极探索遗址价值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保护管理方式,为大遗址保护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1959年首次发掘后,考古工作者分别于1974年、1978年对汶河北岸进行两次发掘,3次发掘充分证明该遗址面貌涵盖大汶口文化早中晚期各个阶段。”泰安大汶口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大汶口遗址管理中心)主任张保卫介绍,在2012年至2017年的持续发掘中,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一步发现了部分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分布密集且有明显规划的房址,对于探讨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的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持续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也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围绕遗址本体保护,近年来,泰安市完成了大汶口遗址保护设施建设工程、安全防范工程、已发掘房屋遗迹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等,并在考古遗址公园范围内安装安全防护设备,对遗址核心区进行全面视频监控,在遗址边界设立3733米长的封闭围网,多举措保护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与此同时,当地还完成大汶河防洪堤、文化墙等遗址环境保护工程,从而更好地展现大汶口遗址的价值内涵。“为加强研究阐释工作,公园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设立大汶口遗址考古工作站,配齐设备、经费、人员等,为探索文明起源、弘扬中华文化提供了更有力的科研支撑。”张保卫说。

打造展示古老文明的窗口

▲大汶口遗址博物馆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在近来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中,位于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内的大汶口遗址博物馆迎来多个客流高峰。该馆讲解员介绍,展馆以“海岱曙光”为主题,从发现、探索、守护、仰望4个层面入手,借助图文展示、场景复原、多媒体等手段,系统展示大汶口遗址的发掘成果和历史价值,吸引了大批中小学生、党员干部来此开展研学旅行、主题党日等活动,通过参观展陈近距离感知中华文明的历史脉动。

围绕“五区”“一带”“三节点”规划布局,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统筹区域内遗址展示区、大汶口古镇区、茶棚农耕展示区、大汶河滨河景观带等项目综合推进,聚力实现历史文化与生态资源、科教研发与文化创意、文化体验与农业休闲的深度融合,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新地标。

“为让丰厚的遗产‘活’起来,我们组织举办公众考古、陶艺体验等多元社会活动,让大众走进考古工地或以公共服务进社区等形式普及宣传大汶口文化内涵。”张保卫介绍,为构建大汶口文化“全景式IP”,泰安市还从提升考古遗址公园综合效益入手,建成乡奢艺术酒店、创立汶阳田品农产品品牌、推出大汶口文化陶器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系列文创衍生品,通过整合周边文旅资源,不断提升、扩大大汶口文化影响力。自2016年初步建成并开放后,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年均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已成为向世界讲好大汶口故事的重要窗口。

目前正在推进中的大汶口遗址汶河北岸保护展示工程,在对遗址模拟复原的同时,也将对古代农业生产、渔猎采集、制陶业等内容进行活化展示,并适当增加公众互动体验板块,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现大汶口遗址的历史面貌与时代价值。

来源:中国文化报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