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 一座金陵城,半部民国史
图文作者:王辰圆
从《首都计划》开始的建筑规划:“一线五片”
南京的民国建筑在全国层次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根据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文物保护名单》及《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南京现存民国建筑1119处。
受民国时颁布的《首都计划》影响,南京现存民国建筑分布为“一线五片”,“一线”指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中山陵,“五片”是指:(1)中山陵园地区,包括中山陵,植物园;(2)明故宫地区,包括中央医院,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3)新街口地区,包括交通银行,大华大戏院,福昌饭店;(4)西康路地区;(5)中山大道沿线地区。
定都南京催生民国建筑的黄金十年:1928年~1937年
1.产生时期(1912年~1928年)
1912年1月1日,随着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布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成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都。1912年4月首都迁至北京,在此后直至1928年北洋政府统治期间,南京受到连年军阀混战的影响,建筑事业发展十分滞缓。这一时期,南京的绝大多数建筑仍采用传统的民族风格,一部分建筑开始模仿洋式建筑风貌,形成了西方古典主义和西方折中主义建筑风格,这一时期代表建筑有江苏省咨议局大厦、扬子饭店等。
2.繁荣时期(1928年~1937年)
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对南京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活动大力开展,1928年,南京被定为“南京特别市”,1月成立首都建设委员会,由孙科负责,设“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将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古力治、国内建筑师吕彦直加入南京城市建设的队伍。经过十年南京城市建设的“黄金时期”,中山大道一线以及颐和路公馆区涌现出一批建筑。如纪念性建筑中山陵、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有文教建筑金陵大学建筑群,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群等。这一时期的行政建筑数量也急剧增加,如国民政府铁道部、立法院、外交部、司法院等等。公共建筑有中央博物院、中央医院、中央体育场、大华大戏院等等。此外银行建筑、教会建筑数量也之分丰富。南京民国建筑在这一阶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特征——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和新民族形式建筑。
3.停滞恢复期(1937年~1949年)
自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城后,南京的民国建筑惨遭破坏、焚毁,城市建设基本进入了停滞阶段。直至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饱经沧桑的南京开始新的一轮建设,民国建筑的建设才逐渐得到了恢复。这一时期中,南京民国建筑形成了西方现代派建筑风格,代表建筑有下关火车站、馥记大厦、中央通讯社大楼、美国大使馆等。
主城区外也有大量民国建筑分布:高淳区一骑绝尘
南京民国建筑主要分布在鼓楼区、高淳区和玄武区,集中在鼓楼区中山路、中山北路、颐和路、北京西路,高淳区漆桥镇、东坝镇、淳溪镇,以及玄武区中山陵风景区和梅园新村。
值得一提的是,高淳区的民国建筑数量仅次于鼓楼区,拥有江苏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高淳老街”。“高淳老街”位于淳溪镇,原名正义街,辛亥革命后改成中山大街,是高淳古往今来的商业中心。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司令员于1938年6月4日,亲率新四军一支队从安徽东征,夜渡固城湖,抵达高淳,在高淳老街东端的吴氏宗祠建立东征途中的第一个新四军司令部。
清道光、咸丰年间,高淳县城街道大部分建筑毁于兵火与水灾。民国时期又在原基修造,老式住宅被逐渐改变成现代楼房,至今仍保留了传统街道的布局、风格和建筑形式。1984 年,高淳县人民政府将这一街区公布为文物保护区。1993 年,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和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高淳县淳溪镇中山大街保护性城市设计。老街历史街区大部分至今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传统风貌,能清楚地看出历史的足迹。
集国内外设计师才华于一身:兼容并蓄的建筑风格
南京民国建筑的风格类型受外来建筑师或留学于国外的建筑师影响,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色,风格多样,历史和文化价值高。主要分为以下4种类型。
1.中国传统宫殿式
这类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看似是中国传统民族形式的建筑,但其内部空间的设计、技术和材料的使用又较多地融合了西方的建筑手法,力图实现中西相容的巧妙构造与创新设计。如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美龄宫以及南京博物院等。
2.西方古典柱式
这类民国建筑一般为大型公共建筑,以具有西方的古典柱式为特征,注重对称,讲究比例,外观大气,整体建筑物看上去比较坚实雄伟,尽显华贵典雅,是具有浓重的西方古典式建筑的典型实例。如新街口中央银行南京分行(现为工商银行新街口支行)、国立中央大学(现为东南大学)大礼堂等。
3.新民族主义形式
一些新派建筑师摒弃了中国传统大屋顶的建筑风格,以西方建筑风格为主,同时兼顾民族特色,采用西方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平屋顶,追求现代简洁,同时也注意在建筑物中保留和装饰一些传统图案,实现中西方建筑的有机融合。代表性建筑如紫金山天文台、国立美术陈列馆等。
4.西方现代形式
这类建筑注重简洁实用、经济美观,平直的线条逐步取代了烦琐的线脚构造与柱式、拱券设计,设计较为简单大方。代表建筑物如华东饭店大楼、南京首都饭店等。
生活与死亡对视:公馆宅邸与墓地构成民国建筑的主要类别
在能够划分功能类型的南京民国建筑中,民居和住宅占比最大。南京成为国民政府首都后,在颐和路、宁海路、中山北路、中山东路、长江路和成贤街等最好的地段修建了中国宫殿式、西方古典式、中西合璧式及现代式的建筑。大行宫以南、新街口一带,酒楼饭店林立,舞厅商号杂陈,成为热闹的商业区。大街背后,一片片矮小破旧的住宅也夹杂其间。据统计,南京刚解放时遗留下来的棚户区有309处之多,房屋1.9万余幢,主要分布在铁路、城内河道、池塘边、城墙根、下关车站、工厂附近。
墓地数量多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特色之一。南京民国墓葬类建筑大多建于1927~1935年间,不仅满足基本安葬功能,政治意义更为突出。如粤军阵亡将士墓、航空烈士公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等,是为了纪念某次战役或事件而建,以示安慰和铭记。
将历史融入当下:在合理利用中法治化保护
2006年,南京市出台了《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条例》,让民国建筑的保护走上了法治化的道路。此后南京开始围绕“一轴二十一片区”内的民国建筑开展保护工作,以中山大道为轴线,串联起沿线的民国历史文化街区,挖掘民国建筑蕴含的文化价值。
1.保护方法
保持建筑物的原有风貌。这种保护与利用的方式是尽可能地保持建筑物原有的风貌,而基本上不做任何改变,讲究原汁原味,力求真实地还原历史事件和历史信息,尽可能地保持这种建筑物所需要展示和体现的历史文化信息,如对南京总统府等民国建筑所实施的保护。
历史和现代相结合的创造性保护。将民国建筑与现代文化充分结合,打造独具南京特色的文化名片,创造经济效益,为保护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和动力,以经济利益提升文化价值,达到保护与利用的长久和谐统一。如南京1912民国建筑群,虽然不在民国建筑保护名录内,其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够丰厚,但是利用其民国建筑的特殊风貌,在尽可能地保护其外观和结构的前提下,经过对其进行创意改造和有效开发利用,这一地区已成为民国文化休闲街区,每年可为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高达4亿元,实现了非常可观的经济价值,成为现代人们爱去的网红打卡点,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
2.利用模式
延续其原有用途。如原国立中央博物院(现为南京博物院)、大华大戏院、原金陵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旧址(现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校区)。
改为展览馆或纪念馆。如原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现为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拉贝故居、原颐和路公馆区第12片区(现为颐和公馆)、原国民政府主席官邸(现为美龄宫)等。
为政府机关以及部队所使用。如原国民政府交通部(现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原中央通讯社(现为部队联勤部某部门办公场地)、原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现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
用作商业用途。如原英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现为双门楼宾馆使用)、原励志社(现为江苏省会议中心)、原侵华日军宪兵司令部(现为先锋书店)。
指导老师:白净
参考文献
[1]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保护名录.[EB/OL].[2023-04-28].http://wlj.nanjing.gov.cn/zwgk/wwbhml/
[2]吴宇,王志贤,杨思琪.南京民国建筑价值及其再利用途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34):239.
[3]阮仪三 ,范利.南京高淳淳溪镇老街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J].现代城市研究,2002(03):10-17.
[4]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国史:盘点南京民国建筑.[EB/OL].(2020-07-21)[2023-04-28].
https://www.sohu.com/na/408957006_200550
[5]刘德安.南京民国建筑特点与风格. [EB/OL].(2021-12-18)[2023-05-03].
https://mp.weixin.qq.com/s/cBsD6wJJculmg6ui57L6bA
[6]徐佳怡,蒋维乐.民族与创新、保护与利用——南京民国建筑之调查研究[J].城市建筑,2021,18(11):78-81.
[7]沈俊超.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演进、反思及展望[D].东南大学,2016.
[8]徐竞之. 南京民国建筑保护与利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