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观察|极端个案多发,社会心理服务不能总是短板

澎湃特约评论员 林上军
2018-10-18 08:23
来源:澎湃新闻

2018年10月10日,北京,市心理健康体验周活动在中国科学技术馆拉开序幕。图为观众体验智能反馈击打宣泄系统。 视觉中国 图

不久前,笔者曾做过一个调查,某市唯一的精神病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与5年前相比,分别增长58.76%、57.95%。近年来,当地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甚至出现一名男性间歇性精神病患者持刀砍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并砍伤自己亲生母亲的惨案。近期一些地方出现的砍人等极端个案,再次敲响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警钟。打开网络页面,各地因戾气造成的恶性事件频繁发生。

经济越发达、社会越发展、竞争越激烈,社会成员心里问题越多,面越广,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是发展中的问题,不值得大惊小怪,何况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人是受心理支配的。

如今,人们口头甚至心里上也都知道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但具体到处理方法、应对措施,被动和消极的居多,没有像样的管用的预备方案和运转机制。所以,对于这一问题,关键是看我们是否提前化解,有效疏导,是否重视并积极落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据专业人士介绍,目前重性精神障碍(主要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严重精神发育迟滞),其在急性发病期,精神症状明显,具有冲动暴力等行为异常者对社会危害相对较大。当然,也不排除因为口角纠纷、挑战道德底线导致相关人员产生冲动之举。

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各级相关部门,在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但从实际需要分析,尚有不少短板。如精神卫生资源缺乏,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比例严重不足。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心理咨询机构少、心理健康服务能力低下、精神科医生难招、工作负荷量大以及居民对心理健康认知度不够等问题。其实有的心理病症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显著缓解。还有那些失独、离异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那些一遇挫折就去跳楼的孩子,他们都需要心理健康辅导教育。

至于那些歇性精神病人,除了在急性发病期间接受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外,其余更多时间还需在家中由监护人配合接受长期的药物康复治疗。有的患者没有亲属监护,平常由社区干部、邻居好心人等接济过日;有的患者由于监护人缺乏护理知识,未能按时规范给患者服药,导致病情多次反复;有的监护人年事已高,自身都无人照顾,无力完成监护责任;有的患者由于长期患病不能康复,监护人失去信心。凡此种种,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出现危害社会的严重后果。

当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并不仅指现已确认的精神病患者。

根据2001年到2005年,一项涵盖中国12%成年人的大型调查显示,成年人群精神障碍总现患率为17.5%。其中心境障碍为6.1%,焦虑障碍5.6%,物质滥用障碍5.9%。按这个17.5%的比例来估算,各地具有心理疾病或可能成为精神障碍患者数量惊人。但现实中,健康心理培育、心理健康咨询、心理疾病诊疗等硬件条件在很多地方都是有欠账的。

对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能一般应付,必须高度重视,持续强化,措施也可以是多方面的,这不仅仅是医疗卫生一家的事情,涉及到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平时要抓好文明道德教育、法制观念教育、优秀文化熏陶,夯实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平安建设机制,扩大文化阵地,完善法律制度。

    责任编辑:沈彬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