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寰泰能源董事长南逸:希望“一带一路”在全球层面实现互利共赢

澎湃新闻记者 张无为
2023-10-19 07:07
来源:澎湃新闻
寰泰能源董事长南逸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澎湃新闻记者 马小童(02:07)
10月16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前夕,成立于2015年11月的上海企业寰泰能源与乌兹别克斯坦成功签署500MW风电项目购电协议(PPA),根据协议,双方将以人民币进行计价。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寰泰能源在乌兹别克斯坦探索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寰泰能源在国家“一带一路”和“全球减排”倡议的大背景下,已相继在中国内地,以及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孟加拉等南亚国家和东南欧、东南亚地区开展新能源电站投资、建设及运营等业务。截至目前,公司并网、建设及承建新能源电站装机容量1.1GW,储备项目1.6GW。

10月16日签署的PPA显示,寰泰能源将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投资建设总规模500MW的风电项目,预计2023年底启动,2026年可建成并网,购售电期限为25年,该项目将建设成为中亚地区第一座山地风电站。

寰泰能源董事长南逸(后排右二)与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部部长Jurabek Mirzamahmudov(后排左二)见证签约。

值得关注的是,该PPA协定,项目购售电将以人民币计价。这意味着,从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到电价计费等,均可实现人民币全流程闭环交易,为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的突破。

10月17日,作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在京举行。会上,寰泰能源董事长南逸与哈萨克斯坦合作伙伴共同签署250MW风电项目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寰泰能源将开启在哈投资合作的新纪元。

签约后,南逸董事长与哈萨克合作伙伴Oraz Jandosov(中)、Yerlan Kozhasbay(左)合影留念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寰泰能源时刻保持与国家发展需求同频共振。哈萨克斯坦是寰泰能源“走出去”的第一站,目前在哈开展业务已有8年多时间,是当地最大、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供应商之一,其投资运营的6个新能源电站全部列入“中哈产能合作重点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万吨,满足当地约6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

寰泰能源哈萨克斯坦Ybyrai 50MW风电项目

与“一带一路”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相契合,寰泰能源在哈投资项目均采用“中哈合作设计、中国设备采购、哈国土建施工、中哈技术人员合作管理”的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也有助于发挥各自优势,促成两国团队的技术交流,促进两国人民的人文互通。

近日,寰泰能源董事长南逸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分享了他创办寰泰能源的初衷,以及如何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东风及发展新能源的利好政策在海外探索出自己的道路。

南逸表示,通过寰泰能源“走出去”的示范效应后,未来能有大批中国企业投入到这个市场中。这样一来,中国在当地的声音、分量也会越来越多,两国之间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多,能更好地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南逸看来,“一带一路”不仅与寰泰能源,并且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尤其最利好年轻一代。“非常期待‘一带一路’这项国际公共产品能尽快实现更为优化的‘五通’工程,各领域各渠道尽量打通打顺,相信未来的交流和市场空间将会更大,在全球层面都能实现互利共赢。” 南逸说道。

创业时机正逢国家大力提倡共建“一带一路”

澎湃新闻:你大学在牛津大学攻读通用工程专业,毕业之后创业成立寰泰能源公司,投资海外清洁能源领域的思考是什么?

南逸:大学毕业后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当时基金投资、互联网都是非常热门的赛道,我从自身考虑出发,感觉不是最适合自己。

当时正逢国家大力提倡共建“一带一路”,全球能源结构也正从传统的石油、天然气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转变,我认为这是一个机遇。新能源行业里有很多内容可以开发,不仅高度适配我的专业所学,而且海外大量的基础设施需要更新换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的自身发展价值能和国家发展方向结合起来,我认为非常值得。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走过十年,全球“双碳”理念也越发深入人心,也慢慢证明,我们选择新能源这个赛道是正确的。

澎湃新闻:你为何将海外第一个项目选在了哈萨克斯坦,你对哈萨克斯坦的印象是什么?

南逸:选择哈萨克斯坦,有主观愿望上的期待,也是客观调研后的选择。

首先,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首倡地,也是我们中国的近邻,两国建立了“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从投资环境和国别关系来讲,我认为,哈萨克斯坦是海外投资比较安全的国度。

其次,到了当地之后,我们发现哈萨克斯坦对于能源的需求确实很迫切,尤其对于新能源的需求更加迫切。哈萨克斯坦本身是一个能源大国,有很多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但是该国很早就意识到要推进绿色经济转型,要发展大量的清洁能源。我们去的时候,他们已经提出了一个很宏伟的绿色能源计划,即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高至15%,2050年提高到至少50%。

我们认为,哈萨克斯坦的新能源发展前景很好,再加上他们有很多的老旧电力设施面临淘汰,这部分的电力缺口可由新能源作替代补充,我们看到了发展机遇;从经营角度看,我们发现当地的发展政策也很友好,所以当时就选择哈萨克斯坦作为我们“走出去”第一站去投资了。

我对哈萨克斯坦的印象非常好,从当地老百姓来看,他们民风淳朴、守规矩、讲礼仪、重情义,国民素质整体较高。从营商环境来讲,我们觉得也不错,他们的法制意识很强,市场化意识也好,政府服务到位,更加坚定了我们去那边投资。后来,我们才发现哈萨克斯坦在世行的营商环境排名里面挺高,处在20多位。这恰恰也印证了我们对这个国家的一个评价。

澎湃新闻: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之间能互相获得哪些启示?

南逸:中国这些年的经济成果非常突出,不仅是哈萨克斯坦,从世界范围内看,众多发展中国家都能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学习到很多,比如在科技领域、数字经济领域的大量投入,高效的执行效率、营商环境的改善。

哈萨克斯坦给我们的启发也比较多。比如在新能源领域,哈萨克斯坦非常市场化,所有的新能源电站都是市场化公开招投标,谁的电价低谁来做。而且,在招投标之前,升压站、土地供给等方面都已经解决,准入门槛很低。

我们在哈萨克斯坦目前共有10个新能源项目,9个项目都是通过市场化招投标获得。

探索“寰泰道路”

澎湃新闻:你刚刚提到,哈萨克斯坦新能源市场是走市场化路线,谁电价低谁就中标,竞争非常激烈。寰泰能源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南逸:首先,我们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的时间确实比其他企业要更早一些。因为积累了一些市场经验,相较于其他投标企业,我们对风险点、困难点都有比较准确的把握,能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相对应的,我们在成本控制上就会更有优势。

其次,我们在建设中本地化的运用比例比同行要更高一些。我们可能就派三四个中方骨干人员过去,带领和培养一批当地的工程师来配合我们一起完成项目。这样一来,大家的语言沟通效率提高,相对来说用人成本也能降低,还能为当地解决一大批就业问题。从而,寰泰能源在当地逐渐积累起一定的竞争力。

澎湃新闻:哈萨克斯坦目前的电价是怎样的?电价低是否是当地一个重要的考量?

南逸:哈萨克斯坦现在电价不算高,每度电约在0.3-0.4元。寰泰能源通过不断优化电站设计方案,不断优化和降低度电成本。

确实,对哈萨克斯坦而言,低价是第一位的。他们非常看重如何给当地老百姓、工业减少用电成本,因为用电成本降低之后,会有很多对电敏感的产业转移过去,从而进一步支撑它的经济发展。另外,用上低价且绿色的电力后,还能对他们的本国产品出口到欧盟或者其他国家提供很大帮助。

澎湃新闻:寰泰在当地聘请了很多当地员工,这是对欧洲企业还是对中资企业来说?

南逸:不论中企也好、外企也好,我们从比例来看,确实属于聘请当地员工很多的。

澎湃新闻:你曾提到,最初由于缺乏经验,语言不通,对于当地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了解不深等等问题出现了一些困扰,当时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如何赢得当地人的信任,能不能讲一讲其中印象最深的事情?

南逸:困难确实比较多,主要是一些不适应和不了解。

比如,起初我们电站设计,我们了解的是中国的电站应该怎么去设计、它的规范是什么,到了那边之后发现有很多的规范是不同的。是按照他们的标准设计,还是按照我们的标准设计?如果按照我们的标准设计,要怎么去说服他们?这些都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更多遇到的是当地自然环境上的困难。比如当地冬天气温非常低,原材料也比较有限。如何考虑当地因素,对项目进行适当优化就非常关键。

印象中有个项目建设,10月发现一个电缆头出现了问题,要退回中国厂家重新生产,再运到哈国就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情了。到了12月,当地气温已达零下二三十度,一些现场施工就无法开展,可能一个冬天就这样浪费了。如何在冬天的极端环境下创造条件继续施工,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最终我们也把许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总的来说,类似的挑战会很多,但是我们都比较好地克服了。

澎湃新闻:在寰泰能源进入前,哈萨克斯坦已有来自欧洲一些国家的能源供应商,给出的电价都很有竞争力。寰泰是如何探索出自己道路的?

南逸:其实竞争者不止有欧洲,还有中东、日本、韩国、俄罗斯的企业,包括中国一些央企也参与到竞争中。

我们在哈萨克斯坦发展是通过投资的方式,不是在当地卖设备,也不是做工程总包。通过投资“走出去”的好处是什么呢?可以把中国的标准带出去,也可以把中国的产品带出去。我们通过投资带动特定的中国标准、中国产品“走出去”。

澎湃新闻:寰泰已成为哈萨克斯坦最主要的清洁能源供应商之一,占据当地30%左右的市场份额。能不能告诉我们这意味着什么?

南逸:如今,我们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最主要的清洁能源供应商之一,市场占有率较高。一方面体现出我们民企在成本控制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很深、克服困难的能力较为突出,尤其疫情期间,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但我们照样把所有项目都按照原先的计划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并网,非常不易。这是我们竞争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也表明,哈萨克斯坦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市场,我们最初的国别选择是对的。

“与国家的未来紧密连接”

澎湃新闻:你曾表示,与国家的未来紧密连接的企业,会更具价值。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同是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东风及发展新能源的利好政策,作为民营企业的寰泰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南逸:首先还是要抱团出海。抱团很重要,我们现在很多项目,与我们的央国企一起合作、和其他的一些中资企业一起在合作。

第二,企业间的经验分享和在特殊时期的互帮互助也很重要。尤其疫情期间,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如果这些困难能在当地的中企之间有一些互动,就能够很好地解决。

第三,通过我们“走出去”的示范效应后,未来能有大批中国企业投入到这个市场中。这样一来,中国在当地的声音、分量也会越来越多,两国之间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多,能更好地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澎湃新闻:寰泰进入哈萨克斯坦的这些年中,你看到有关中哈关系的发展和改变是怎样的?

南逸:我觉得改变很大,而且是越变越好。

我们感受最深的是签证。几年前我们去哈萨克斯坦,签证很难:签证获得的时间很长,批准逗留的时间又很短。我们之前很多时候不得不去了以后先回国,申请到签证后再去。现在就很方便了,很快就会实现中哈两国双向免签。

另外,物流越来越方便,融资渠道越来越多,双方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紧密。正如“一带一路”提出的“五通”建设,确实方方面面都出现了巨大的正面变化,相互利好。

得益于双边关系更为友好紧密、互联互通,我们出差哈萨克斯坦的频率也会变得更多。同时,我们也邀请了公司当地的员工来到中国,亲眼看看中国的经济发展面貌和他们供职的中国公司,加深了解,更好地助力双方合作共赢。

澎湃新闻:除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寰泰已将业务拓展到更多地方,你能否举例分享一下在不同的国家,寰泰是如何因地制宜面对挑战的?

南逸:不同国家会有不同情况发生。从新能源行业角度出发,有些国家可能接入系统比较少、土地比较多,比如哈萨克斯坦;也有些国家土地很难获得,但接入系统比较好,比如南亚的孟加拉市场或斯里兰卡市场。不同的国别对于行业的要求会不一样,汇率、货币支付要求都不一样,同时当地的生活习惯、社会风俗差距也非常大。

我们更多还是抱着“如何能够更好解决问题”的心态去拓展业务,朝着“如何更好实现互利共赢”的方向去发展,在不同的国别都能实现比较好的合作成果。

澎湃新闻:有些国家会对“一带一路”或者中企在当地发展有一些负面的声音,你是如何回应这些负面的声音?

南逸:记得2019年哈萨克斯坦新任总统访华前夕,一些西方媒体煽动当地民众,抨击“一带一路”多是央企投资、金钱铺路;诋毁中国将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产能走出去;还说“一带一路”制造“债务陷阱”等。

得知消息后,我们主动联系,现身说法:我们是民企出海;全部项目都是市场化竞价所得,没有金钱铺路,且公司在行业内率先通过了ISO37001反贿赂管理体系认证;我们投资的项目都是绿色能源项目,帮助减少碳排放;我们所投的项目融资均是由当地银行融资获得,不存在“债务陷阱”。

澎湃新闻:你觉得“一带一路”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南逸:“一带一路”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尤其最利好年轻一代。通过“一带一路”,我们大家的交流更深了,中国人去海外做生意更加方便、市场也更大,老外来中国做生意、买东西也更方便。可以说,能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社会的向上发展。

所以,非常期待“一带一路”这项国际公共产品能尽快实现更为优化的“五通”工程,各领域各渠道尽量打通打顺,相信未来的交流和市场空间将会更大,在全球层面都能实现互利共赢。

澎湃新闻:哈萨克斯坦现在也在着手准备建设核电站,这会对我们新能源企业有什么影响吗?

南逸:总体来讲我觉得是件好事。正如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有火电、有核电,也有新能源,各种能源都能互相补充,不仅让电网供电更加灵活,也能降低用电成本。我认为未来一定是一种多能互补的格局,既有大型核电站作为集合,又有部分新能源,再有部分水电和灵活性比较强的火电作为调控。

澎湃新闻: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公司之后的一些发展计划?

南逸:一方面,继续把“一带一路”作为我们“走出去”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除了哈萨克斯坦,我们在乌兹别克斯坦将投资500MW的风力发电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亚地区首个山地风电站。我们在南亚、东欧地区也将有一些项目去拓展。我们希望为这些电力紧缺较为严重的国家带去绿色、低廉的清洁能源电力,改善当地的电力结构。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新能源电力占比很高,他们更需要的是储能设备。这些国家因为新能源电力提高后,电价差变得很大,电网压力很大,亟需一些储能设备来为电力消纳做支撑和补充。所以,我们将围绕储能,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做精做强。

    责任编辑:李怡清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