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审美,毁誉参半?

2023-11-02 07:08
江西

原创 小印 印客美学

于正的新剧《为有暗香来》,大家都看了吗?

很多网友表示这剧情“越追越上头”,但也有不少观众对妆造不满。

由此还引起了一波关于“于正审美”和“小四审美”的讨论。

于正审美,毁誉参半?

最近,于正新剧《为有暗香来》频频登上热搜。

比起对剧情的讨论,网友对审美和妆造的争议更大。

于正审美被吐槽为“致力于‘封印美貌’”。

除了颜值公认能打的周也,其他演员都没抗住于氏妆造的考验。

即使是周也这张骨相极佳,淡抹浓妆古风现代都能轻松拿捏的脸,在剧里也算不上十分出彩。

明显没有其他剧里的妆造灵动。

颜值争议最大的是男主和女二。

男主仲溪午的饰演者王星越,明明是02年的,但是脸部崎岖,显得少年老成,看起来像30多岁。

出演女二牧遥的演员赵晴,进圈拍戏之前,是汉服圈小有名气的网红全麦小核桃,平面照清秀可爱。

到了剧中,高颧骨、三白眼、脸型不够立体、身形不够纤细的问题却一览无遗。

“于正审美”还被拿来跟和“小四审美”作比较。

俩人都有造型执念,郭敬明:蓬松高颅顶。

于正:中分贴头皮。

刚在《云之羽》里美貌出圈的艾米,换上了《为有暗香来》里的对称双髻,本来突出的五官都被衬得平淡许多。

有网友提出建议:郭敬明应该跟于正合作拍剧,一个审美在线,一个剧本不错,合作肯定能火。

对于大家的吐槽,于正显然不太赞同。

他发文回应妆造争议: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最引以为傲的妆造突然就变成了我的原罪?没事,我也习惯了,新剧换个模式做,不惊艳你们,誓不罢休。

不过,虽然于正审美屡受质疑,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审美也一直在引领古装剧的潮流。

十几年前,他因为“宫系列”打响名号,也正式开启了“阿宝色”时代。

五颜六色的服装,花里胡哨的眼影、腮红,不管是服还是妆都是饱和度很高的阿宝色。

后来他功成名就,开始走精品路线。

在妆造上追求还原历史,还爱上了莫兰迪色滤镜。

这种灰色系的滤镜给人一种高级感和历史感,再加上精美的妆造,赚了不少好评,还引领了一波潮流。

于正本人也曾在采访中毫不吝啬地自夸:“我一直觉得我的服化道是全中国最牛的,色彩也很好……

我是抽色的,并不是所谓的阿宝色,只是整个娱乐圈学我的人太多了,很多都是山寨版,他们根本不懂得美学。”

在剧情方面,于正的剧虽然不乏老套内容,什么梗火就拍什么。

但他也总能够开辟蹊径,找到吸引观众的那个点,让观众欲罢不能。

于正的选角曾经也是被赞美过一阵儿的。

杨幂、冯绍峰、佟丽娅、赵丽颖、陈晓、聂远、秦岚、吴谨言、许凯、白鹿、宋威龙等演员,都因为出演于正的剧而被众人熟知。

但最近几部剧的演员颜值的确不如从前,于正也因此被评“审美降级”。

于正审美,这些年是如何影响古装剧服化道的?

于正审美,引领潮流?

在于正古偶横空出世前,古装剧的妆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流派。

一种是正剧派,服化道较为严谨,尽可能尊重还原历史。

另一种非正剧,会根据人物性格设计妆造,采用水钻、薄纱、羽毛等现代流行元素。

于正早期的风格也是中规中矩的。

比如《美人心计》,既没有奇怪的滤镜,也没有浮夸的妆容,服化道颜色也很正常。

直到2011年的《宫》,于正尝试用了荧光色。

剧中大多是翠绿、粉红、明黄、荧光蓝等少女风色调,配合活泼轻快剧情,当时的确看得人少女心炸裂。

在《宫》获得了巨大的热度后,于正的剧开始朝着娱乐化、轻松化、戏剧化的方向越走越远。

服化道结合仙侠剧的妆造风格+现代时尚元素。

用高饱和度撞色配色,搭配现代材料:糖果包装纸般的纱质披风、亮片眼妆、镂空旗头……

虽然看起来不太有质感,但着实引领了一段时间的潮流。

《风中奇缘》《活色生香》等剧的妆造也都走的是艳丽风。

直到2015年《琅琊榜》大火。

禁得起推敲的光影画面、国风细节等使得古装剧开始追求高级感。

紧接着,国潮开始流行,国风美学受推崇。

于正抓住了这波潮流,在《延禧攻略》开始采用莫兰迪色系,走还原历史路线。

服化道采用了缂丝工艺、绒花、领约、压襟、云肩……等当时还鲜为人知的非遗工艺。

与众不同的画风立刻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于正审美再次被赞美、推崇。

自那以后,于正妆造延续还原博物馆藏文物、弘扬传统文化的路子。

古装剧的妆造越来越被看重,成为剧宣的重要噱头。

但随着古偶越来越卷,敦煌风、武侠风、漫改风等层出不穷,于正的灰色系审美不灵了。

新剧《为有暗香来》里,妆造颜色虽然整体又变亮了,但这一次,于正审美没能重新引领潮流。

于正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表示新剧要换造型。

期待他到底能交出怎样的作品。

虽然于正审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装剧的服化道,但大家对他审美的评价可以说是毁誉参半,这又是为什么?

为何于正审美口碑波动大?

一般来说,每个导演、制片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风格。但回顾于正担任制片的这十几年,他一直处于尝试、学习、改变的状态。

从中规中矩到阿宝色、莫兰迪色,于正一直在服化道上进行着创新、调整、改变。

但每当他找到一个爆款密码,就要把它用到极致,再去寻找下一个,如此循环。

最初观众觉得新鲜,但渐渐就陷入审美疲劳,乃至厌烦。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对于正审美的评价也自然就从赞到贬了。

于正本人在网友心目中也是颇有争议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对其剧情、审美的评价。

有人觉得他毒舌、怼天怼地、抄袭融梗、爱炒作造势,其作品也融入了个人性格特色,不是踏踏实实为了呈现艺术,而是抱有功利性的产物。

也有人觉得,商业化的审美没什么不好的。商人嘛,最重要的是赚钱。

况且,于正一路走来也不容易,也一直在不断更新风格,讨观众欢心。

于正的选角曾经被认为是眼光独到,近几年也“审美降级”了。

从前,即使是配角,也都能契合角色,是有着自己味道的美人。

如今,演员的颜值和辨识度都明显不如从前。

但为了捧自家演员,于正却总在硬吹,也让不少网友不满。

不过,在“把美女搞丑”这方面,于正的操作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

变丑的原因,主要在于妆造没能修饰演员的轮廓,也不显气色。

于正近些年的妆造,其实也是用了心的。

比如眉毛,单看是美的,曲线感、复古感强,符合古装剧的情境需要。

但眉形是需要根据脸型设计的,线条应该跟面部线条大致一致,这样整体轮廓看起来是协调的,很多缺点会被弱化。

比如周也,她的面部线条基本是直线,更适合偏直线的眉形。

但在剧中,她眉毛的曲度明显超过了自身的轮廓线条,拖累了颜值。

于正的妆造还往往色彩偏淡,配合偏灰的滤镜的确很有历史感。

但这也会显得演员的眼睛没神采,嘴唇没血色,五官优势被弱化。

有人说:这些年于正一直在带偏别人的路上修正自己。

希望他能在妆造上多下功夫,别再给观众带来惊吓。

作者:来士普

责编:若林

原标题:《于正审美,毁誉参半?》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