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艺术人物|上双公布艺术家名单,戴敦邦描绘“神仙谱”
秋季的上海即将开启2024全球艺场的“上海时间”。日前,第14届上海双年展宣布了参展的艺术家名单,80余位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艺术家将呈现一幕“宇宙电影”。
艺术家个展方面,老艺术家戴敦邦的展览“大闹天宫”在沪举办,蒙古族画家官布的展览“心中的草原”在京举办,当代艺术家丁乙在故乡宁波举办个展“故乡与旅程”,医界画家于学波将在朵云轩艺术馆呈现“海上故园”,青年艺术家周建朋带来“万卷之外”山水画展。
上海|上海双年展发布参展艺术家
80多位全球艺术家名单公布
第14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海报
10月20日,第14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策展团队及组委会宣布参与本届双年展的艺术家名单。这届展览将探讨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如何影响地球上的生命,呈现来自80余位中国及世界各地艺术家的创作,其年代横跨二十世纪初至今。参展艺术家包括米丽娅姆·希拉维·亚伯拉罕与纳斯拉·阿卜杜拉希、安玟炡、安娜·安德烈耶娃、胡列塔·阿兰达、安德里斯·阿鲁蒂乌尼安、阿耶·阿东、伊齐亚尔·巴里奥、黑色量子未来主义、玛丽娜·卡马戈等。
“宇宙电影” 亦将呈现MOMus希腊现代艺术博物馆(MOMus-Museum of Modern Art)的科斯塔基斯收藏(Costakis Collection)精选,包括以下创作者的作品:瓦西里·切克雷金、克谢尼娅·恩德尔、玛利亚·恩德尔、古斯塔夫·克鲁斯、伊万·克留恩、阿列克谢·克鲁乔内赫、伊万·库德里亚绍夫、卡西米尔·马列维奇、所罗门·尼克里廷、克利门特·雷德科、奥尔加·洛扎诺娃、亚历山大·罗德琴科。
以“Cosmos Cinema 宇宙电影”为题,第14届上海双年展将为观众提供一个时空,让人们置身其中,思考宇宙的运作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Cosmos一词的希腊语词源不仅意味着宇宙,也意味着美与和谐。而汉语的“宇宙”则是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与电影有着强烈的共鸣。
第14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将于2023年11月9日正式向公众开放。策展团队由主策展人安东·维多克(Anton Vidokle)领衔,核心成员包括向在荣、哈莉·艾尔斯(Hallie Ayres)、卢卡斯·布拉西斯基斯(Lukas Brasiskis)以及本·伊斯特汉(Ben Eastham)。展览同期将举办一系列线下活动以及线上项目,覆盖表演、讲座和影像艺术交流等形式。(整理/畹町)
上海|艺术家戴敦邦
描绘中国的“神仙谱”
戴敦邦
近日,展览“大闹天宫——中国的‘神仙谱’”在宝龙美术馆对外展出。该展览是宝龙美术馆书藏楼美育系列展,呈现的是艺术家戴敦邦笔下的近百幅中国神仙的形象。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戴敦邦,知名国画家,先后担任《中国少年报》《儿童时代》美术编辑,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多年来,他潜心为中国古典名著创作人物群像画谱,笔墨雄健豪放,形象生动传神,由他创作的《水浒人物108图》《红楼梦人物百图》等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此次展览是从文学名著《西游记》切入的,描绘西游记中所涉及的神仙形象。戴敦邦弟子王悦阳表示,宝龙美术馆馆藏的这批戴敦邦作品完成于1995至1996年间,“当时,戴先生已为水浒传电视组画了人物造型,之后便为一部大闹天宫的电影筹备绘制了人物形象,以便于剧组把握西游记中的人物造型、服装样式及道具等。”
在戴敦邦笔下,那些灿若繁星的“角色”不再是上天入地的“散”仙,他/她/它们被描绘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并串联成为“神仙谱系”。其中,最精彩的是“大闹天宫”的主角孙悟空。戴敦邦在美猴王的造型中吸收了传统戏剧中的猴戏的艺术特征,同时又参考了现实中的猿猴造型,将之结合,形成了具有戏曲神韵的人物形象。此外,他笔下的十二生肖形象则运用了拟人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一种既有民俗的趣味,又有趣味化的艺术韵味。
作为书藏楼美育系列展览项目之一,主办方希望这一策展能够有效拓展美术馆公众服务的尺度。“戴敦邦先生认为,图解文学名著,最重要的三碰头:要忠实于原著,也要有自我的艺术风格,同时又要让观众一眼认出描绘的对象和故事。用画笔讲好中国故事也是他从艺七十余年来一直所执着的事。”戴敦邦的弟子在现场说。(文/陆林汉)
宁波|艺术家丁乙
个展“故乡与旅程”
10月21日,艺术家丁乙个展“故乡与旅程”分别在宁波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和宁波美术馆举办开幕式。展览名“故乡与旅程”指向的是从故里宁波出发,遍及全世界的足迹。展览以此为线索,呈现其标志性的“十示”系列的代表作品、“星座”系列新作品,以及大量纸本创作。
丁乙肖像照,摄影师:黎晓亮
丁乙,祖籍宁波,出生并成长于上海。这两处港口城市的海洋文化滋养了他随后流变且开放的艺术体系。展览的发生地之一宁波美术馆是由宁波轮船码头改建而成的,恰巧便是丁乙儿时数次抵达宁波的下船点。宁波美术馆的展览划分为“城市的足迹”与“星座与近作”两个板块。“城市的足迹”以“展览史”的方式呈现艺术家作品的足迹,以此展现从个人的小历史到社会变革的大历史。新作的蓝色调是他童年记忆中从上海搭乘夜航船往返宁波时,深沉的水面和举头望见的满天星斗。新作中“海”的意向预示着丁乙驶向“内视”的新旅程。
丁乙个展“故乡与旅程”宁波美术馆展览现场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展览聚焦其纸本作品,其中包括他以纸为媒的艺术实验与实践,以及他在旅途中画下的犹如图像日志一般的“旅行笔记”。这些更为轻松、细微和本初作品是重新看待其“十字”的生动介质,也是理解丁乙的艺术和生活提供了生动的视角。在宣纸、藏纸、册页长卷等具有中国文化属性的载体上的创作也实现了某种当代性的嫁接。
丁乙《草图 1987-1988》
宁波一城两地的展览均由崔灿灿策展,宁波美术馆将展出至11月22日;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将展出至2024年3月24日。(文/黄松)
北京|蒙古族画家官布
画出心中的草原
官布
10月21日,“心中的草原——蒙古族画家官布作品展”于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展。据悉,展览作为蒙古族画家官布逝世10周年的纪念展,回顾并展出官布60余年艺术创作生涯当中最为重要的70余件作品,作品类型涵盖了油画、国画、年画、连环画、工艺美术、印章等多个类型的作品。展览上还展出了官布生前影像、采访、印章和出版物等多种类型的资料。
官布《草原健儿》
官布是草原画派的代表性人物,代表作有《傍晚》《草原小姐妹》《幸福的会见》等。官布将中国式绘画与西方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将中国画技巧与西方油画技巧相结合,开创了草原山水画独特的呈现方式。《草原新绿》《栋梁之材》《平顶山》《乌拉特草原的夏天》等众多作品,都是在本次展览上首次对外展示。
民族文化宫民族画院常务副院长李辉表示,官布的作品展现了民族的质朴,充满对草原的热爱,以官布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画家,用他们的作品展现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展现少数民族艺术的朴素与多彩,他的作品具有亲和力与代表性。(文/高丹)
上海|医界画家于学波
朵云轩呈现“海上故园”
上海朵云轩艺术馆将于10月28日起呈现画家于学波的个人展览“海上故园”,于学波生于1968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医生、画家。别署三柿草堂,号于大山人,滁人,古沛于郢。自小喜绘事。从医后,一直以画为寄。善写家乡滁州女山湖一带山水,已出版《于学波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学波画展作品集》(上海书画出版社)等。
于学波
于学波爱画山水与松,他曾说自己是睡在松风里长大的,对松风有种特殊的感觉。策展人胡建君撰文说,于学波的作品,也正是由拟迹自然,转而信手挥写他心目中永恒的桃花源,总与诗词文赋相生相连。他是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却在国画的天地里浸淫了数十年。作为军旅画家,学波兼具了职业医生的理智与艺术家的情感。“丘园养素”、“游医于艺”更是老院长吴孟超院士对他寄予的厚望和期待。众声喧哗的当下,他的书画小世界“恬澹寂寞,非世所尚”,是他的故园情结与《诗经》理想在纸上的延续。
于学波《钓园系列之一》
于学波的山水画师法宋元与四僧笔意,尤其对元人大痴、云林、清人石涛、渐江属意犹深,画面兼有宋人的闲适、元人的率真与四僧的萧瑟,更有诗文涵养的底色沉淀于笔墨间。其书法于汉简用功甚勤,如出自内蒙古的东汉《候粟君所责寇恩事》简与《死驹劾状》简,连云港尹湾前汉简《神乌傅》,张掖地区的《宣伏地言简》等,皆反复临习数百遍,并过目大量相关学术论文和专著。(宗禾)
上海| 艺术家周建朋
“万卷之外”山水画展
10月18日,“万卷之外”周建朋山水画展在上海中心大厦宝库文化中心揭幕。由荣氏文化基金、南南合作促进会上海办事处、箬溪文化(上海)有限公司主办的此次展览,汇集了青年艺术家周建朋十几年中游历世界所创作的绘画佳作。
周建朋作品
温州籍的周建朋与上海渊源颇深。2019年“丝路寻踪:周建朋山水画作品展”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举行,两年之后,周建朋又在朵云轩南京东路店举行了自己的山水画个展。周建朋在新疆、云南、浙江等地生活创作多年。前两场展览基本是对“一带一路”沿线生活的体悟和描绘,“万卷之外”展,则是一场更广阔视野的呈现。从烟雨江南到大漠戈壁,从彩云之南到雄浑昆仑,从丝绸之路到欧洲大陆,千万里行途中,周建朋用画笔记录了行旅中的所思所悟。
此次展览分为“红山篇”和“青绿篇”,“红山篇”创作灵感来源于新疆特有的红色山峦给他的真切感受,多为大幅巨构的山水创作,取大山大川的古厚高旷与沉默苍凉;“青绿篇”中,周建朋有意弱化青绿山水的程式化与装饰性,向水墨山水靠拢,是充溢着地域特色的山情水境。(文/明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