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作品回顾展在沪落幕:7部作品展现他的创新史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实习生 王以宁
2018-10-17 13:54
来源:澎湃新闻

论坛现场

上海地区首个张艺谋大师作品回顾展于10月6日启动,期间对张艺谋的7部影片做了10个场次的集中放映,吸引了1600余名观众观影。10月16日,回顾展的最后一项压轴活动——影人论坛在海上五号棚举办。

此次影人论坛主题是“从《红高粱》到《影》——张艺谋电影的红与黑”,出席嘉宾包括演员王景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中国电影文学会副会长厉震林、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等。

王景春廖凡合办艺术电影机构

刚刚和张艺谋合作完《影》的王景春如今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策展人。本次影展的主办方“春凡艺术电影”,正是由廖凡和王景春两位演员于2015年共同发起筹办。

两年前,王景春和他的哥们儿廖凡一起聊电影时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要为艺术电影做点什么。当时正值2014年、2015年间中国电影的市场滑坡,看着《推拿》0.4%的排片量,哥俩忍不住了,于是各取名字中一个字的“春凡艺术电影”诞生了。

这次张艺谋作品回顾展放映的电影,是王景春和廖凡一起挑的,《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英雄》、《千里走单骑》和《归来》。

看到衡山电影院《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满座的情形,颇为欣慰: “上海,还是有很多艺术电影爱好者啊!”

王景春

王景春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希望把艺术电影呈现给大家,让大家有一个渠道观看到这样的好影片。同时,我们也希望培育更多的年轻观众去喜欢艺术电影,让他们能够在艺术电影中感受到艺术魅力。”

被商业电影占据太多注意力的今天,很多人会说艺术电影太过小众,王景春并不这么认为,“其实艺术电影不小众,每个电影都是有艺术性的,只是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只谈票房不谈艺术的时代。”

把张艺谋导演作为春凡艺术电影大师展的第一步,王景春认为,张艺谋的艺术作品和他的导演修为,在当今国内是一座丰碑,用他的作品来开山是非常好的选择。创作上来说,张艺谋电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他基本上每一部电影都有创新点,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想象力。他干了很多中国电影史上都是第一回的事情。比如《秋菊打官司》中的偷拍手法,完全都是现实主义的,而且演员的表演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化。此外还有《有话好好说》中的手持摄影和叙事结构,放到现在来看也是非常具有先锋意义的电影。

据了解,张艺谋大师展只是春凡艺术电影的第一站,以后还会有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作品展。

“张艺谋是一个电影战略家”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张艺谋电影的红与黑,从《红高粱》到《影》,用石川教授的话来说,“张艺谋对中国电影的贡献,不能仅仅说他只是一个导演,一个摄影师,他是全方位的。”

石川

“张艺谋在我们面前就像大山一样,走一小步,看的就不同。八十年代的张艺谋、九十年代的张艺谋和新世纪的张艺谋不是一个概念,过去他仅仅是一个创作者,但是进入到新世纪之后,张艺谋率先探索市场和产业。”对此,石川也举了很多例子,“比如他票房两个亿的《英雄》为市场开拓做出很大的贡献,那个时候很多人才开始相信,中国电影是可以挣钱的,带动了很多行业外的资金来投影业、制片,带动了中国电影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没有《英雄》,后面中国电影到底怎么回事儿,我们还真说不清楚。《长城》这个片子也是开了先河,是外方投资中国去创作的,是中外合拍片的新模式,也是张艺谋开始的。”

厉震林

同时,厉震林也指出了张艺谋电影的一大特点,“我觉得,张艺谋的每部影片都有一个理念,每部影片都不重复,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在厉震林看来,张艺谋是一个电影战略家,“不管怎么样,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在中国电影的关键点上,张艺谋不仅仅是一个导演,更是一个战略家。”

叶辛

对于作家叶辛来说,看张艺谋,主要是看剧种以及美学,“我知道张艺谋是学摄影出身的,他的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摄影比一般导演要讲究,《红高粱》上映的时候,最给我震撼的也是他的摄影。今天《影》也是这样。”要说张艺谋还有什么可提升的地方,那就是剧本。“就今天的《影》来说,这个剧作要我打分,大概是中上。如果说《影》有什么提升的空间,就是剧本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王景春对此并不赞同,“剧本是非常重要的,依然是一剧之本。但是张艺谋最擅长的就是创新,基本上每部电影都不重复。他是有他自己独特想象力的,不仅仅体现在色彩上。”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