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专访|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缩短“最远距离”的最好方式是文化交流

澎湃新闻记者 王露
2023-10-25 07:15
来源:澎湃新闻
阿根廷驻华大使接受澎湃新闻专访(03:38)
地球上,距离中国最远的国家是阿根廷。有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如果从中国往地下打隧道穿过地心,就到了阿根廷。

“一带一路”则将世界上最远的两个国家连接起来。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拉美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方;而作为地域大国,阿根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阿合作在近年来实现突破——去年2月,中阿签署“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今年6月,两国还签署了涵盖13个领域的合作规划。近期,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访问中国,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中阿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何以在一年内快速推进?相距最远的两个国家,如何拉近距离?对于这些问题,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Gustavo Sabino Vaca Narvaja)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期间,讲述了阿根廷与中国合作提速的底层逻辑,也谈及在物理远距离情况下,如何拉进两国民众之间的距离。

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左)   澎湃新闻记者 史含伟 图

实际上,中阿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能够快速推进,反映了两国互信水平提高。在牛望道看来,阿根廷坚信与中国在多个领域深化合作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发展,这其中既包括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电动汽车制造,以及未来在金砖组织中的金融合作。

“我想强调的是,阿根廷作为主权国家,有权决定与哪些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同时也对其他国家持开放态度。但显然,我们会与那些能给阿根廷发展带来更大益处的国家开展合作。”牛望道回顾称,在阿中建交的50年里,双边关系总体上在提升。

近年来,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拉进了中阿两国政府的距离。而长期以来频繁的人文交流亦能突破远距离限制,拉进了两国民众的“心理”距离。说起阿根廷,一些熟悉的人或事物瞬时浮现脑海:著名球星马拉多纳和梅西、热情洋溢的探戈、牛肉与葡萄酒,以及世界最宽的伊瓜苏瀑布……

“尽管阿根廷与中国距离遥远,但旅游、体育以及文化交流能够拉进距离,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牛望道将此类交流视为双边关系中重要的“纽带”,并将与中方相关机构一道,推动在年内实现中阿直航、便利旅游签证办理,为两国民众的交流提供更多便利。

“一带一路”为中阿合作提供路线图

澎湃新闻: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去年2月,中国同阿根廷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今年6月,两国政府代表又在北京签署了推进“一带一路”《合作规划》。中阿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为何能在一年以来实现快速推进?

牛望道: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今年是这一重要全球倡议提出的十周年。阿根廷和中国拥有高度互补的经济关系,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去年北京冬奥会期间,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首次访华,阿根廷正式加入了这一倡议。其重要性在于,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是拉丁美洲最大的三个国家。阿根廷又是这三个国家中首个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的国家。在经过一年高强度的工作之后,阿根廷经济部长最近一次访华(编者注:5月29日至6月4日),签署了涵盖13个领域的合作计划,不仅包括基础设施,还有教育、旅游、体育、科技以及国防等13个战略合作领域,阿根廷对华合作正日渐深化。

换句话说,中阿谈论的是一个全面合作计划,也是我们两国之间最重要的双边机制路线图。同时,阿根廷总统也出席了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体现出阿根廷对“一带一路”的重视。我想要强调的是,在仅仅一年时间内,中阿就已签署了这份合作计划,使之成为双边关系中最重要的纽带。目前,已有超过150个国家加入了“一带一路”,但签署合作计划的不到一半。在这方面,我要强调阿根廷政府的愿景,即我们坚信与中国的合作是协同发展的,这将推动我们的战略发展方向。

澎湃新闻:中阿“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包含了在基础设施、能源、经贸、金融、人文等多领域的互利合作。我注意到,您也曾访问一些具体的合作项目与企业,有哪些项目给您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能否介绍一些项目背后的故事?

牛望道:我认为很有必要了解这些已经在阿根廷开展工作的中国企业。事实上,阿根廷与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是较为全面的。今年我主要参观了与矿业和电动汽车领域有关的企业,还访问了华为等科技公司、天津的智能港口,以及应用5G技术且自动化的煤矿。我目睹了通信技术如何应用于工业发展以及远程医疗领域。

如今,阿根廷拥有拉美地区最大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例如,正在建设位于南部圣克鲁斯省的水电站,这是整个拉丁美洲最重要的水电站之一;我们在胡胡伊省高查瑞地区建设了整个地区最大的光伏发电站。此外,还有大量的铁路和道路基础设施项目。

阿根廷第四座核电站的建设也是两国之间的重要项目。阿根廷致力于与中国共同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而核能在减少碳排放方面至关重要。中国在核电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华龙一号”代表了这一领域的先进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与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很有潜力。一方面,中国目前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阿根廷拥有丰富的锂矿和铜矿等战略资源,这对电动汽车的制造至关重要。

牛望道参观中企,探讨推进阿根廷城市列车改造项目合作。 图源:阿根廷驻华大使馆 微博账号

澎湃新闻:基于前期中国和阿根廷多个合作项目的经验,对于此后计划前往阿根廷寻求投资机遇的中企,您有何建议?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企业与阿根廷在锂矿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

牛望道:阿根廷和其他拉美国家一样,拥有重要的战略矿产和能源资源,但我们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来实现发展并扩大能源出口能力。因此,我们与中国的一些合作项目涉及实体连接,如铁路、桥梁或公路等,这将大大改善和降低运输成本,扩大阿根廷的出口能力,提升发展动力。

具体到资源领域,阿根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锂矿资源地之一,与玻利维亚和智利一起构成了世界“锂三角”地区,这也是全球最大的锂产区。在地区内部,阿根廷的锂质量更高。锂是电动汽车电池制造中不可或缺的矿物,因此这也是阿根廷与中国合作的重点领域。此外,阿根廷还拥有丰富的铜储量,这是另一个与电动汽车制造相关的关键矿产,一辆电动汽车使用的铜电缆大致比燃油汽车多5到6倍。

如今,中国正在引领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不仅在锂开采和矿业技术方面领先,还在电池和电动汽车制造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几乎涵盖了整个产业链。对阿根廷而言,与中国在该领域开展合作,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发展锂矿业或锂的提取,而是在阿根廷生产锂电池和电动汽车、电动巴士,从而在与中国的商业关系中实现更多附加值。

阿根廷邀请中国企业参与这一领域的投资,阿根廷拥有优质的人力资源,拥有重要的汽车工业能力,以及电动汽车制造所需的矿产资源。

阿根廷与谁合作,取决于谁能带来更多发展

澎湃新闻:除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阿根廷也在积极推动加入金砖国家和金砖银行。加入金砖组织对阿根廷有何重要意义?阿根廷希望在组织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牛望道:实际上,对于阿根廷来说,金砖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平台:其成员国占据了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几乎占据了全球人口的一半;为全球经济的增长贡献了一半以上。此外,金砖国家不仅拥有战略性能源和矿产储备,而且都是粮食生产大国。可以说,金砖国家已经成为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

同时,金砖国家还在推动成员国之间的货币交流,并创立了新开发银行等机构。这一趋向与阿根廷的理念一致,即把银行和金融体系导向实际生产体系,或者说是真正的经济领域,而非金融投机。

此外,金砖国家所倡导的多边主义原则对我们非常重要,这可以发出新兴国家的声音,而现有的国际组织的架构并没有反映出新兴国家在全球体系中的贡献。相信金砖组织将有助于我们解决共同问题和需求,加强合作,互利发展。

澎湃新闻:近期,中阿金融合作提速,阿根廷6月底还首次使用人民币偿还外债。阿根廷为何选择扩大人民币的使用?

牛望道:在拉美地区,阿根廷是第一个利用并推动使用人民币的国家,不仅在贸易上使用,还应用于投资领域。多年前,阿根廷就与中国建立起了货币互换机制,现在更近一步,开始推进在两国贸易中使用人民币。

我们总是会问,既然中国是我们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国之一,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第三方货币而不用我们自己的货币进行贸易?在货币上进行合作,会更有利于我们的经济发展,也会在财务方面增强我们的实力。想象一下,仅使用我们自己的货币就不必支付使用第三方币的财务成本。而且在拉美地区,经常会遇到货币不稳定的问题,所以,多样化货币的使用对于加强阿根廷自身的经济、金融体系也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阿根廷已经加入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这些银行能够资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澎湃新闻:今年早些时候,有不少美国政府官员访问阿根廷,对中阿合作项目以及中国在阿根廷的影响力表示“担忧”。同时,阿根廷今年秋季将举行大选。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下,阿根廷会如何保持其对华合作的自主性与稳定性?

牛望道:作为主权国家,我们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国家的发展和改善民众生活条件。在这方面,我们坚信与中国的合作对阿根廷是有益的,这包括提升阿根廷的出口能力,促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我们认为这是正确的道路,一条实现双赢合作的道路。

我们不赞成强加条件或限制的合作,阿根廷也始终反对经济封锁,尤其是技术封锁。在这方面,中国提出的合作对阿根廷人民和国家发展的方向都是有益的,这种合作会继续下去。要知道,铁路或光伏发电站等大型工程的建设周期会历经多个政府(任期)。例如,核电站的建设需要8年,而阿根廷大选每4年一次,这意味着需要不止一届政府才能完成这类大型项目。我喜欢谈论代际资产,也就是长期项目,其受益面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执政政府,而是能够涵盖所有民众。

确实,在一些政府的领导下,与中国的合作得到深化。但总体而言,在过去50年里,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在不断加深。在这方面,我想再次强调,我们是主权国家,我们决定与哪些国家建立关系,与哪些国家共同发展基础设施,我们对全球持开放态度,但显然会与那些给我们国家发展带来更大益处的国家开展合作。

文化、旅游和体育,拉近两国距离

澎湃新闻:旅游是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方式,但阿根廷是世界上距离中国最远的国家。您曾说过,将推动简化签证、实现中阿直航来吸引更多中国游客。这些方面目前进展如何?

牛望道:旅游不仅能带动经济发展,还有助于提升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看到彼此国家的多样性,还能够改善商业环境,是双边关系中重要的纽带。

如今,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旅游出境市场,拥有强大的经济动力,如果能够加强两国的连接,阿根廷的旅游业预计将大幅增长。阿根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美食。例如,伊瓜苏瀑布、莫雷诺冰川、火地岛(靠近南极洲)。阿根廷还因足球、美食、牛肉和葡萄酒而世界闻名。事实上,我在中国也游览了很多省份,我对中国的多样性以及丰富的文化和美食同样印象深刻。

但如你所说,阿根廷和中国是世界上距离最遥远的两个国家,为缩短这种距离感,促进阿根廷旅游业的发展,我们正从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计划在今年内实现直飞航班。目前,两国之间的航班,通常需要经过中东、欧洲或美国,中转耗时长。为缩短飞行时间,双方航空公司正在解决共享代码问题。也就是说,阿根廷的航空公司可以飞到新西兰的奥克兰,再由中国航空公司接驳,飞行时间将减少10小时。

二是,便利签证。目前,我们正在分阶段开展工作,第一阶段是使签证办理更加便捷。两国外交部门正建立机制,改善签证发放流程,实现在一周内办理旅游签证。最终目标是,在未来某个时期能够实现旅游签证免签。

三是,在阿根廷推广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方式。我们正在和阿根廷国内的Unionpay进行协商,希望中国游客能够通过这家支付公司在阿根廷境内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同时,我们也在促进在阿根廷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这些都能够改善阿根廷的旅游环境。

除了上述三点之外,我们还与旅游部门合作,了解中国游客对酒店、食物的喜好,并在观光中提供中文指引。

澎湃新闻:足球无疑是中国与阿根廷两国民众之间的重要纽带。阿根廷队在中国非常受欢迎,今年6月,阿根廷队来中国比赛时,相信您也能感受到中国球迷的热情。同时,中阿之间有很多足球合作计划与交流培训。这些交流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和作用?

牛望道:这是体育、文化和旅游如何改善远距离国家联系的又一例子。在我看来,梅西和阿根廷国家队是阿根廷最好的形象大使。6月在中国举办的这场足球赛,我看到整个体育场坐满了穿着阿根廷队服、为我们国家队加油的中国人,这是一次非常美好的经历,展示了体育和文化在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共鸣,并将成为持久的纽带。

我相信两国在体育,特别是在足球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不只是6月的这次比赛,未来阿根廷还会推动青少年国家队在中国比赛。我们深信足球的发展需要从小培养。目前,两国政府正开展合作,借助阿根廷的教练和培训机构,在中国进行足球培训,相信这些合作能让中国在足球领域获得发展。同时,阿根廷也在中国创立了足球学校,我也参观过陕西、四川和海南等省份的足球学校,看到许多充满激情的中国孩子在踢足球。

希望通过这些足球合作,阿根廷可以回报中国民众对阿根廷国家队的喜爱,并为推动中国足球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我看到的那些踢足球的孩子中,会有人能成为中国未来的“梅西”。

澎湃新闻:您2021年担任驻华大使以来,访问了中国诸多省份和城市,还参加了一些综艺节目的录制,不少中国民众称您为“网红”大使。您如何通过文化交流让中国民众认识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的阿根廷?

牛望道:参加这类节目非常重要,缩短距离的最好方式就是文化交流,理解中国和阿根廷各自具有的多样性以及共性。今年阿根廷电影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大放异彩,有多部阿根廷影片入围天坛奖,阿根廷著名的电影人还成为了天坛奖评委会成员。由此可见,中阿两国在视听产业方面的合作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同时,以探戈为例,让我惊讶的是,我所去过的每一个中国城市,都能找到探戈俱乐部,探戈音乐会在中国也很普及。此外,有不少阿根廷经典图书作品已经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如漫画集《永航员》。此外,阿根廷也有非常优质的知识经济和数字平台环境。新媒体合作对于两国青年的交往非常重要,阿根廷使馆在中国社交平台上也很活跃。总之,诸多文化要素在推动中阿两国人民相互理解。

于我而言,我特别喜欢走访中国的不同省份,了解其丰富多彩的历史、民族和美食文化。确实,中国在整体上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在将这种多样性转化为优势。从世界范围来看,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有别,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正是基于这种多样性,在多样性中实现整体和谐,促进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