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我所亲历的北京、上海、香港三家三联书店从封闭到合作
编者按:著名出版人、国务院参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原总经理樊希安以亲历亲炙者身份,全面、客观、翔实地记载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至2014年改革和发展的事迹,其中包括大三联联盟的形成、京沪港联手共庆三联八十华诞、三联国际公司创立等涉及大三联格局形成的重要事件,以及京三联自身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24小时书店的创立和发展,以《邓小平时代》为代表的重点图书品种的成功经营等,为中国当代出版史增添了重要史料。
2010年10月26日,在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合并成立三联书店62 周年之际,“2010京沪港三联书店高层年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年会是三家高层首次聚会,会议交流了各自经营发展的情况和经验,围绕如何加大交流合作力度进行了深入研讨,达成了诸多共识,发表了《京沪港三联书店关于弘扬光大三联品牌坚守文化使命的共同宣言》。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倡议发起举办三家三联高层年会,建立牢固的合作联盟,是基于什么考虑,又欲以何为?作为发起单位的发起人 ,我确实有一些思考。在详细道来之前,先说说三联书店的历史和三家书店的相关情况。
出版界许多人都知道,北京、上海、香港三联书店同根同源,三联人更把三家视为兄弟,深知彼此之间有着血浓于水的关系。
1948 年前后,为了保护进步文化人士,避免黑暗势力对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领导层和员工的迫害,党组织指示三家书店的主要骨干转移到香港开展业务,尔后又指示三家书店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名字就是从上述三家出版单位名称中各取二字组合而成的。
1948 年 10 月 26 日,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召开全体人员大会,宣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成立。胡绳、徐伯昕、黄洛峰、沈静芷在会上讲话 。会后派陈亚为专程赴沪,传达三店合并的决定 。这次成立大会也是三联同人开赴解放区的誓师大会。会后大批同人分批奔赴解放区,或潜返上海,迎接上海的解放。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同时成立,后改为“三联书店香港分店”,经理张明西 。张明西北上后,杨明任经理,蓝真任副经理(后接任经理)。蓝真参加了三店合并成立三联书店大会。他回忆:“那个时候成立是在香港皇后大道54号2楼生活书店门市部,当时门市部很小,大概有二十多个书架长和宽 。成立大会有四十多个人参加 ,三联书店的一些领导都集中在香港,形式非常简单。前面摆了一幅红体字——团结就是力量。这六个字我一生都记得,是两个小青年写出来的。我们就在这个底下唱《团结就是力量》。”1949年5月,按照党的指示,三联书店总管理处迁往北平。留下六个人坚持香港三联,其中就有蓝真。
全国解放后香港三联继续在香港做面向海外的出版发行工作,在港澳工委的领导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求生存、求发展,成为香港的重要出版机构。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香港三联得到更大发展,到2010年底,营业收入超过港币实洋3个亿,建立了一支两百多人的编辑出版队伍 ,三联的出版物在港澳地区、东南亚以及日本、美欧都有很大影响,在海外的作者、读者中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还在海外设有分支机构,积极向海外拓展业务。
回头再说北京三联书店。1951年1月,按照出版总署出版发行分工专业化的方针和组织中国图书发行公司的决定,原三联书店分为五个机构:发行部与商务、中华、开明、联合书店合组中国图书发行公司;社会科学图书的出版工作,并入新成立的人民出版社,保留三联书店名义,出版一部分图书。文学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工作,与新华书店文艺编辑部及上海群益出版社合并划归人民文学出版社;科学技术出版社,归机械工业部领导;《学习》杂志社归中央宣传部领导。总管理处工作人员一部分随机构调整分到各单位,一部分人上调领导机关和支援兄弟单位。当年8月,三联书店编辑部、出版部正式合并到人民出版社。至此,三联书店作为一个独立的出版机构已经不复存在。在业务存续期间,主要是翻译出版供国内参考的外版书和特殊需要的图书。1980年代初,经过“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比较解放,环境相对宽松,一些三联老前辈要求恢复三联书店。胡绳、徐伯昕、钱俊瑞、徐雪寒、周巍峙、沈粹缜(韬奋生先的夫人)于1983年11月23日向文化部党组、中共中央宣传部写报告,要求为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提出:“三联恢复独立建制后,应为直属文化部的事业单位。总店设在北京(主要搞编辑出版,兼办邮购和批发业务)。分店设在上海(不办出版,只办发行)和香港(办出版兼发行,目前已在香港工委领导下开启工作),将来可逐步在其他有关省市(例如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南方局和周恩来副主席曾亲自领导三联的重庆机构)设立分店。”还就恢复独立建制后的出版方针、资金来源、办公地点提出了具体建议。这些同志的建议受到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及文化部党组的重视,积极创造条件向前推进,并及时向中共中央宣传部提交报告。
1984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作了同意三联书店成立独立出版社的批复。很快,文化部就对三联书店筹备处的报告作了批复。
“报告”和对“报告”的批复中都明确提出“可以考虑建立三联书店上海分店”,故此,在北京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的同时,上海三联的组建也提上了日程。还重点提及了三家三联的合作问题。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明确表示支持重建三联书店。1985年4月29日中午,汪道涵同志在上海锦江俱乐部就重建三联书店的问题,接见了香港三联书店经理肖滋同志,国内重建三联书店筹备处的许觉民、吉少甫同志,上海三联书店筹备处的汪晓光、丁之翔同志。在吉少甫、许觉民、肖滋等同志汇报有关情况后,汪道涵同志提出以下意见:
在北京、上海重建三联书店多个出版机构,香港早已建立了三联书店,这就有条件建立一个港沪联合出版公司,为沟通国内外文化和出版业务,提供一条特殊途径,由此可开创一个新的局面,把出版工作推广到海外去。香港三联书店仍维持原有的书店外,再与北京、上海三联书店合资经营一个公司,按中外合资搞有很多好处。国内的出版物通过香港面向海外六千万华侨、华裔。三联书店这块招牌,起了独特的作用。她不同于商务、中华,因为台湾有商务、中华,而台湾却没有三联书店。京、沪、港三家三联 书店可以彼此结合, 面向国内外读者,国内的出版物得以通过香港再版或转发初版到海外去,香港版的书在上海再版发行到全国,可以收到互助、互利的功效。这不仅是一个经营和赚钱的问题,我们主要目的不是在赚钱,而在于海内外文化出版得到交流……
三联书店要像过去生活书店一样,发展由小到大,就现有的基础独立起来,进一步搞联合公司,把招牌挂出来,进行招股。京、沪、港有分有联,海外以香港为主,国内以北京、上海为主。先小后大,不搞表面的声势,不要搞统一的大机构,不搞什么“大统一“,一统就会失去大家的积极性。可以马上成立筹备处,搞一个门面,四马路、淮海路或茂名路都可,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埋头苦干,不要做口头上的理论家、决策家,而要做实干家。 目前可以先搞一个联合小组研究,再逐步扩大。人才是个问题,可以招请一批北京、广东、上海的相当于讲师程度,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二十个人即可,花二年时间学习编辑工作。
不久,国家出版局发文批准同意成立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1986年1月,北京三联正式挂牌运营。8月,上海三联被批准复建,这一年是三联书店发展史上值得关注的一年。
北京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后,逐渐发展成为一家以出版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图书为主的综合出版社,出版物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艺 术、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生活等领域。二十余年来,三联书店秉承“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宗旨,恪守“人文精神,思想智慧”的理念,坚持“一流、新锐”的标准,出版各类图书5000余种。其中《陈寅恪集》《钱锺书集》《我们仨》《新知文库》等文化类读物,畅销不衰,深受各界读者喜爱;《现代西方学术文库》《文化生活译丛》《学术前沿》《西学源流》等丛书和译著,在介绍外国优秀思想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送》《老子十八讲》《金庸作品集》《蔡志忠中国古籍漫画系列》等面向大众的读物,在读者中产生重要影响。三联书店作为中国思想学术文化出版重镇和品牌影响力最大的出版社之一,在业内和广大读者中享有盛誉,被誉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除图书出版以外,三联书店还着力发展期刊出版,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翼。在继续办好《读书》,保持特色同时,从1994 年起,陆续创办《爱乐》《三联生活周刊》和《竞争力》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周刊;《爱乐》是古典音乐文化杂志的重要品牌;《竞争力》则是独具特色的财经杂志。此外,三联书店获得音像电子出版资质,开始进军多媒体出版领域,还于1996年创建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是北京具有影响力的人文社科书店之一。
上海三联书店自1986年复社以来,始终以“真诚生活、认真读书、追求新知”为宗旨,高举学术出版大旗,出版中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高品位文化读物,先后创立了“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上海三联法学文库”和“上海三联·思想与社会文库”等学术文化出版的强势品牌,在国内享有良好的声誉,颇受学界好评。复社至2010年,上海三联已出版各类图书4000余种,其中有100余种获得包括“中国图书奖“在内的各类奖项,并有多种图书被海外购得版权。2003年底上海三联书店归属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后,出版社充分利用媒体集团出版社特有的资源优势,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顺利地实现了2005年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目标:一年销售图书码洋突破6000万元,年回笼货款在3500万元左右,年出书品种在280种上下,为上海三联积极打造“中国学术名社”造了良好的条件。
几十年来,京沪港三家三联书店分处三地独立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并不断取得进步,成为三个著名品牌,为我国出版事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遗憾的是,三家店并没像出版管理机构和三联老前辈期望的那样,“组成不占编制的统一的编审委员会”“成立三联书店联营股份有限公司”,而是各自封闭发展,互相来往较少,缺少信息沟通。
我到三联书店工作后,对上述情况有一个逐步了解的过程, 但确实感到三家三联有加强合作抱团发展的必要。一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出版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联合、重组纷至沓来,不抱团发展就做不大,没有出路。二是三联事业发展的需要。三家三联荣辱与共,借助各自优势,品牌间“强强联合”,就能把三联前辈开创的事业做强做大。三是加大走出去力度,扩大三联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四是三家同根同源,有天然的亲和力和密切关系,存在进行深度合作的基础。而具体实施起来,却是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我任三联书店总经理之后,经常遇到或处理这样一些事情, 比如,香港三联设在广州的一家书店关张调整,就有媒体刊登消息说:北京三联开的书店倒闭了。上海三联有一本书在国内获奖,有人打电话向我祝贺。有领导让我找一本三联出的新书,查一下却是上海三联出的。在一些媒体眼中,我们三联书店就是一家;在广大读者心目中,三家三联是同一家出版机构。既然社会上都把三家三联当成一回事,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自己主动去联合发展呢?就是带着这种认识,我提出了三家书店加强合作抱团发展的想法。2010年8月,我借参加上海书展的机会,去拜访上海三联书店总经理陈启甸,两人“一拍即合”,想法完全一致。回到北京,我通过曾在香港三联书店任总编辑的李昕和香港三联董事长陈万雄、总经理曾协泰联系,对方热烈响应,说香港三联和北京、上海三联合作早有此意。后经过多次沟通决定以“京沪港三联书店高层年会”的形式,搭建一个长期交流合作的平台 。三方商定,第一次高层年会2010年10月26日在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合并成立62周年之际于北京召开,由北京三联书店承办。店领导班子对“2010京沪港三联书店高层年会“高度重视,当做本年度一件大事,投入很多精力进行筹备工作。
此次年会为期两天,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版协主席于友先,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万雄,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副司长陈亚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出版部主任张贤明,三联书店老前辈、香港资深出版人蓝真,北京三联书店原总经理董秀玉及京沪港三地三联书店领导班子出席了 26 日上午的开幕式 。会上京沪港三家主要领导分别介绍了近年来各自的发展情况。与会领导、来宾先后发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代表领导机关讲话,对京沪港三地三联书店的发展提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像当年创办者弹精竭虑那样爱护好、培育好、发扬光大好三联书店这个品牌。第二,要像当年积极追求进步那样,不断提升三联书店的品质。第三,要像当年三家书店合并成立时那样,搞好新时期三地出版机构的团结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首次在重庆合并时,曾经发表告同人书指出:“这种合并,不是结束,而是团结;不是退守,而是前进;不是衰老,而是新生;不是缩小,而是发展。“新形势下,京沪港三家三联书店要团结起来,用好品牌优势和地处三地的区位优势,加大交流合作力度,优势互补,深度合作,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为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我在会上宣读了由我起草的经三方共同改定并由大会讨论通过的《京沪港三联书店关于弘扬三联品牌坚守文化使命的共同宣言》。
在随后的会议中三地三联书店的领导进一步讨论了关于如何加强合作交流、如何办好2012年80周年店庆、三家合力出版有影响有气势的精品丛书、建立联络员制度等具体问题,并确定明年的三地高层年会在香港举行,由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承办,时间为10月。
会议在完成各项议程之后 ,我们邀请沪港三联的朋友共登香山,欣赏秋景,大家一路交谈甚欢。下面我这首小诗反映了当时的情景和那时的心情。
偕京沪港三联高层年会代表登香山
峰似香炉雾似烟,欲上极顶九盘旋。
严霜始降绿尚劲,时令渐近红半丹。
坡里向阳好取暖,山上风冷宜抱团。
宣言拟就心气足,兄弟携手攀峰巅。
“2011京沪港三联书店高层年会”是在香港召开的,由香港三联承办。第二届高层年会的最大收获是提出“在全球图书市场 打造'大三联'品牌”的战略目标,并决定由三家共同投资成 立股份制形式的“北京三联国际文化传播公司”。成立联合公司由北京三联牵头承办,经过一年多筹备,克服了涉及跨地区、跨不同主管单位、香港资本到内地投资等因素带来的困难,于2012年11月最终完成。
2012年11月29日上午,京沪港三家三联书店合资成立三联时空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郭义强,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朱永新,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建国,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副总裁李岩等出席了仪式,并为三联国际公司揭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版协、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等相关单位领导以及三联书店员工共一百余人出席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后,三联国际公司即召开董事会,研究发展规划等具体经营事宜。三联老前辈们早就有京沪港三家三联合资成立一家“联合公司”的构想和谋划,这一构想在我们这一代三联人手上实现了。在为新公司取名时有诸多限制,有的不便使用,有的与已有重复,结果最后落定“三联时空国际文化公司”。“三联时空”这个名字好啊,预示着公司有无比广阔发展空间,雄鹰尽可以凌空翱翔。六年过去了,京沪港三联的合作愈加密切,“三联时空”的经营也有了新的面貌。愿雄鹰展翅,在打造“大三联”国际品牌的征程中越飞越远,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