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改革开放40年|宋青桐:苏州河改造的那些人和事

宋青桐/口述 化燕楠、伍婉/采访整理
2018-10-11 12:07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成就了今天的上海,1990年代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从负担沉重的全国“后卫”,一跃变“前锋”,实现大变样。浦东开发的高楼大厦背后,陆家嘴、张江、金桥、外高桥开发的规划政策背后,开发开放的高速进展背后,有着怎样的大胆尝试、奋力进取的故事。澎湃新闻·请讲栏目推出“上海改革开放40年”口述系列,今天刊发的是苏河湾项目开发的操作者宋青桐口述。该文将收录于即将出版的“上海改革开放40年口述”系列丛书中。

澎湃新闻 刘筝 图

口述:宋青桐(曾任闸北区苏河湾建设推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采访:化燕楠、伍婉

整理:伍婉、化燕楠

时间:2018年4月12日

“十二五”期间,黄浦江、苏州河流域开发成为上海发展的战略重点,其中苏州河是上海沿江沿河开发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在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苏河湾”地区仍留有大批成片的旧区尚未改造,这无疑为苏河湾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空间,苏河湾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突显,因此苏河湾成为上海沿江沿河开发的新引擎。开发和建设好苏河湾,全市寄予厚望。使之塑造成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与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高端商务区、历史文化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成为上海的新地标,起到提升产业能级、重塑城市形象、引领闸北发展的重任。

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战略重点机遇使然

我们所说的“苏河湾开发”,全称叫“苏河湾地区开发建设”。“苏河湾”的由来十分有意思。苏州河以前叫吴淞江,北面是闸北,闸北一词,源于苏州河上的两座水闸。清代康熙十四年(1675年)今福建路桥附近的吴淞江上建了一座水闸,就是后来所称的老闸。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老闸西面三里外的金家湾(今新闸路桥附近)又建了一个水闸,称为新闸。上海开埠以后,新闸、老闸北面也开始发展,闸北之名开始出现。关于苏河湾的名称,以前有一首民谣,歌词是:苏河弯弯入浦江,闸北拥有四道湾。从上游开始,经普陀到闸北,流向呈“S”型,形成四道湾再通过虹口流入黄浦江,这是其中的一个缘由。第二,苏河的英文名字是“SOHO”,“SOHO”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意思,而苏河湾地区正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就采用“苏河”这两个字,再加个“湾”字,就叫“苏河湾”。

苏河湾的东面是河南北路、罗浮路、武进路,同虹口区交界;西面到苏州河,同普陀区交界;南面就以苏州河为界,同原静安、黄浦相望;北面到铁路、交通路、虬江路,整个面积是3.19平方公里,拥有苏州河黄金岸线长约4.7公里。

苏河湾可以说是上海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发祥地。实际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块地方逐步发达起来了。据上海全埠行名录记载,截至1927年,闸北有大中型工厂205家,涉及丝绸、印刷、面粉、搪瓷等20多个行业,积淀了苏河湾深厚的民族工业文化;新老闸桥是苏州河上桥梁的鼻祖,闸北苏州河段上11座桥梁,展现不同时代的建造风格;上海总商会、四行仓库、福新面粉厂、吴昌硕故居等一批优秀历史建筑,蕴藏着苏河湾百年古老建筑文化和人居文化。

苏河湾地区的开发建设,首先要看历史背景,苏河湾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次就是历届区委区政府领导,对苏河湾的开发建设都非常重视,因为整个苏河湾地区当时可以说是市中心、中心城区的一块“洼地”。

民国初期,苏河湾地区是比较富庶的,但是两次淞沪战争期间,大量建筑被日本人炸毁,只保留了公共租界的部分建筑,后来大量的难民逃到上海,在一些被毁的土地上搭建了一些简易的棚屋。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也始终是区委区政府领导所关心的一件大事,要改变现状,首先要进行旧改,但是苏河湾地区的人口太密集了,动迁难度非常大。

2007年1月10日,中共闸北区第八次代表大会《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为全面建设和谐闸北而努力奋斗》工作报告上提出今后五年的工作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之一是聚焦“三个区带”建设,打造苏河湾新亮点,展现区域形象和功能。2007年,苏河湾建设作为全区重点工作,区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关于闸北苏州河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推进工作的报告》。2008年,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苏河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土地宣传推介工作方案》。苏河湾第一个商业项目——新梅卡玛卡玛商厦建至10层,并进入招商阶段,就是现在的中粮大悦城。区委常委会2008年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苏河湾的功能开发。区委常委会2009年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苏河湾地块开发整体规划论证。区政府2009年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苏河湾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区联手实施老仓库改造,充分挖掘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提升区域功能。区委常委会2010年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标准配套,集全球智慧打造苏河湾,完成城市设计方案。区政府2010年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高起点、高质量编制苏河湾发展规划。

2010年区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时任区委书记方惠萍同志代表区委正式提出要聚焦苏河湾开发建设,到今年已经是第九年了。2011年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以苏河湾开发建设为核心,举全区之力推进苏河湾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区的建设。可以说,苏河湾地区的开发建设从2007年、2008年开始,一直到2012年初步形成规模,并始终作为全区的一个战略目标。

第三个背景就是苏河湾地区的开发建设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这个历史机遇就是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上海市的“十二五规划”提出上海“一轴两带,沿江沿河”的发展战略布局。“江”是黄浦江,“河”是苏州河,重点推进沿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基础建设和功能开发。基础建设就是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功能开发就是产业布局。苏河湾地区正好处于沿江沿河开发建设当中的核心地段。

为什么说苏河湾地区是核心地段呢?因为苏河湾地区的地理位置是不可复制的。苏州河曾经是上海的母亲河,她的入江口正处虹口,靠近闸北,但虹口这段很短,而闸北有4.7公里的河岸线。

苏河湾位于苏州河市区发展带上的核心段,与北外滩、外滩源形成“金三角”,与浦东陆家嘴遥相呼应,是苏州河上的黄金地带,对上海的整个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沿江沿河的开发建设当中,苏河湾作为一个重要的地带,有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上海市的“十二五规划”是我们的历史机遇,其次就是市政府当时批准了全市九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时髦、超前的概念,各个区都在争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苏河湾被批准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这也是一个发展的历史机遇。

以上讲述了三点背景,有历史文化的原因,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还有发展机遇。所以,有关苏河湾地区的开发建设,是具备条件的。

居于核心地位的“苏河湾”

2010年区政府制定《上海市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二五”闸北发展战略为:“重点聚焦南部,积极提升中部,大力发展北部,构建南高中繁北产业发展战略”,以苏河湾建设为突破,加快开发南部,体现高端高档。“十二五”闸北总体发展思路是:“聚焦一个核心、打造三个功能集聚区、发展四个产业”,聚焦一个核心就是以苏河湾开发建设为核心,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多方资源,塑造上海发展新亮点,带动区域发展转型和品质升级。南部大力推进“苏河湾”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区建设。

所以,苏河湾地区的开发建设在“南高中繁北产业”的发展战略中居于核心地位。那么为什么说苏河湾开发是核心呢?在起草“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提出这么一个核心,是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苏河湾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苏河湾曾是早期上海的水陆北大门,1874年修筑了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1892年开辟首个上海至杭州的苏州河定期轮船班线;这里有过上海最大的内河码头,聚集了中国实业等17幢银行仓库和沪上著名的米业北市场,是上海民族资本集聚地和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这里因为水运便利而万商云集,是“上海民族工业的摇篮”“华界工厂大本营”,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荣氏家族的面粉厂等等都坐落于此;1912年,上海总商会也在这里成立。史料记载,上世纪20年代末,这一带有较大规模的工厂256家,号称上海工业的半壁江山。苏河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四行仓库见证过谢晋元将军率领八百壮士抗击日军的壮烈故事;早年清政府设在租界的司法机构“会审公廨”,是中国第一个“西式衙门”,旧址就在浙江北路上。苏河湾也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天潼路上的徐园“又一村”是中国首次营业性放映电影的场所,还有“百年书场”玉茗楼;宝山路一带则有商务印书馆和20多家报纸杂志社、10多家电影制作发行公司,是当年著名的文化街……

第二,苏河湾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苏河湾地区位于上海传统“一纵两横”发展轴线中的一横——苏州河沿岸。但是长期以来,苏州河沿岸的发展与黄浦江两岸相比较,却明显滞后。近年来上海城市功能布局发展存在“东西横向较强、南北轴向较弱”的特点,世博会的召开促进了城市南北轴线的功能发展,位于城市南北轴线和苏州河沿岸交汇的苏河湾地区,将成为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节点。从空间区位分析,苏河湾地区,与外滩、人民广场的距离约800-1000米左右,与南京东路步行街的距离只有500米。然而,一河之隔,南北差异明显。苏州河以南地区是上海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最核心地带,苏州河以北却是大量的危棚简屋。苏河湾地区是最靠近市中心,同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地区。

第三,苏河湾地区有不可复制的滨水景观资源。苏河湾滨河地区东起罗浮路-武进路-河南北路,南临苏州河,西接恒丰路-苏州河,北至交通路-虬江路,总用地面积319.8公顷。旧时上海有“沪上八景”之说,海天旭日、黄浦秋涛、龙华晚钟、吴淞烟雨、石梁秋月、野渡蒹葭、凤楼远眺、江皋霁雪。其中“吴淞烟雨”指的就是苏州河。现在的苏州河,河道整洁,市容改观。滨河绿地、公园大幅增加,亲水岸线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苏州河两岸成为适合居住、休闲、观光的城市生活区。苏州河以其水清岸绿的水景观和独特秀美的两岸人文、建筑景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苏河弯弯入浦江,闸北拥有四道湾”,被喻为苏州河上另一颗“明珠”的闸北苏河湾地区,将被打造成沪版“清明上河图”。作为苏州河两岸综合开发的样板区,苏河湾选择利用水岸资源和历史文化元素,在繁华都市中心构建一个亲民亲水的开放式公共活动空间。在实施低碳环保的战略中,苏河湾地区崛起两条“生态横轴”,其中苏州河生态走廊修建游艇码头,打造沿河休闲景观平台。

第四,苏河湾地区的开发建设也是上海市“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拥有4.7公里滨河带的苏河湾地区被正式列为上海“十二五”期间“沿江沿河”开发的重要区域。这四个方面体现了苏河湾地区在“南高中繁北产业”的区域发展战略当中,居于核心地位。

重点做好三件事

苏河湾地块的开发建设秉承着“四高”理念,具体的发展理念就是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标准配套、高水平管理。因为苏河湾居于核心地位,是上海市“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沿江沿河”的战略重点,又是今后核心CDB的中央商务区、“金三角”,所以,一定要高要求建设。为了体现“四高”的发展理念,区委区政府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在全球征集苏河湾地区的城市设计方案。2010年3月,闸北区面向全球征集苏河湾地区城市设计方案,范围很广。当时全球的十几家名气很大的公司都参与进来了。当时区委领导十分重视这件事,表示即使闸北再困难,这个资金也要拿出来,全力支持。这个规划设计确实做得非常好,后来市规土局把它吸纳进了天目社区的详规里面,详规等于是法定的准则,开发商必须要按照这个详规来进行开发。

在国际方案的征集过程中,RTKL公司的“种子”理念脱颖而出。该优胜方案通过对可开发用地的研究,确定了三个在可开发用地中的“种子”地块。我们把这个城市设计方案叫做“三二一”,就是“三颗希望种子,两条生态横轴,一条时光纵轴”。三颗“希望种子”,第一颗是曲阜路、文安路东北角的悦广场,将周边高密度商业办公项目整合成一体,通过由滨河地带引出的开放空间走廊向北向东延伸,推动北侧及东北侧地块开发;第二颗是晋元路、曲阜路西南角的商务公园,形成商务集聚区,同时拥有滨水及公园的双重景观优势;第三颗是共和新路、北苏州河路东北角的苏河门户公园,采用紧密结合的独特建筑形态和大地景观,塑造出标志性的门户形象。这三颗“希望种子”凭借其自身的标志性、公共性,带动了整个苏河湾地区的开发。

两条“生态横轴”,分别是苏州河生态走廊和曲阜路林荫大道,横向贯通整个苏河湾地区。其中,苏州河生态走廊修建游艇码头,打造沿河休闲景观平台;曲阜路林荫大道串联起浙北绿地、悦广场、晋元商务公园等多个公园广场,使苏河湾在成熟的城市化地区中仍然保留青青绿树、悠悠碧水的生态环境。

一条“时光纵轴”,在西藏北路、浙江北路之间的区域塑造一条串联起苏河湾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光轴线。这条“时光纵轴”是支撑起苏河湾开发的动力,让见证历史的四行仓库、商贾云集的上海总商会、百年沧桑的石库门建筑、魏然矗立的高楼大厦等和谐共生,提升“苏河湾”地区的整体价值。

第二,为了贯彻“四高”的发展理念,区政府委托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做苏河湾地区功能开发、功能定位研究。前面第一件事提到的是方案的规划设计,第二件事涉及的是功能开发,就是产业布局。我们不能自吹是CBD、中央商务中心和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必须拿出东西来,并且要符合上海整体的发展战略、上海的发展理念和上海的产业布局。区政府两次召开苏河湾功能定位大型研讨会,邀请市相关部门的领导、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及交通大学的专家教授,为苏河湾地区的功能开发和功能定位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同时提出以“人文、国际、生态、融合”为内容的四个理念,“人文”的意思是既要保护好过去的历史文化,又要发展好现在的经济与文化;“国际”,因为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所以必须站在国际化的高度;“生态”与苏河湾的开发建设密切相关,在谋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搞好生态,保护好环境;“融合”,就是城市各方面的发展要相互融合,保持在和谐状态。以宜人、商务、生活环境为总体目标,重点培育文化创意、商贸商务、休闲娱乐、生态宜居四大功能。把这四大功能放进苏河湾的建设当中去,体现了苏河湾的自我定位,即作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第三,制定六个导则,两个专项规划。六个导则分别是《“苏河湾”地区城市管理的导则》《“苏河湾”地区地下空间、地上连廊开发建设导则》《低碳环保开发建设导则》《办公楼宇建设与管理导则》《商业业态控制导则》《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导则》。两个专项规划,一个是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包括管道、马路、架空线落地,水电煤、管网等等。另一个是“智慧苏河湾”,也叫信息化规划。

“上海之眼”“宝格丽”背后的故事

在苏河湾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着“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标准配套、高水平管理”的发展理念,重点培育文化创意、商贸商务、休闲娱乐、生态宜居四大功能。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上海之眼”摩天轮的建造和“宝格丽”品牌的引进。

“上海之眼”摩天轮现在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娱乐项目,但是当时中粮集团打造这个摩天轮是很不容易的,在建造的过程中碰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当时上海还没有建在屋顶上的摩天轮,有关部门认为没有现行的法规条例可以对照,因此没有部门来受理审核,就这样,审批陷入了僵局。

时任区委书记方惠萍、区长翁祖亮和区委常委、副区长曹立强听了汇报后一致认为,这是个好项目,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都有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并指出关键点是安全系数方面,如果能确保安装质量和运行安全问题就应向市有关部门积极争取。按照区领导的要求,我们积极到市里去争取,邀请市里有关部门一起外出考察学习,我记得为了听取大家关于建造摩天轮的意见,我还在微博上发表过感想,好多人给我留言说这个项目很不错,表示支持。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特别希望这个摩天轮能够建造起来,并给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最后由国家权威部门国家质量检测中心出具了特种设备许可证书,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审批和建造。“上海之眼”摩天轮成功地建造起来,并成为当下很受年轻人欢迎的娱乐场所。在“上海之眼”的建造过程中,我很敬佩区委、区政府的领导艺术和独到的眼光,如果没有他们,“上海之眼”就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项目。

此外,华侨城集团引进宝格丽品牌,可以说是提升了整个闸北区域的商务商业档次。在闸北区的历史上,知名品牌从来没有跨过苏州河,一般是不会到苏州河北岸来的。

当时徐汇区的有位领导谈起这个项目还表示很惊讶,他也想让“宝格丽”入驻徐汇区。他认为徐汇区档次高,也有滨江,各方面条件都挺好的,没有想到“宝格丽”会到闸北区,十分想不通。后来他来“苏河湾”一看,说终于想明白为什么“宝格丽”会到闸北。从地理位置来看,苏河湾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核心地段,在招商力度上,他说你们还有“苏推办”这个专门机构,推进力度方面确实比我们强。

当时,《解放日报》登过一篇文章,叫《闸北发展的奥妙在哪里?》,采访了区里好几个人,也采访了我。我们认为闸北的发展就是一股劲儿,敢于突破,区委在用人方面和工作推进方面都敢于突破,不墨守成规,所以政府的行政效能高。我们那时候就是憋着一股劲儿,就想改变闸北的落后面貌。

关于苏河湾地区的发展建设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我认为首先是领导重视,这是开发建设的根本保证。时任市委书记俞正声、韩正等领导都来苏河湾地区视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我区连续四任区委书记:姚海同、方惠萍、翁祖亮、安路生以及时任区长尹弘、周平都高度重视苏河湾地区的开发建设和发展。第二是要举措得当,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举全区之力推进苏河湾的发展是开发建设的关键。第三是理念先进,规划为先。第四是坚持高标准,包括引进中粮集团、华侨城集团等央企、大企业、大品牌,起到了带动区域发展转型和品质升级的作用。最后的一点体会,就是政策的延续非常重要。规划方面,要一张蓝图画到底;政策方面,政府做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口述人简介】

宋青桐:1952年11月生,曾任闸北区房地局副局长、共和新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共和新社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调任闸北区苏河湾建设推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任苏河湾建设推进办公室顾问。宋青桐是“苏河湾”开发的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亲历、见证了苏河湾开发的点滴。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