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一程,水一程|在《富春山居图》中山水行禅

鲁怡
2018-09-28 18:26
来源:澎湃新闻

80岁的黄公望结庐富春江畔,往来两岸,踏遍青山,历时4年,作成长约二丈的《富春山居图》。

600多年后,与名画同样的秋初时节,一群头戴竹笠、身着麻衣的现代人以行禅的方式走入传世画境。

满山烟树,木叶纷纷,沙汀鸥飞鹭舞,一江云水禅心。

在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行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如今的富春江江心,有一座秘境独岛,周围的山水风光,与《富春山居图》中的一段景致如出一辙。俱舍书院就坐落在这座岛上,近期举办了首届“山水行禅营”。营友通过练习在山间步道行禅、学习南传佛教的修行方法、与佛学教授共话佛教义理,体验了一场知行合一的古典生活方式。

所谓“行禅”,是相对“坐禅”而言。坐禅是坐着调心修行,行禅是在走动中调心修行。行禅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在佛陀时代的印度,早期佛教僧团跟随佛陀说法传教的脚步行走各地,为了在长途跋涉、身体疲累和欲望起伏中保持心念的专注、继续修行,就需要修习行禅的各种法门。佛教传到中国后,早在唐代,参禅行脚就已是禅宗僧人修行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踏遍千山、参遍丛林,伴随着问学、悟道的全过程。

现代生活的高负荷、快节奏,通讯网络的全天候、全覆盖,让人们很难安静地独处。这时候,行禅独特的“动中修静”法,更能改善人们的心情。

在俱舍书院,向深山行进,沿途是富春江国家森林公园峰峦叠翠、松石挺秀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对行禅来说,是极佳的“行境”。在止语静默行走的同时,也专注聆听周围的各种声音。聆听各种“自然之音”:流水、松涛、虫叫、鸟鸣、脚步……暂时忘却日常的繁琐事务。

走马楼

此外,中国佛学院教授圆慈法师担任了此次山水行禅营的课程导师,围绕“正念之道”,讲授了南传《大念处经》的要旨。

从“南传佛教的禅法”切入,介绍了身体的修习、感觉与感受的修习、心智的修习以及道德与理性的修习等学佛初阶。

据俱舍书院负责人耿侃介绍,书院以建立融人文研究、人文学习、人文生活为一体的新人文耕读基地为宗旨,希望重建一种“选自然之神丽,尽高栖之意得”“仰前哲之遗训,俯性情之所便”的古典生活方式。

此次“山水行禅营”为俱舍书院2018秋冬季“归隐山水、耕读传家”系列的首个修学主题,后面自然农作、手工艺传习、丰年祭、游学行禅等众多项目将陆续推出。

    责任编辑:陈贇
    校对:施鋆