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醇——过劳肥的“元凶”之一

2023-10-12 15:18
河南

原创 临床营养网 

作者:唐红浩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2017年取得全国首批注册营养师证书。

《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

目前主要负责机场路院区临床营养门诊、查房、会诊、宣教、病历书写及实践带教工作熟悉各类临床常见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

如今,社畜打工人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压力,焦虑、紧张已经成为了常态,过劳肥也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过劳肥,其原因却不得而知。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今天来聊聊导致过劳肥的原因之一,皮质醇。

一、皮质醇是什么?

皮质醇是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种糖皮质激素。在感受到压力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亢进,从而增加皮质醇的分泌。国内有研究显示,个体对工作状况越不满意,血浆皮质醇水平就越高。因此,皮质醇也常被称为压力荷尔蒙。

皮质醇分泌增多可以引起高血压、低血钾、碱中毒;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骨质疏松或病理性骨折、泌尿系结石;易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性功能减退,男性阳痿,女性月经紊乱、多毛、不育;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神经、精神等症状。皮质醇分泌减少可以引起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addsion 病)等。

二、它有什么作用?

皮质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激素,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起到基础性作用。它在抗炎、免疫抑制、抗毒素、抗休克等方面均能发挥作用。

皮质醇和过劳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其对代谢方面的影响:

1. 刺激食欲

皮质醇会刺激我们的食欲,导致我们会更想吃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如奶茶、薯条、汉堡、炸鸡或火锅等。其实我们不是真的饿,而是这些高糖、高脂的食物能带给我们满足感、安慰感。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2. 增生体脂

皮质醇会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增生,以增加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数量,体表脂肪重新分布,更多地堆积在腹部、腰部,导致腰围变大,出现向心性肥胖。

3. 肌肉分解

皮质醇会提高蛋白质的分解率,促进肌肉分解,导致肌肉含量下降,进而引起基础代谢率的降低。而基础代谢率这一主要消耗能量的途径一旦下降,哪怕我们吃的总量还和原来一样多,也会不可避免的发胖。

4. 其它影响

皮质醇长期过高还会引起血压升高、空腹血糖升高以及胰岛素抵抗、钙流失,抑制体内胶原蛋白合成,抑制免疫系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大考、疯狂加班过后会病倒的原因之一。对皮质醇特别敏感的人还会出现甘油三酯升高的问题。

三、如何避免皮质醇分泌过多?

人体的皮质醇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通常在晨起8点左右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到午夜2点左右降至最低值。英国某研究发现,职业紧张与皮质醇浓度从白昼至夜晚下降的幅度相关联。暴露于高职业紧张人群,其皮质醇浓度下降幅度将减弱,也就是夜间皮质醇水平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要控制机体的内分泌代谢稳定,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具体可以参考2022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而且食物中的某些营养素也具有稳定情绪的作用(如酪氨酸和色氨酸);大豆中含有的磷脂丝氨酸、柑橘类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以及绿茶和红茶中的抗氧化成分都能帮助降低皮质醇浓度,让皮质醇更快地恢复到正常水平。

(图片来自中国营养学会官网)

其次,熬夜是当代年轻人的主流生活方式,但却对健康有诸多危害,因此尽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低于7小时),也是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而且有助于改善内分泌代谢紊乱。

最后,保持运动、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能减少皮质醇的分泌。找到适合自己的除了吃东西以外的解压方法,比如运动、阅读、音乐绘画等等,这些解压方法均不会引起肥胖等“后遗症”。

另外,如果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并且不能自主缓解时,要主动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避免出现内分泌系统紊乱之外的、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最后,祝大家都能开心工作,享受生活。

审稿:尤祥妹

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原117)医院营养科主任

国家注册营养师/中国老年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副会长/《中国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等职务。

从事临床工作三十多年,对开展临床肠内肠外个性化营养支持指导及在老年病、肿瘤等个性化营养干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相关的核心杂志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专著一本,参编专著四本,主持及参与省市课题6项。

参考文献:

[1]余善法,姜开友,王生,等.职业紧张对皮质醇分泌的影响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3,20(5):338-342.

[2] 姚剑婷,许红峰,吴梦如.唾液皮质醇分泌节律影响因素研究进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7.35(1):78-80.

[3] Liao J, Brunner EJ, Kumari M . Is there an association between work stress and diurnal cortisol patterns? Findings from the whitehall Ⅱ study[J]. PLoS One , 2013, 8(12) :e81020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