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必备!这份头足类动物辨识指南请查收!

2023-11-02 14:10
广东

铁板鱿鱼、章鱼小丸子…

让科博士看看是谁

总被这些

头长在脚上的家伙馋到

还分不清它们的?

下面科博士帮大家

区分一下

章鱼、鱿鱼和乌贼吧!

以及带大家认识一下

头足类四大天王

下次看见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说到头足类动物,大家可能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顾名思义,头足类动物就是脚长在头上的动物,这是头足动物最大的特点。

头足动物现有800多个种,全都在海洋里生活。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又分为鹦鹉螺亚纲和蛸亚纲两个亚纲。鹦鹉螺好认,我们后面再说。

先说说蛸亚纲中与我们最“亲近”、却总是傻傻分不清的三类——章鱼、鱿鱼和乌贼。虽然蛸亚纲还有其他类群,但这三类最常见。

首先把章鱼分出来。这三兄弟里,只有章鱼属于“八腕总目”,有8条腕,所以才叫“八爪鱼”嘛。鱿鱼和乌贼属于“十腕总目”,多了2条能够伸缩、末端膨大的触腕,用于猎捕。

(有8条腕的章鱼,也称八爪鱼)

下面该分鱿鱼和乌贼了,鱿鱼体形细长、末端尖锐,肉鳍大都长在身体末端两侧,形似箭头。乌贼体形扁圆,像个热水袋,肉鳍常呈“裙边”状,在躯干周围几乎围成一圈。

(鱿鱼有箭头状的肉鳍)

(乌贼有“裙边”状的肉鳍)

现在大家就能分清楚

乌贼、鱿鱼和章鱼啦!

接下来科博士再加上著名的

鹦鹉螺(头足动物的开山鼻祖)

给大家挨个儿介绍一下它们吧!

(1)

鹦鹉螺:外生螺壳,催生潜艇

鹦鹉螺亚纲里仅存鹦鹉螺科一科,我们经常听到的鹦鹉螺就在这个类群里。虽然名字中有螺,身体又在外壳中,但与我们所熟知的螺类相去甚远,是不折不扣的头足类。

曾经繁盛的鹦鹉螺亚纲,只剩下6种鹦鹉螺存活至今。鹦鹉螺不仅有壳,而且有非常多的腕足,从外貌上很容易与其他头足类动物区分。

(带壳且有很多腕足的鹦鹉螺)

在鹦鹉螺的启发下,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一书中,设计了一种能在水下航行的船只,特地起名“鹦鹉螺号”,后来的潜艇,就是根据这个小说设定发明出来的。

(《海底两万年》的主人公尼摩船长载着鹦鹉螺号潜艇抵御攻击)

(2)

章鱼:聪明绝顶,能钻善变

我们常说的章鱼便是八腕总目下的动物,广义上指章鱼目下所有成员,狭义上指章鱼目下的章鱼科的成员,章鱼科在学术上被称为蛸科。从外貌上看,章鱼大都有一颗光秃秃的圆脑袋,脑袋下面连着八条腕足。

在头足动物、甚至所有无脊椎动物中,章鱼都堪称是最聪明的,有些种类会利用椰子壳、石头等工具保护自己,甚至还有些种类能模仿其他动物——谁让它们身子软,能变形呢。

(清晰可见的八条腕足和圆脑袋的章鱼)

被称为望潮或者八带的海鲜便是一种叫做长蛸的章鱼(有的地方也指短蛸)。而我们常吃的章鱼小丸子,其核心食材一般使用真蛸的腕足。

(3)

鱿鱼:桃李天下,纵横千里

平时所说的鱿鱼,多是指枪形目、深海乌贼目、微鳍乌贼目的成员。这三个目种类众多,几乎占头足纲物种总数的一半。

鱿鱼大都生活在开阔海域,善于游泳。尤其是柔鱼科的茎柔鱼、鸢乌贼,虽然寿命也就一年多,却要进行上千公里的长途洄游。

(在海里游泳的两只鱿鱼)

鱿鱼体型差别很大,小到躯干长不到2厘米的玄妙微鳍乌贼,大到躯干能长到四五米长、重达数百公斤的大王鱿(大王乌贼)、梅思乌贼(大王酸浆鱿)。

其中大王鱿已知最大体长(算上腕足)有13米,重275公斤;南极海域的大王酸浆鱿,最大个体虽稍短些,但更为壮硕,重达495公斤。众多海怪的原型都指向这两个巨物。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铁板鱿鱼的主要原料,是阿根廷滑柔鱼、太平洋褶柔鱼等。

(4)

乌贼:内置浮板,闲庭信步

乌贼同样属于十腕总目,乌贼一般指乌贼目(也叫墨鱼目,有时候也把耳乌贼目的成员称为乌贼)的成员,它们的体型大都呈椭圆形,身体宽扁,肉鳍围绕整个身体躯干部分(耳乌贼目并不符合这一特征),游动时像条裙子。乌贼的体内有一个内壳,被称为“海螵蛸”或者“墨鱼骨”,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里面布满微型的气室。内壳前能进气后能进水,就像一块可调控的浮板,乌贼以此上浮、下沉。同时身体外缘的鳍摆动,可以保持平衡、调整运动方向。

动图来源:BBC

我们所说的花枝和墨斗指代各种乌贼,而墨鱼汁同样也是非常好吃的食材,墨鱼汁一般都是乌贼的墨汁,因为乌贼的墨汁要比鱿鱼多得多。

(1)

变色大师,自带灯光

头足动物家族中的许多种类,表皮里分布着各种颜色的色素细胞。这些色素细胞的大小,可以自主操控,当牵拉它的肌纤维处在松弛状态,色素细胞只是个针尖般的小点儿,而当肌纤维收紧时,色素细胞就会被拉大,显现出各种颜色。肌纤维受神经信号控制,换身颜色只需几微秒——比所有能变色的动物速度都快!

(章鱼在水下变色)

有不少种类还有发光技能。比如生活在深海的萤乌贼,体表散布着发光器,用光亮引诱浮游生物伺机捕食。在太平洋的富山湾,每年春天都会有大批萤乌贼上浮到海水表层繁殖,它们发出的荧光甚至能将海面点亮,煞是壮观。

(荧乌贼的“灯光秀”)

(2)

游泳喷水,潜逃喷墨

头足动物游起泳来,头是朝后的——因为动力是靠喷水。喷水的器官在头部,不过却不是长在触手中心的嘴里。在它们头部的腹面,另有一个管状的开口,称为“漏斗”,直通体内脏器和体壁间的空腔。

游泳时,头足动物先放松体壁肌肉,让海水从头部与身体交界处的缝隙流入体腔,然后关闭缝隙,从漏斗喷吐出体内海水,借反作用推动自己。

(正在游动的乌贼)

这个漏斗有许多功能,除了喷水,也管排泄生殖,还能“喷墨”。在它们消化道的末段连有墨囊,用来储存墨腺分泌的墨汁。一旦遇到危险,它们便会从漏斗里喷出墨汁,搅浑海水趁机逃窜。

墨汁中往往还含有麻痹成分,能在短时间内使敌人反应迟缓,为逃命争取时间。几乎所有头足动物都会“喷墨”,其中乌贼的墨汁量特别大,因此乌贼又称“墨鱼”。

原标题:《吃货必备!这份头足类动物辨识指南请查收!》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